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治療與預防
分享到:
0發表時間:2013年5月31日12:46:43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指胃粘膜呈慢性炎變和固有腺萎縮,致使胃粘膜變薄,粘膜肌層增厚的慢性胃粘膜病,可伴有腸腺化生和異型增生。這種胃粘膜病變可發生在、胃粘膜的任何部位,而以胃體或胃竇為多發部位。萎縮的定義是指胃的正常結構出現病理改變,腺體結構喪失而被非功能性的組織取代,在胃體粘膜,萎縮導致壁細胞喪失,從而喪失正常的酸分泌。化生是指一種粘膜類型被另一種所替代。本病與胃癌的發病有密切關系,尤其是中度以上的異型增生屬于胃癌的前期癌變。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本病列為胃癌的前期狀態。
一 CAG的中醫治療
在我國所有的癌病中,胃癌的發病始終占居首位,CAG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是癌前病變,已成為醫學界“不可逆傳”的定論,一些國際權威組織研究證明:CAG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病變。從而更證實了其“不可逆轉”性,面對這一結論,多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包括中國在內,為攻克這一難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了徹底改變胃癌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局面,進入80年代,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把阻斷癌前期病變列為重點科研課題。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逆轉”還是“阻斷癌前期病變”在世界范圍內尚無有效的西藥問世。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目前常用的中醫藥治療方法。
1.CAG的辯證分型治療:關于辯證分型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問題,目前國內尚無統一標準。有分為一型,二型,三型,四型,五型現分述如下:
a、CAG分為一型治療。例如李恩復用胃元湯(藥用麥冬、白芍、當歸、瓜蔞等)隨癥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523例,療程分別為3個月,6個月,6個月以上,結果痊愈率分別為11.4%、23.7%、30.18%;上海曙光醫院蔡凎用樂胃煎(由黨參、白術、茯苓、陳皮、莪術、丹參等組成)治療CAG有效率為88.24%; 湖南中醫學院鄭朝暉用益胃湯(由芡實、百合、黨參、白芍、蒲公英、麥冬等組成)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總有效率為87.0%。筆者統計十幾篇文獻報道,采用一方加減治療CAG,平均總有效率達百分之90以上。固定方藥平均總有效率達百分之80以上。從而說明辨證加減用藥比固定方藥治療效果好
b、CAG分為兩型治療。例如福建省中醫學院楊春波教授將分為二型,分別采用胃炎1號和胃炎2號方治療。程煥章報道,將CAG分為二型施治,脾胃氣虛為主者口服“新胃1號”合劑(黨參、當歸、莪術、菖蒲、蒲公英、生甘草等);氣陰虧虛為主者口服“新胃2號”合劑(太子參、北沙參等),療效尚佳。
c、將CAG分為三型的,如北京董建華教授將CAG分為氣陰兩虛、虛火灼胃,脾胃虛弱三型,分別采用甘草養胃方、酸甘養胃方、甘溫健胃方治療,臨床癥狀改善率為98.7%,李春越將CAG分為胃陰不足用自擬三酸湯、胃陽虛者用香砂六君湯合理中湯、胃陰陽兩虛者用益胃湯治療,總有效率為93.5%。
d、將CAG分為四型的 許自誠治療萎縮性胃炎88例,用黃芪建中場、良附丸加減治脾胃虛寒型,柴胡疏肝散治肝胃不和型,沙參麥冬湯加減治胃陰不足型,三仁湯合藿樸夏苓湯加減治療脾胃濕熱型,臨床總有效率97.7%,胃鏡總有效率47.1%,病理總有效率61.7%。董曉敏等將CAG分為脾胃虛弱型、脾虛肝郁型、脾胃濕熱型、胃陰不足型四型進行辨證論治,治療32例患者,對照組24例患者末分證型,均口服硫糖鋁,療程均為2個月,治療組總有效率78.13%,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1)。李美康將CAG分為脾胃虛寒型、肝胃氣滯型、胃陰虧虛型、瘀阻胃絡型四型,對治療組52例進行辨證治療;對照組40例服用三九胃泰沖劑,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3%,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1))。治療組用藥后舌象改善率平均為88.6%,鏡下胃粘膜改善率為92.61%;對照組用藥后舌象改善率為62.88%,鏡下胃粘膜改善率為60%,但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e、將CAG分為五型的:王軍錄用辨證分型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12例 ,將其分為:胃陰不足型、寒熱錯雜型、氣滯血淤型、氣郁化火型、脾胃虛寒性,結果總有效率為96%。