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Qian Yan
愛多肉愛生活 (微信號:duorou91)回復“社區”和20W肉友一起曬一曬!
作者 / 玉山(仙珍園)
圖片 / 網絡
編輯 / 多肉植物匯
養肉養花20多年的大神玉山總結的多肉四季管理指南,本文節選了秋冬兩季的養護要點,分享給肉友們~
一年四季,多肉養護側重都有所不同,只有做足了功課才可能養出美美的多肉!
物候學上的秋季是指:炎熱過后,連續5天,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下,這是一年當中較為涼爽的季節。
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立秋”在8月7日左右,11月7日前后的“立冬”則代表秋季的結束,進入冬季。
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因地區的不同,各地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真正意義上的秋天也有長有短,進入秋天的時間和秋天結束的時間各地也不盡相同。
在8月的初秋,秋老虎仍然在發威,南方地區表現的尤為明顯,因此“悶熱潮濕”仍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的主旋律,這種氣候對多肉植物的生長很不利,其管理仍可按夏季進行,以通風、降溫為主。
到了8月下旬,隨著溫度的下降,晝夜溫差的增大,氣候逐漸變得涼爽,這是多肉植物生長的好季節。
而10月22日左右的霜降以后,北方地區開始逐漸變冷,并有霜凍發生;11月上旬北方的有些地區還會下雪。
總之,“天高氣爽,陽光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是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這種環境對大多數種類多肉植物的生長都很有利。
但同時秋季又是氣候變化較大的季節,時而秋雨連綿,時而又有“秋老虎”肆虐,到了晚秋還會有霜凍、寒流等對多肉植物造成傷害,應注意防范,以免造成損失。
在秋季的8至9月,龍舌蘭科的雷神、王妃雷神、仁王冠、樹冰、虎尾蘭,仙人掌科的白檀、烏羽玉、緋花玉、獅子王,大戟科的玉麟寶、白樺麒麟、蘇鐵大戟、安博沃大戟、筒葉麒麟等“夏型種”多肉植物還處于生長旺季,某些品種還能綻放出或嬌艷,或素雅的花朵,到10月則生長趨緩,最后完全停止。
而景天科的小玉、黃金花月、黑法師、熊童子,菊科的藍松、泥鰍掌、綠之鈴、普西利菊,蘆薈科的臥牛、玉露、壽、冬之星座等春秋季節生長的“中間型”多肉植物,在較為涼爽的北方地區,8月中旬就已經開始動長了,但生長速度較為緩慢,而在炎熱的南方地區仍處于休眠期,到了9月上旬以后,則普遍進入生長季節。
番杏科的生石花、肉錐花、凌耀玉、天女,風信子科的逸草、彈簧草,景天科的花椿、綠塔、雪蓮、山地玫瑰、白稚兒、水泡等“冬型種”多肉植物在8月下旬開始生長,大部分種類的生石花、肉錐花、帝玉、金鈴等番杏科多肉植物都在秋季開花。
在光照上,應根據具體種類的不同進行,像龍舌蘭科、仙人掌科、夾竹桃科、蘿藦科等科的大多數“夏型種”多肉植物可放在室外陽光充足處養護,使其能夠健壯生長,以保持株型的優美,表皮的靚麗,具有較好的品像。
但在初秋,幼苗最好能放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養護,以免光照過強,使小苗發紅,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滯。
彈簧草、逸草等葉子卷曲的鱗莖類多肉植物雖然是“冬型種”,但在8月中下旬就開始萌芽,長新葉了,一定要給予充足的光照。
有條件的話,最好能放在室外陽光充足之處野養,以免因缺光造成使得葉子卷曲程度不夠,看上去跟韭菜葉似的,不能突出品種特色,影響觀賞效果。
番杏科的生石花、帝玉、金鈴、綾耀玉以及肉錐花屬中的晝開型種類,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才能開花,也要給予充足的光照。
景天科、蘆薈科中的玉露、萬象、玉扇、壽以及冬云、雪蓮等以觀葉為主,性喜涼爽的“中間型”、“冬型種”多肉植物則要避免烈日暴曬。
尤其是中午前后的直射陽光,以免灼傷葉片,但也不能光照不足,否則會造成植株徒長,使得株型松散,影響觀賞。
無論什么類型的多肉植物,長期在光照不足處養護的植株都不要拿到烈日下暴曬,以免環境的突然改變,對植株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秋季多肉植物的澆水可按“處于生長期的品種多澆,休眠期的品種少澆;生長旺盛的健康植株多澆,長勢弱的植株少澆。”的原則進行。
