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土地上,除了占人數大多數的漢族外,還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的外貌相比于中國人,有著明顯的區別,但不要以為他們就是外國人,如果一張嘴,沒準普通話比絕大部分人說的還要流暢。
此外,這群人的生活習俗、吃穿住行雖然跟普通中國人差距甚大。
但毫無疑問,他們是真正的中國人,只不過他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我國少數民族。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有關這個少數民族的故事。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除了漢族之外,還生活著其它幾十個民族。
一般來說,我們常說的經過官方認證的,就是包括漢族在內的56個民族,這也說明了我國民族的多樣性和人口復雜性。
歷史上,漢朝不僅是我國繼秦之后第二個大一統王朝,而且多次對外出征,抗擊匈奴,揚我國威,使得周邊國家前來朝貢。
因此,后世中華民族主體便稱自己為“漢人”,也就是漢族。
但不要忘了,中國從來都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歷史上除了中原之外,幾乎四周全被其它民族所占據,這些民族在那個年代都可以稱為“外族”,不過后來大多數都與中原融合,成為了漢族的一員。
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這個由外族鮮卑建立起的王朝,卻主動進行了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民族大融和”。
很多當時北方的異族都改名成為漢人,或者與漢族通婚,結果是經過千百年的發展,這些人的后世子孫幾乎早就與漢族無異。
除了歷史上曾經創造過強大王朝的鮮卑外,契丹、黨項,還有中原王朝的老對手匈奴、突厥、柔然等等,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然而,盡管如此,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仍然存在保留了很多的少數民族。
尤其是后來隨著大環境的發展,很多的新鮮“外族”也開始出現。
而俄羅斯族,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俄羅斯族,顧名思義,就是一群來自北方俄國人的后代,組成的少數民族。
而歷史上,俄國在很長的時間都跟中國是不接壤的,但近代隨著俄國領土的不斷東擴,終于跟中國成為了接壤的鄰居。
自從兩國成為鄰居后,北方邊境等地便開始出現了俄羅斯人的身影。
當然,他們大都是一群做生意的人,接觸多了,自然有人愿意留在中國,也成為了最早一批留在中國的人。
后來也陸陸續續有俄羅斯人,拋家舍業到中國這片土地生活,只不過在人數上還是比較稀少,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
因為相比于我國,俄國雖然也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
在歷史上還是要比我國要強大一些。
畢竟,他們的統治中心更靠近歐洲,比我們這個東亞國家,更容易接觸到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
所以,除了那些生意人、流民或逃兵外,很少有主動愿意到我國定居生活的。
直到20世紀初期,隨著近代革命浪潮的影響,俄國爆發了史上有名的“二月革命”。
一舉推翻了這個腐朽的封建王朝,俄國迎來了新生,卻也迎來了動蕩。
就在這期間,才真正迎來了俄國人南下的高潮。
很多靠近我國北方邊境的俄國人,便開始進入到中國北方生活,這些人便是近代俄羅斯族最早的一群人。
經過在我國長達上百年的生活、定居,他們的后代早已完美地融合在我國之中。
因為我國北方與俄羅斯接壤的省份也就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所以,南下的俄羅斯人幾乎也都生活在這片區域。
一來,這些區域與他們之前生活的老家氣候大致相同;
二來,距離上也更加靠近,不至于讓他們產生太多的思鄉之情。
更為重要的是,這片土地歷來面積廣袤,人口稀少,也更容易讓他們這些外來人在此生活定居。
在歷史上,盡管我國中原王朝被外族征服過很多次。
但一個鮮明的事實是,沒有任何一個外族曾經征服過我們的文明,反而全部被中原文明所融合,直到融為一體,成為中華大家庭的一員。
而俄羅斯人自然也不例外,更何況,他們的人數跟歷史上那些強盛的異族相比,幾乎無法相提并論。
所以,不到幾十年的時間,這些俄羅斯人的后裔幾乎都成為了長著高鼻梁、金色頭發的中國人。
如今到北方的一些地區,我們就可以碰到那些,長相帶有明顯不太一樣的人們。
不要以為隨便長著一頭金發、高鼻梁,深眼窩的人就是外國人,很可能他們跟你我一樣,都是真正的中國人。
如今這些俄羅斯族的人數,大概在1.5萬人左右,他們的飲食習慣還是延續了老祖宗的那一套。
習慣吃那些在我們看來有些干硬的“大列包”。
當然,也離不開俄羅斯人喜歡的甜點,及土豆燒牛肉等美食。
盡管這些人在生活習俗,還是習慣于祖上留下來的那一套,但生活在我國,也避免不了受我國的文化影響。
因而,這些人幾乎都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人情世故上也跟普通中國人沒什么差別。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俄羅斯族,已經不能算是純正的俄羅斯人了。
他們的祖先來到我國后,早就開始了跟我國的通婚,他們的后裔身上,早已流著我們中國人的血統,是事實上的中國人。
相信再有幾十年的時間,這些俄羅斯族會更加接近純正的中國人。
對于各個民族平等相處的國家來說,相信未來這些人也能夠生活的越來越好。
其實,除了俄羅斯族外,還有其它民族也同樣擁有不一樣的外貌。
但不管他們祖先來自哪里,如今的他們早已經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
也跟你我一樣,可以共創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享受到新時代下中國人民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