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高分考生,不學奧數,很少補課,未曾擇校
文匯報2012-07-26
高考錄取時,又一批高分考生出爐。他們的成長經歷、學習方法都成為未來考生和家長希望獲知的經驗。本期我們邀約了五位高分考生撰寫文章,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小學和初中都是就近入學,幾乎沒有去各類補習班補過課,連熱門的奧數也不曾涉獵。
當下,許多家長都認為進不了好的小學,就升不了好的初中,就讀不了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學。于是擇校風愈演愈烈、補習班大行其道。讀讀這些優等生的文章,家長們或許可以重新思考該給孩子怎樣的成長環境。放棄攀比,選擇適合的學習之路,好分數可能就成了順其自然的產物了。
陳力: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就近入學
高考成績:534分
畢業中學: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
錄取院校:復旦大學
我的童年在奉賢度過,由于當時擇校之風尚未刮至,家長大多未作過多考慮,選擇就近入學。小學畢業那年,搬往徐匯,無意中錯過了眾多民辦質優初中的招生,便又就近分配至公辦普通初中上師大三附中。初中學習成績優異,推優至南洋模范中學。高中階段又因成績排位靠前,直薦至復旦大學。
回首求學之路,感到一切如此平穩從容,沒學奧數,很少補課,更沒有因擇校而超前學習與大費周折。
不知當下的擇校熱是如何興起的,或許好的起點必有好的出路,這一“法則”正在被越來越多家長奉為圭臬,夢想著子女進入名幼兒園注定進入名小學、中學、大學,直至完美的人生。如此不顧孩子個性與特長的盲目跟風不可避免地致使擇校熱愈演愈烈。于是,人們對質優民辦初中趨之若鶩,近些年更有家長買房遷戶、徹夜排隊,只為子女能上知名幼兒園。
不可否認,名幼兒園、名小學在師資配備、教學內容上可能確實有所優勢,但是如今我回想那段時光,留下的模糊印象里也絕不是知識的痕跡。在這個本應充滿童真與童趣的日子里,我印象深刻的或許還是繪畫比賽的悉心準備、運動會時的吶喊助威……如今的家長們又何必讓課業的負擔過早地侵蝕孩子們的童心呢?
反觀那段公辦初中的學習過程,還是頗感游刃有余、充實豐富?;蛟S我錯過了學習數學競賽的黃金時期,或者沒能在英語方面建立足夠優勢,但也同時避免了身處強手之林的窘迫。我不僅能夠輕松獲得推優資格,榮幸當選區三好獲得加分,更得到了許多難得的機會與磨練。入校時加入大隊部,幾年來協助策劃了不少活動,最后當選部長。我還有幸擔任多次校學代會、運動會主持,加入校廣播臺,參加校演講比賽并奪冠。由于各科均相對出色,每有競賽大都能得到參賽資格,豐富的機會有助于我視野的開闊與全面的發展。我相信,在初中階段,我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我至今珍視那些寶貴的機會,它們不僅作為我學習生活的重要補充,更是一個人能力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在我看來,比起單純為了在中考無限接近滿分而做出的努力,我更愿意抓住機會,力圖成就一個更為全面的自己。
當我們打破腦袋蜂擁擇校時,往往會思索學校能為我帶來什么,卻忽視了自己是否充分利用了學校的資源與優勢。名校的資源固然豐富,但若未能加以有效利用,除了保證以優異成績從一個名??贾亮硪幻M猓瑢W生又有何收獲?當然,普通學校也有其寶藏等待挖掘。我所在小學的校管樂隊在當地頗有名氣,三年級時加入樂團開始學習薩克斯,從此便一直學到了十級,至今仍要感謝那一樂團。正是這種能對人生長久滋養與熏陶的資源才是真正可貴的,而試圖得益于這些資源才應是我們尋求學校的初衷與動力。
擇校行為可能無法徹底根除,只是希望家長們擇校時的心態能夠坦然幾分,以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而非成功入學作為目標,選擇最適合的而非最好的環境來幫助孩子成長,將七彩童年留給充滿著童真與童趣的孩子。多一些順其自然,少一點拔苗助長。其實,哪怕是普通學校,只要能夠清晰認準目標,善于把握機會,同樣能夠通向好的出路。
袁亦揚: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考成績:545分
畢業中學:復旦附中
錄取院校: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制)
高中三年,對我來說最寶貴的便是一種學習能力的提高。這種能力是在自主學習的校園環境下逐漸培養起來的,它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踏實的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直接影響了聽課效率和作業的檢測效果,良好的學習習慣應當是“多動腦”和“勤動筆”,對待學習,不能等待被動地灌輸和傳授,而是要“主動出擊”,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才能制定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在課堂上,我比較習慣于邊做筆記邊參考相關書籍,多問問自己為什么,就能想得更透徹更深入,對概念的認識就不會流于表面。