總之,既滿足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又要避免土壤積水,以免造成爛根,嚴重時甚至整個植株都爛掉。
不要在中午前后,光照最為強烈、溫度較高的時候澆水,以免因溫度突然變化而導致植株腐爛,對于景天科的山地玫瑰、小藍衣、雪蓮、東云等植株呈蓮座狀的種類以及瓦葦科壽、玉露、萬象等種類;
番杏科的生石花、肉錐花等種類,澆水時要避免水聚集在葉叢的中心部位,以防造成爛心。
防雨也是秋天多肉植物管理的重要內容,這是因為秋天的雨往往能持續數日的下,即所謂地的“秋雨連綿”。
這種天氣會使土壤、空氣長期處于水分飽和狀態,對多肉植物的生長極為不利。因此,若遇到這種天氣要注意防雨防澇,將花盆放在雨淋不到的地方。
大多數種類的多肉植物生長速度不是太快,需要的養分也不是太多,因此施肥不必過多。
對于生長期的植株,可根據品種和長勢以及栽培環境的不同,每15至3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專用營養液,新移栽的植株和長勢不良的植株則不必施肥。
施肥時不要將肥液濺到葉子上,以免引起腐爛。除液肥外,還可將緩釋性顆粒肥放在盆土表面,使其釋放養分,供植株吸收。
在8至9月我國的不少地區還會有冰雹、暴雨,南方還會有臺風、強風暴等惡劣天氣出現,晚秋在北方還會出現霜凍、寒流,這些都會對多肉植物造成極大的傷害,嚴重時甚至全軍覆沒,使栽培多年的植株毀于一旦。
因此,要格外小心,經常注意氣象信息,做好防范工作,以預防惡劣天氣對植物的傷害。
在晚秋的11月初,當溫度下降到10℃以下時,應將多肉植物移入溫室內,若遇寒流或其它惡劣天氣,無論南方還是北方,也不論那種類型的多肉植物都要移入溫室內,以防因凍害受損。
入室前可噴一遍殺蟲藥物,對室內的栽培場所也要殺菌、殺蟲,以殺死越冬的害蟲和有害菌類,防止其在溫室內蔓延。
在8月底至10月可對“冬型種”和“中間型”多肉植物進行翻盆換土,并結合換盆進行分株繁殖,翻盆時將叢生的植株分開,分別栽種,并對根系修剪,去掉腐爛、中空的老根,將過長的根系剪短,以促發健壯的新根。
無論什么類型的多肉植物盆土都要求“疏松透氣,透水性良好,有一定的顆粒度,并含有適量的有機質”。
常用的有草炭、泥炭、腐葉土、爐渣、蛭石、珍珠巖、赤玉土等材料,可根據具體品種和條件選擇不同的比例進行配制。
植株栽好后可在盆面鋪上一層礫石、赤玉土、蘭石等顆粒性材料,既美觀,又能防止澆水時將泥土濺到植株上。
新栽的植株不要澆太多的水,但空氣濕度應適當大些,可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利于根系的恢復和新根的生長。
“冬型種”和“中間型”多肉植物中的生石花、肉錐花、凌耀玉、南蠻玉、壽、玉露、萬象、玉扇等種類還在9月至10月播種;
對于當年采收的烏羽玉、兜、安博沃大戟、筒葉麒麟等“夏型種”多肉植物種子,可在8至9月隨時進行播種;
仙人掌科、大戟科的一些品種的多肉植物也可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進行扦插、嫁接繁殖。
對于正處于開花期的仙人掌科的烏羽玉、兜以及生石花、肉錐花等番杏科多肉植物應注意進行人工授粉,以打出品質優良,出苗率較高的種子。
氣象學上的冬季是指連續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下,按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說法,冬季是從11月7日前后的“立冬”節氣開始,到翌年2月4日前后的“立春”節氣結束。
這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年中光照時間最短的季節,因此多肉植物的冬季管理應圍繞著防寒保溫和增加光照進行。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冬季開始與結束時間也不盡相同,其時間的長短相差很大。
我國的華南地區屬于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幾乎沒有冬季,只是在寒流到來時才有短暫的降溫,而寒流一旦過去,溫度立刻回升。
而在東北、西北等地區,10月中旬的氣溫就降到了5℃以下,有時還會降雪下霜,若不及時采取防護措施,會對多肉植物的生長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其冬季管理也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氣候的進行。
此外,還要根據多肉植物不同的類型、種類進行管理,使其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季。
“冬型種”多肉植物是指在冷涼季節生長,夏季高溫季節休眠的多肉植物品種,常見的種類有蘆薈科的玉扇、萬象、瑞鶴、天使之淚、帝王卷;
