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餃子,初二面”,按照這一習俗,初二要吃面,圖的是條條順,意喻著一年順順當當。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也有這種說法:正月里吃面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 據(jù)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xiàn)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在我國北方,尤其是秦晉地區(qū)、老北京的人大年初二不吃一碗面如何能舒服?但是,面條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經水煮后屬于易消化的食品,升糖指數(shù)(GI)高,糖尿病人雖然可以吃,但還是建議少吃,或者改良一下。 自制雜糧面條 最好是在家里自己制作面條。可以自由搭配一些雜糧面,比如綠豆面、蕎麥面、玉米面、高粱面等,而且加了雜糧的面,做出來的面條有一股雜糧特有的味道,還比較有嚼勁。另外,在胃腸功能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適當減少面在水里煮/泡的時間,也可以有效降低升糖指數(shù)。
增加面條中蛋白質的含量
在和面的時候放個雞蛋或者吃意大利面,這樣面條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稍有調整,可以有效減緩餐后血糖的波動。
面控制好量
對于糖尿病人來說,定量飲食是關鍵,不能單一看食物的GI,還要看血糖負荷(GL),過量的攝入會導致整餐的血糖負荷增加,從而也會導致血糖升高。嚴格按照醫(yī)生建議的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簡單計算一下(每100克面條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約在58-60克,煮熟的面條每100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約在25克左右)當餐應該進食的面條量。因為春節(jié)期間肉、蛋、禽、堅果、油脂等攝入量都相對平時偏多,建議按照醫(yī)生建議量的下限來用餐,以保證總的能量攝入不超標。
面條的搭配
蔬菜、蛋類和適當?shù)娜忸愑腥梭w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因此用來搭配煮面再合適不過,還可以降低面條的GI值。可以選擇蛋白質較高的肉類,例如魚肉、牛肉、蝦等。另外,還要注意少油,比如炸醬面就不推薦;而臊子面就不錯,因為有多種蔬菜。
說了這么多,糖尿病人可不可以吃面條呢?回答當然是“可以”,只不過要想血糖穩(wěn)定,管理好自己的飲食是關鍵。
(來源:《國際糖尿病》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