劉忠信從肝論治CAG 210例,分為5型:肝胃不和以疏肝和胃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九、金鈴子散加減;脾虛氣滯以疏肝健脾法,方用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肝郁化熱傷陰以清肝養陰法,方用丹桅消遙散合沙參麥冬湯加減;氣滯血癌以理氣化癌法,方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f、將CAG分為六型的: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2003年重慶制定的方案分為六型。脾胃不和型;脾胃虛弱型;脾胃濕熱型;胃陰不足型;胃洛淤阻性;脾虛氣滯型。成為全國科研的標準。
2 .CAG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如下幾種:
a.苦潤化濕祛瘀法。《湖北中醫雜志》2004年第26卷第3期報道了湖北省黃岡市紅十字會醫院魏瑞民、顏凱等臨床采用苦潤化瘀健胃沖劑(黃連、半夏、柴胡、神曲等組成),效果很好。
b.養血活血法。《上海中醫藥雜志》1999年第9期第23卷朱菊英采用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等治療CAG,總有效率74%。
c.健脾養胃法。《新中醫》2000年第1期第32卷古偉明采用黃芪、茯苓、山藥、丹參、生地等治療CAG,以兩個月為一療程,總有效率達89%。
d.調肝祛瘀法。《中國臨床醫生》1999年第9期第27卷吳婭妮采用柴胡、薄荷、黃連、枳實等治療CAG,總有效率88%。
e.疏肝理氣法。福建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專家王學章主任醫師提出CAG從肝論治,從肝胃在生理上的聯系、在病理上的聯系,臨床上采用疏肝理氣止痛法、疏肝理氣泄熱法、疏肝和胃養陰法、疏肝理氣和胃法等治療病案證明CAG從肝論治療效顯著。
3、中成藥治療:
a、片劑:胃復春片(杭州胡慶馀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由香萘菜、枳殼等中藥組成,具有健脾益氣、活血解毒功效。每次4片,每日3次。于兆安用該藥治療CAG取得較好療效,并認為該藥對脾胃虛弱型效果較好。
b、膠囊:溫胃舒膠囊(合肥神鹿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主要由黨參、白術、山楂、黃芪、肉蓯蓉、肉桂、砂仁等中藥制成,具有扶正溫胃、理氣止痛功效。臨床用于胃寒證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每次2片,每日3次。養胃舒膠囊(合肥神鹿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主要由黨參、黃精、元參、烏梅、白術、山楂等中藥組成,具有滋陰養胃、行氣消導功效,臨床用于胃陰虛的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膠囊(福建省人民醫院研制),采用祖傳九代驗方,由人參、三七粉、白術、木香、白芨等中藥組成,具有補氣益陰、活血化淤功效,林越漢[14]用其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00例,并于對照組對照試驗,結果總有效率為80%。
c、沖劑:養胃沖劑(正大青春寶藥業公司生產),由芡實、黨參、白術、香附、陳皮、山藥等中藥組成。具有養胃健脾、理氣和中功效,臨床用于脾虛氣滯的慢性萎縮性胃炎。還有胃笑沖劑(上海中藥制藥廠生產)、胃康沖劑、舒肝健胃沖劑等。此外胃炎1號和胃炎2號(由福建中醫學院楊春波教授研制),將慢性萎縮性胃炎分為2型治療,取得良好效果,并獲全國科學技術成果獎。以及福州市第二醫院吳和木院長發明的胃痛寧沖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總有效率為87.5%。 d、顆粒:逆轉樂(遼寧中醫學院李玉奇院長發明創造),由黃芪、白芨、蠶砂、馬齒莧、乳香、沒藥、五倍子等中藥組成,具有祛腐消癰生肌功效。治療102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治愈率28.43%,顯效率38.24%。
e、丹劑:摩羅丹(由河北省中醫院院長李恩復教授研制)主要由茵陳、雞內金、百合等組成,具有涼潤通降功效。臨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25例,療效顯著,并對其中266例作治療前后的病例活檢,有效率達61.3%。
f、口服液:健脾口服液(浙江中醫學院研制),每日500ml,分2次口服,3個月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效果較好。還有胃舒康口服液(由黨參,白術,枳殼等制成),每次10ml,每日3次,飯前30min服,療效尚佳。
4、其他治療