“效率第一”,到了課業緊張的高三更是如此,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學習任務就要求我們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整理歸納和類比推理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與其陷入“題?!泵H徊恢?,不如在達到一定了“量”之后,抬頭重新審視自己做過的題,在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做標記并向老師同學請教,然后做一個系統的梳理。
態度決定一切,興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師,比如我對英語學科有較濃厚的興趣,于是就會在課余自學,翻閱英語報刊、收聽英語電臺、觀看原版電影,等等。學習沒有捷徑,好的學習態度不應該像是烈火燎原般的急于求成,而是細水長流的不斷積累。
學習能力自然不僅限于課堂學習和課本學習。中學給了我們一個展現自我并自由發展的平臺。在校內,我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和校團學聯社會實踐部干事,參與了校內外的各種活動的組織策劃。從校內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到校外的世博志愿者、模擬聯合國大會和赴美交流訪問,都鍛煉了我的綜合能力,也讓我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
高考前夕,每個人首先要跨過的是填報志愿這道坎。無論是大學的選擇、專業的選擇,我始終都認為,合適的就是最好的。選擇越多,也就意味著選擇愈加困難。非常幸運的是,我在高三上半學期就獲得了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名額。為此,我放棄了清華的自主招生加分,在高考后,還有幸獲得了香港大學經濟財務專業的錄取資格。面對自己曾經夢寐以求的香港大學和喜歡的專業,我和父母開了一場小小的家庭會議,母親的一番話打動了我:“有時我們的選擇或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這個選擇是問心無愧、無怨無悔的?!痹诮涍^深思熟慮后,我還是放棄了香港大學的邀請,選擇了北京大學。因為我明白我肩負了對學校的一份責任,我應當實現自己的承諾。
吳紫璠:我幾乎跟各類補習班絕緣
高考成績:527分
畢業中學:上海市七寶中學
錄取院校:北京大學
從小到大我幾乎跟各類補習班絕緣,現在風靡社會的奧數班等等我從未參加過。從小學開始,我們家從來沒有為選擇頂尖名校而忙得焦頭爛額。父母常對我說,只要努力了就好,進什么學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會不會一直堅持努力。
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初衷沒錯,但合適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為周圍孩子都去上了某某補習班且部分取得不錯的成績,就不顧自家孩子的感受,去剝奪他選擇如何度過童年時光的權利。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自由,讓他們學會自己制定最好的學習方案,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那樣也許會比強迫他們去學習超前知識更有用。
學習最重要的是堅持,高中三年我堅持理科及英語積累錯題本,這一摞摞的本子讓我受益匪淺。我的建議是:錯題認真聽老師分析,聽的時候除了答案之外不做任何記錄,晚上回家重新再做一遍,然后對答案,對了就把它收好,錯了就自己解決或是請教老師,每個周末做完作業不要急著做五花八門的課外輔導書,先把一周以來所有的錯題認認真真抄題,記錄下解題步驟,然后思考題目里涵蓋了什么知識點,自己又是否全部掌握?;蛟S一天兩天、一周兩周你不會發現錯題本的威力,但只要你持之以恒,當你把所有錯題都消化解決了,你的知識體系就已經十分堅固。
英語算是我的強項,在我看來,英語學習的基礎就是詞匯。一張普普通通的英語試卷在很多人看來可能做完就沒用了,但是于我而言它是擴充自己詞匯量的最好助手。分析完試卷后,我會花上大約一個小時時間,把試卷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用熒光筆劃出自己不認識或是感興趣的單詞詞組,還有好的語句段落(作文里可以借鑒),把它們都整理到自己的詞匯本上,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溫習一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英語分數,還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在積累的過程中你會領會到這門語言的魅力,學習自然更輕松。
中學對綜合素質的培養也讓我受益頗多。八大文化主題節日讓我們每個人有機會展示自我,親身組織活動;每周的專家演講讓我們了解課內學不到的知識;課題研究,提高了我們的科學素養。不要小看這些,它們可能與學習沒有直接關系,但卻是我們今后社會生活的良好鋪墊。
最后,我想告訴學弟學妹們,高考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難熬。相反,當你們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努力追逐各自的夢想時,你們會感到充實?;蛟S每天有讓你們覺得快喘不過氣的作業、考試,但是世界上有哪個人的成功是不需要汗水,辛苦地付出的呢?
