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恢復期后,我被咨詢最多的問題就是“咳嗽”的問題。很多人都反應,新冠退燒了,不怕冷了,也不怕熱了,但是一直咳嗽不停,這可怎么辦?對于新冠遺留的咳嗽問題,要分清“干咳”、“白痰咳嗽”、“黃痰咳嗽”,才能有效治療。新冠恢復期,有些人是持續(xù)干咳。所謂干咳,就是沒有痰,或者痰很少。對于這種外感后的干咳,中醫(yī)一般認為是“風邪殘留肺部”所致。剛得新冠時,病人會有發(fā)熱、惡寒的癥狀,中醫(yī)稱之為“風寒”或者“風熱”,慢慢地,隨著身體恢復,寒熱邪氣不見了,就只剩下了風邪。風邪殘留,持續(xù)刺激肺部,肺部就會通過不斷咳嗽來排邪。咳嗽,是“肺氣上逆”的過程,它會把邪氣頂到最上面,通過嘴巴、鼻子排出來。治療時,只要用藥幫助肺臟,把風邪驅逐出來,然后用點降肺氣的藥,把上逆的肺氣降下去,咳嗽就好了。對此,可以用中成藥“蘇黃止咳膠囊”來治療,其成分如下:麻黃、紫蘇葉、前胡、蜜枇杷葉、炒紫蘇子、炒牛蒡子、蟬蛻、地龍、五味子。這個方子中,麻黃、蘇葉、前胡都有宣散風邪的作用,擅長發(fā)散,可以把肺中殘留的風邪給宣散出去,尤以麻黃、蘇葉力量最大,為方中主藥。然后,用一些擅長降肺氣的藥,把上逆的肺氣給降下去,這樣就能止住咳嗽。降肺氣的藥有紫蘇子、牛蒡子,中醫(yī)講“凡子皆降”,就是說種子類的藥物大都有降肺氣的作用,肺氣降下去、不再上逆,就不會咳嗽了。方中的枇杷葉,味苦,苦能降氣,也有降肺氣而止咳的作用。蟬蛻就是蟬退下來的外殼,地龍就是去除內臟、干燥后的蚯蚓。這兩味藥,有祛風解痙的作用,就是說,它們既能幫助麻黃、蘇葉祛風,又能解除氣管痙攣,氣管不痙攣,寬松了,人就不會咳嗽了。最后還有一味五味子,五味子是酸的,中醫(yī)講“肺苦急,急食酸以收之”,就是說五味子有收斂肺氣的作用,常用于肺臟急迫的咳嗽、劇烈的咳嗽。如果買不到中成藥,可以自己拿方去藥店抓藥:麻黃6克、蟬蛻6克、蘇葉9克、蘇子9克、前胡9克、五味子9克、牛蒡子9克、枇杷葉9克、地龍9克。水煎服。每天兩次,每次一碗。小陷胸湯,出自《傷寒論》,是治療吐黃痰、咳嗽、胸痛的方子。黃連5克、姜半夏15克、全瓜蔞40克。水煎服。每天兩次。我們之前說過,黃痰一般說明肺里有熱,熱邪煎熬肺中津液,就會形成黃痰,這就像蒸饅頭一樣,蒸過了頭,饅頭外皮就會發(fā)黃。中醫(yī)也把這種黃痰稱作“熱痰”。肺為清虛之臟,不容邪氣停留,一旦有邪氣停在肺部,肺就會通過咳嗽把痰排出去。所以,對于有黃痰的人來說,痰不盡,則咳不停。小陷胸湯就有清熱化痰的作用,其中黃連擅長清熱,姜半夏擅長化痰,而全瓜蔞,既能清熱,又能化痰。三藥合用,可以消除肺部熱痰,痰沒了,咳嗽就停止了。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匱要略》,也是仲景先師的經方。它主要用于治療咽喉有痰、痰色發(fā)白、咳嗽的患者。姜半夏15克、茯苓20克、厚樸15克、蘇葉15克、生姜9克(3片)。水煎服。有辛辣味。痰量多,而且發(fā)白,說明這種痰屬于“濕痰”,是體內濕氣太多,沒有化開,凝聚而形成的痰。這種痰,一般容易吐出來,而且是一大口、一大口的吐。治療這種咳嗽、痰多、痰色發(fā)白,就需要化濕、燥痰。半夏厚樸湯中的姜半夏,性質溫燥,就像干燥的沙土一樣,可以把痰濕給干燥掉,進而減少痰液聚集。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中醫(yī)認為,脾臟有運輸濕邪的作用,可以將濕氣運送到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脾臟虛,則濕氣容易停聚,進而形成痰濕。茯苓可以健脾,進而增強除濕的作用,濕邪少了,痰液才會減少。厚樸有燥濕理氣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像半夏那樣燥濕化痰,另一方面,它可以讓肺中被痰濕阻滯的氣更加順暢,氣順暢了,可以減輕咳喘、憋悶癥狀。最后是蘇葉,氣味芳香,既可以宣散肺中風邪,又可以行氣解郁,消除咽喉部位的堵塞不適感。本方適合痰量多、色白、咽喉部位堵得慌的人服用。痰消散了,咳嗽就可以止住了。以上就是治療新冠后遺咳嗽的治法,分清有痰、無痰、黃痰、白痰,就可以有的放矢,準確用藥了。
主編簡介:蛋蛋姐,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8年制,主業(yè)醫(yī)生看病,業(yè)余撰稿科普。
簡單的留言我們會當場回復,病情復雜者需要仔細辯證,以防出現開錯藥的情況,需要求醫(yī)問藥者請點擊下方工作室鏈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