a、針刺治療:樊氏以中院、章門、脾俞、胃俞為主穴,脾胃虛弱加足三里、內關,脾胃虛寒加足三里、陰陵泉、太白,胃陰不足加內關、三陰交、太溪、地機,總有效率為80.4%;張氏針刺治療CAG,以中院、胃俞、內關、足三里為主穴,根據辨證分型配穴,肝胃不和者加肝俞、太沖,中焦部熱者加天樞、豐隆,脾胃虛寒加脾俞、氣海俞,胃陰不足加三陰交,總有效率為94.6%;高氏等以足三里、中院、天樞穴為主,針刺治療CAG,結果表明在改善癥狀方面有很大優勢,總有效率達90%,針灸治療后腺體萎縮及腸腺化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總有效率66.67%,提示針灸對CAG病理變化有逆轉的可能性。
b、穴位注射法:吳明霞用其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1例,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肝胃不和型配肝俞,濕熱型配陰陵泉,氣滯血瘀型配梁丘;藥物用黃芪注射液4ml,維生素B1100mg,穴位注射,每次2ml,隔日1次,3個月為一療程,用2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96.8%。
c、灸藥結合治療:許佳年取穴足三里、天樞、中脘(均雙側),藥用黨參、黃芪、石斛、肉桂各等份研細末,每穴5克,加姜汁調糊,制成直徑10mm,厚2mm藥餅,置穴位上,艾條懸灸;每次20分鐘,每天1次,兩穴位交替使用,并用胃炎合劑每次10ml,一日兩次,口服,2月為一療程,結果總有效率93.33%。
d、針挑治療:寧小軍以針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45例,與藥物治療組45例對照,結果表明針挑治療組較藥物治療組為優,提示本療法簡便,療效滿意。
e、毫米波治療:李星五等用微波治療儀體外治療CAG18例,結果有效9例,顯效6例,總有效率為83.335.
f、脈沖毫米波治療:(由福建中醫學院與福建省輕工研究所聯合研制脈沖毫米波治療儀)較毫米波更先進,它是利用非熱的低功率毫米波輻射,激發人體組織細胞團的強烈諧振,產生能量轉換,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取穴足三里、中脘、每次30分鐘,每天1次,每周五次,3個月為一療程。
g、超短波治療:目前國內外學者專家,正在研制超短波治療儀,較脈沖毫米波更為先進,它是采用非區域性治療(即中醫的遠端取穴),療效更好。
二 CAG的預防
1、飲食要適中;中醫學認為,胃為水谷之海,水谷經過胃的腐熟作用就可以變成精微物質供全身需要,能夠化生血液,也能形成五臟六腑之精。所以說,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得谷者生,絕谷者亡。可見,飲食水谷在人的生命代謝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CAG的病人飲食要因人而異。我這里舉三個教授的經驗分述如下
a.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楊春波教授認為CAG病人不能盲補;補藥分溫涼;切記生硬;量少次多;細嚼慢咽。
b.河北省中醫院院長李恩復教授認為CAG病人飲食要宜溫,宜軟,宜鮮,宜淡,宜少。宜精,宜潔,宜緩。
c.上海醫科大學楊蕊敏教授講:CAG病人飲食要新鮮而富有營養,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的攝入,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生冷或過熱食物,不吃刺激性調味品如遼教等,戒指飲酒,不吸煙,以避免尼古丁對胃粘膜的損害,避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以減少胃粘膜的損害。
2.人的精神因素與身體健康十分重要;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體正常的情緒,稱為七情。七情太過,則會引起人的生理功能的十條,從而產生疾病,中醫稱之為七情致病。如怒則氣上,思則氣結,CAG的病人認為自己是胃癌前期病變,整天憂愁苦惱,導致脾傷則氣不舒,脾失健運,飲食下降,形體消瘦,疲乏無力。所以cag的病人一定要精神愉快。
3、生活要有規律;CAG病人要避免過分疲勞,按時作息,注意勞逸結合,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天天通便的良好習慣。平時可以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輕微勞動。
4、自從澳洲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后,2009年4月由第三軍醫大學教授鄒全明領先團隊歷時15年研制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日前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頒發的國家一類新藥證書。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首個Hp疫苗,標志著中國在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相關胃病研究領域躍居世界領先水平。
360docimg_0_(責任編輯:shuren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