12月8日,中和農信天祝農戶自立服務社工作人員一大早就來到松山鎮鞍子山村村民王汝云家中,了解貸款的使用情況。正忙著給羊喂料的農民王汝云充滿信心地說:“我用從農戶自立服務社貸來的1萬元貸款,再加上縣上的補助和原來的積蓄,搭建了養殖暖棚,還引進了20只基礎母羊,明年就能發揮效益了。”
在農戶自立服務社的幫助下,天祝縣已有698戶貧困群眾和王汝云一樣,通過農戶自立服務社小額貸款踏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貧困農戶的“服務社”
2013年,經中國扶貧基金會、省扶貧辦、市扶貧辦和天祝縣扶貧辦四方共同協商,于當年10月在該縣成立了中和農信天祝縣農戶自立服務社,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籌集貸款本金3000萬元,省扶貧辦和天祝縣政府分別籌集500萬元作為配套資金,從2014年1月正式啟動實施,積極為貧困群眾提供小額信貸支持,并充分挖掘貧困人口的自身潛力,逐步增強其自信心和自身能力,長期進行扶持,直至達到擺脫貧困。在具體操作中,服務社采取上門服務、送款到戶、分月還錢的方式,每戶可貸款8000元至10000元,貸款期限1年。由于投入資金少、覆蓋面大、資金周轉快、返貧率低、還貸率高、方便快捷,深受貧困群眾的歡迎和認可。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660.3萬元。該項目覆蓋了7個鄉鎮76個行政村,惠及貧困農戶698戶。
小額資金獲“大效益”
近日,華藏寺鎮岔口驛村村民康良成接過農戶自立服務社工作人員送來的1萬元貸款時,感激地說:“像我這樣的貧困戶都能貸到款,并且這么快就送到我家,真是沒想到啊!”
貧困農牧民致貧原因有很多,但缺乏發展資金又貸不到款是主要制約因素。為此,天祝農戶自立服務社從實際出發,針對大多數貧困人口家底薄、文化低、經營能力差、不可能從事大規模經營活動的現狀,選擇了風險小、易操作、效益快的項目,如溫室種植、暖棚養殖、旱作農業栽培等,使小額款項在脫貧致富中起到了“四兩撥千金”的作用。貧困農戶只要有可行性的脫貧項目,通過審核,無需任何抵押,憑信用就能馬上貸到現金,進行生產經營。
無償培訓“促增收”
松山鎮農民黨祿說,今年年初,他通過農戶自立服務社貸款8000元發展暖棚養羊,信貸人員不但給他送來了貸款,還送來了養殖技術培訓方面的書籍,6月份又聘請畜牧技術人員對他進行了現場培訓,使他當年增加純收入1000元。
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暢通信息渠道是穩定脫貧的有效保證。農戶自立服務社在給予農民貸款的同時,幫助農民選擇致富項目,學習相應的生產技能,在利用貸款進行生產經營中加強技術指導。同時,還積極提供農牧業科技和銷售信息,培養農民靈活把握市場信息和及時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今年以來,農戶自立服務社共無償培訓農戶22場次,累計參訓166人次,提供相關信息188條。
五戶聯保“增信用”
為了確保貸款貸得出、用得好、還得上,服務社采取短期還款和五戶聯保機制,使貧困農戶借貸過程中養成講信用的好習慣,逐步養成精打細算節約的好風尚。五戶聯保是把每個村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在生產經營中加強合作,共同承擔風險,聯戶之間互相監督,保證資金用于發展養殖、種植等產業。集群體之力,共同脫貧。遇到生產經營失敗和天災人禍時,一起償還貸款,利益共享、風險互助,給農戶吃了“定心丸”,為小額信貸安了“保險鎖”,同時也培養了貧困群眾的誠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