景天科的雪蓮、綠塔、東云、山地玫瑰、觀音蓮;薯蕷科的南非龜甲龍,風信子科的彈簧草、番杏科的生石花、肉錐花、春桃玉、魔玉、幻玉等,其主要生長期在9月至翌年的4月這段較為涼爽的時間。
“冬型種”多肉植物的越冬溫度最好夜間能維持10℃左右,白天在20℃以上,在此條件下宜保持土壤濕潤,但要避免積水,以防爛根,不能長期干旱,否則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生長停滯,葉片干癟,缺乏生機,達不到最佳品像,影響觀賞。
根據品種的不同和生長情況,酌情施些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合肥,但不可過量,以免造成肥害,也可將一些緩釋性顆粒肥料放在盆土表層,使其釋放養分,供植株吸收。
如果保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就要控制澆水,但不能完全斷水,并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或低溫的溫度,甚至0℃的低溫。
“夏型種”多肉植物是指溫暖季節生長,寒冷季節休眠的品種,常見的有龍舌蘭科的酒瓶蘭、虎尾蘭、輝山、雷神、甲蟹;馬齒莧科的金枝玉葉、加花土參;
蘿摩科的麗鐘閣、大花犀角;仙人掌科的兜、翠冠玉、金琥、白星、緋花玉、白檀、子孫球、月世界;夾竹桃科的沙漠玫瑰、白馬城、惠比須笑等品種。
“夏型種”的多肉植物在冬季處于休眠狀態,應保持5至10℃的溫度,有些品種雖然低于5℃也不會死亡,甚至在0℃也能存活,但植株表面容易產生難看的黃斑,影響品相和觀賞。但溫度也不宜過高,否則打破其休眠期,反而對第二年的生長不利。
一般不超過10℃為宜,并停止施肥,嚴格控制澆水,有些品種甚至可以完全斷水,以確保有足夠的休眠,如仙人掌科的龍王球、白檀等品種如果冬季溫度過高,土壤潮濕, 植株不能充分休眠, 反而影響以后的開花。
春、秋季節生長的“中間型”多肉植物主要有蘆薈科的龍鱗、西山壽、臥牛龍、千代田錦;景天科的姬小光、天錦章、青鎖龍、落日之雁;番杏科的四海波、寶綠等種類。
其冬季管理相對容易些,栽培環境溫度較高可按“冬型種”進行管理,使植株繼續生長;如果栽培溫度較低,則按“夏型種”進行管理,使植株休眠,但要注意溫度不能太低,最好維持5℃以上。
?其他注意事項
光照與溫度:無論何種類型的多肉植物,冬季都應給予充足的陽光, 若光照不足,會使正處于生長期的品種植株徒長,株形松散,生長點附近顏色變淺。
特別是一些呈球形的種類,其頂端生長點會突然變細,形成一個近似于圓錐形或圓柱形的小凸起,嚴重影響觀賞。
尤其是光照不足再加上高溫、盆土潮濕,更容易造成這種情況,正處于花期的品種還會造成花朵難以開放。
因此栽培中要盡量避免這種不利于植株生長的環境,若溫度過高,光照不足,就要適當降溫,控制澆水,使其長的慢些,反而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處于休眠期植株若光照不足,會降低其耐寒性,可根據具體環境進行管理,如果栽培環境光照條件較差,應完全斷水,只要不過于蔭蔽就可安全越冬。
在保溫設施上,專業栽培者有大型溫室, 其保溫和透光性都很好;一些普通的多肉植物種植戶則應搭建土溫室、塑料大棚進行保溫,無論那種保溫設施都要有一定的晝夜溫差,使白晝的溫度比夜晚高出5℃左右,以利于植株的生長。
澆水:多肉植物冬季的澆水時間可在天氣晴朗的上午10—12點, 水溫應與室溫接近, 可將手放進水里, 以不感到冰涼為宜。
對于正在生長的蘆薈科的瓦葦屬、沙魚掌屬、蘆薈屬,景天科的蓮花掌屬、石蓮花屬,仙人掌科的蟹爪蘭、仙人指等植物還需要有一定的空氣濕度,由于溫室或大棚是封閉的,其空氣濕度一般能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
如果空氣過于干燥,可用溫水向植株周圍噴灑,以免造成葉尖干枯,但也要防止水珠長時間滯留在葉片上,特別是植株中心生長點附近,否則會造成葉片腐爛,甚至全株都爛掉。
此外,還要注意如果大棚內空氣濕度過大、晝夜溫差過大,大棚的塑料膜會滴水,如果水珠長時間滴在植株上則會造成該部位爛掉,嚴重時甚至整個植株都爛掉。
繁殖:對于“冬型種”和“中間型”的多肉植物,如果保溫設施完善,能有持續的溫暖環境,冬季還是繁殖的大好季節。
可對景天科石蓮花屬的黑王子、吉娃蓮、靜夜,蘆薈科的琉璃殿、玉扇、萬象、壽、臥牛等品種多肉植物進行葉插繁殖。其他一些品種的多肉植物,只要溫度合適都可進行扦插或分株、播種繁殖。
值得一提的是即是同一類型多肉植物,其管理也應按照品種的不同進行,如“冬型種”景天科的青鎖龍屬、銀波錦屬的植物在冬季應保持盆土濕潤;
而同為“冬型種”的番杏科生石花屬、肉錐花屬的植物冬季則要適當控制澆水,也不要向植株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