張瑞顯:補課無法替代父母的親自引導
高考成績:537分
畢業中學:上海市建平中學
錄取院校:香港大學
高考所取得的成績,在我看來,不僅取決于高三這一年。
大多數高中生都選擇在高三開始發憤圖強,所以這一年會特別辛苦。而我則是從高一便進入了發憤圖強的狀態,經過兩年的積累,整個知識體系已經幾乎沒有漏洞,而我在高三期間只需把已掌握的知識反復操練就可以了,所以高三這一年,尤其是臨近高考的那段時間,我會感覺學習上的壓力反而比高一、高二還要小一些。
除了學習之外,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有一些愛好。我在上學期間會和同學打打籃球,踢踢足球,偶爾也會出去打桌球。在家里,我經??疵绖?,聽流行音樂,舒緩身心。玩電子游戲也是我忙里偷閑的方式,很多人可能認為打游戲會影響學習,但其實游戲本身對學習并無太大害處,影響學習的是打游戲的人自控力的缺乏。我父親很支持我玩游戲,他的宗旨是只要我合理安排時間,成績穩定,就可以碰游戲機。根據我個人的感受,適度打游戲是良好的釋放壓力的途徑,有時和同學打一些競技類的游戲還可以鍛煉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來我家打過游戲的同學在高考中都有不錯的發揮。當然不是說多打游戲就能考好,不過只要適度,游戲也可能會有積極的作用。
現如今,不僅是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們都面臨著升學的壓力。許多家長都認為進不了好的小學,就升不了好的初中,就讀不了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學。所以從孩子能背得動書包的那一刻起,就帶著他們東奔西走到處補課。輔導機構看準了這一點,補課的對象越來越低齡化。初三以前,我只參加過四次輔導班,內容分別是繪畫、籃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在我看來,參加學科類輔導班并非一定有效果,因為雖然外面的名師可以暫時緩解孩子在學業上的問題,但卻也剝奪了孩子鍛煉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孩子暫時填補了知識上的漏洞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下次在學習上遇到同樣的困難時,他們是不是能夠弄清問題出在哪里,是不是能夠從上一次的經驗中找到獨立解決問題的辦法。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遠遠比搞清楚一個知識點來得重要。
我的父母從小就監督我的學習,在我不懂事的時候給予我適當的引導,學習上碰到問題時親自教會我如何解決。我比較反對父母動不動就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認為這樣就算盡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沒有哪個好學生是補課補出來的。外面的補習班再好,孩子也不能離開父母的親自引導。父母應該在繁忙的工作當中抽出一部分時間監督孩子的學習,教會他們自主獨立地學習,培養他們的求知欲,直到到他們懂得主動拿起書本為止。
好的學習狀態應該是:知道自己要學什么,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里,知道自己如何去彌補,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知道別人有什么值得借鑒,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標是什么。這種學習狀態正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
唐益航:上課認真聽講仍是最重要一環
高考成績:543分
畢業中學:上海市七寶中學
錄取院校:清華大學
總結這12年的學習生活,我認為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上課認真聽講?,F在,許多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中上的學生,都認為課上的內容對自己做題幫助不大或是進度太慢,不如上課寫點作業或看點教輔書來得實在。實際上,這種做法很不科學。一方面,自己會錯過一些經典例題和概念辨析,導致知識點存在盲區或是一知半解,如果對這個概念進行深一步的考查,往往會出錯。另一方面,上課做作業是一心二用,而且通常是只求速度不求質量,這種壞習慣很容易帶到考試當中:以為自己做得很快,考得很好,結果卻東錯西錯。以自身為例,我上課時都是專心聽講,容易忽視的知識點做好筆記,而做作業都是當成考試,邊做邊檢查,盡量保證每題都做對。由于每天都這樣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雖然,我完成作業可能比別人慢一些,但是考試時我卻能又快又準地做出答案。
除了以上提到的學習和應試方面,我還要著重提一下高中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梢哉f,應試能力只是我們進大學的一張門票,而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我們立足于社會的根本。用一位清華招生辦老師的話來說“要比應試能力,來自上海的大一新生是怎么也考不過其他地方來的高材生,而在大四時候,最出色的學生往往是上海學生,因為綜合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他們后續的發展潛力,所以我們更加青睞于上海學生。”可見綜合素質的意義之大。
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令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學校自主創辦的“領導力開發班”,致力于培養我們的組織能力和交談能力,在自主招生的面試環節中幫了我不少忙。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多關注一下國家大事,多多參與有關科學研究和模擬面試方面的活動,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幫助。
此外,對于想報考名校的同學,我給出一些經驗指點。對于大部分沒有全國聯賽獎項的同學,最靠譜、最保險的方法是通過大學的自主招生進行報考。通過后,清華、北大會酌情給予線下加分,而復旦、交大等上海學校,只要考到一本線就錄取。一般來說,自主招生的名額分配以高三上半學期的每一次考試成績作為參考。所以想獲取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要十分重視高二下半學期和暑假的學習,去競爭名額。如果沒有分配到名額,也不必氣餒。復旦的千分考報名是人人可報名的,建議有一定基礎和意向的同學一定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