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臉書”書店里的創意時光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8日報道,
近日,法國一家獨立書店重新定義了關于“臉書”這個詞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那些充滿創意的書店工作人員。
圖為店員拿著美國小說家莎蓮·哈里斯的代表作《真愛如血》。
這家書店名叫Mollat,這些“無聊的”店員
通過自己的創意讓書本“活”了起來。
目前已經在Instagram吸引了2.1萬名粉絲。
店員們幾乎將自己的造型與書本天衣無縫的銜接了起來。
圖為店員拿著陳忠實的作品《白鹿原》在“玩?!?。
1896年Mollat正式開業,它是波爾多第一家獨立書店,
現在它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圖為一名店員身穿紅色的襯衫,與封面上的狼“合二為一”。
店員們真的這么閑嗎?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而為,
這家書店在Instagram上已經積累了2.1萬名粉絲。
顯然,店員里面有專門負責拍照的人。
店員拿著莎蓮·哈里斯的另一部作品。
店員的牛仔褲看上去和Donal Skehan出的美食書籍封面
“完美融合”。
如果忽略拿著書的雙手,你會不會覺得這就是3D的書籍封面呢?
店員們幾乎完美的模仿了封面上的動作。
近日,法國一家獨立書店重新定義了關于“臉書”這個詞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那些充滿創意的書店工作人員。
近日,法國一家獨立書店重新定義了關于“臉書”這個詞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那些充滿創意的書店工作人員。
【參考消息/編譯/熊婉君】
2、
優秀與平庸的差距 往往只在一件事
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混亂的時代。
無數瑣事侵蝕著我們的精力。
今日是健身計劃的開始,明天又到了預定中的減肥成效檢驗日。
京東天貓的狂歡節,又打擾了我們一個通宵。
美劇韓劇國產劇,一劇又一劇。
雖然活的茍且,但生活一定還要有夢想。
于是,我們來回奔波于夢想和理想之間,
時而做做這個,時而做做那個。
仿佛只有這樣用力地生活,我們才覺得生活得很有價值。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天這樣忙碌,生活反而亂糟糟的?
我們大多數人的平庸,
并不是因為做得太少,反而是因為做得太多。
統計學上有個著名的二八法則:
在人生當中,真正對我們有決定性影響的事,只有二成甚至更少。
也就是說:在我們每天忙碌著的事情中,只有極少數真正有價值。
優秀與平凡者的差異,
就在于優秀者往往能夠以優勢精力做好一件事,
而平凡者以平均精力做許多的事,結果什么事都做不好。
《尚書》上有句名言叫“惟精惟一”,
告誡我們要把心思鎮定下來,專精于一事。
這當然是很難做的。
然而越優秀的人,偏偏越是要征服難做的事。
古人將“惟精惟一”做到了極致,在一件事中追求到偉大的境界。
典型代表就是“匠心精神”。
從傳說中《莊子》筆下解牛的庖丁、粘蟬的承蜩者、削木的梓慶,
到真實記載過的建筑鼻祖魯班、酒圣杜康,
都是后人神往的偉大工匠。
唐代開元初年,海通和尚帶人開鑿樂山大佛。
直到圓寂那一天,大佛都還沒有完工。
大師的一生,可以說就做了這一樁功德。
然而沒有海通和尚的專注,也沒有今天樂山大佛的悲天憫人。
阿基米低有句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div style="height:15px;">
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就是支點。
李安成名之前就經歷過這樣的事:
因為沒有工作,他無法再專心研究電影了。
于是他偷偷報名學電腦,打算幫補家計。
可是李夫人劈頭蓋臉的罵他:
你繼續在家里待著研究電影就好了,賺錢的事不用你管。
李安只能專心寫劇本。
于是,劇本獲獎了,電影轟動了,李安也成了華人之光。
專心做好一件事,面包就會來,榮譽也會來,
該給你的禮物命運一樣都不會忘記。
有人接著就會反駁: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里是很危險的啊。
萬一唯一的事搞砸了,人生不是也毀了嗎?
因此,首先你必須確認:
你做的這一件事,就是你的理想,或者是你的興趣所在。
如果沒有,趕緊找吧,人生苦短。
其次,你必須能夠對這件事有精確的量化。
比如說成名是一件虛無縹緲的事,
但創業就具體了點:
做網店還是實體店,一個月營業額要達到多少,
多少的利潤可以接著開分店,等等。
規劃一件事如規劃自己的一生,即使失敗,也應無憾。
柏拉圖墓志銘十分簡短:“他出生,他活過,他死了?!?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