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條雞半只,買的時候讓老板給剁成大小均勻的雞塊,回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備用。做這道菜選材沒有那么講究,白條雞、現殺活雞都可以,或者超市賣的琵琶雞腿肉也可以。
2、雞塊涼水下鍋,水位沒過雞塊即可,加入生姜片和大蔥段,淋入適量的料酒,敞蓋大火燒開,撇去浮沫,煮1分鐘后關火,將雞塊撈入溫水中清洗干凈。葷菜焯水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去腥、去除血水,在焯水的過程中不蓋鍋蓋,這樣更有利于腥味的散發,這一操作適用于所有葷菜,效果很好,只是有點浪費煤氣。
3、準備一下配料,大蔥半根,切成2厘米左右的長段備用;大蒜1頭,去皮洗凈后備用;生姜去皮后切成薄片備用;桂皮1小段、八角2個、香葉3-4片。放香料(桂皮、八角、香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菜的香味,不喜歡也可以不放。
4、準備1個中等大小的土豆,去皮洗凈后切成滾刀塊,浸泡于清水中備用;香菇摘去根部,清洗干凈,切成塊狀備用。干香菇、鮮香菇都可以,如果選用的干香菇,需提前泡軟。這里告訴大家一個清洗香菇的小妙招,把去根后的香菇,先投入淡鹽水中浸泡15分鐘,再用手來回的攪動,這樣藏于香菇傘蓋下的一些泥沙雜質就可以很輕松的被清洗掉了。
5、炒鍋加熱,倒入適量的植物油,油溫燒至六成熱時,倒入所準備好的配料(蔥、姜、蒜、八角、桂皮、香葉),小火煸炒出香味。六成熱的油溫為中油溫,適合爆香調料。如何判定油溫已為六成熱?主要看以下幾方面:a、油下鍋加熱后,油面開始開始波動,用鍋鏟攪動時會有響聲;b、會看到有少量的青煙從鍋的四周開始冒出;c、扔入一個菜葉或蔥花,會有密集的氣泡產生,此時的油溫即為六成熱。
6、配料的香味煸炒出來后,倒入焯過水的雞塊,繼續小火煸炒,多炒一會兒,盡量把雞皮中的油脂給煸炒出來。
7、炒至雞皮收緊出油,雞塊微焦時,烹入1勺料酒、2勺生抽、半勺老抽,翻炒2分鐘,給雞塊均勻的上色。
8、雞塊翻炒上色后,一次性往鍋內加入足量的熱水,水位沒過雞塊后再高出兩指為宜;蓋上鍋蓋大火燒開,水開后打開鍋蓋,倒入處理好的香菇,加蓋轉小火繼續燜煮1個小時。雖然現在的雞很好熟,但想要燉出來的雞肉質軟爛不發柴,必需小火慢燉,而且所加的水為熱水。
9、在開火燉雞之前先和了一塊面,白面粉與玉米面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勻,少量多次的加入清水,先用筷子攪拌成絮狀,再下手和成一個偏軟一點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靜置醒發。
10、1個小時后,這時的雞肉已完全燉熟,湯汁略微低于食材,加入適量的食鹽調味,倒入切好的土豆塊,把和好的面用手整理成薄薄的面餅,貼于鍋子的周圍,面餅貼好后,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燜煮10分鐘。面餅的形狀不限,但一定要薄,因為薄了容易熟;如果貼的過程中面餅下滑不粘鍋,這時可以在面餅上涂一點水,這樣就容易粘住了。
11、10分鐘后,打開鍋蓋,這時的面餅已熟透變色,鍋里的湯汁也收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就可以關火了。
這樣一份北方人都愛吃的【家常燉雞鍋邊貼餅子】就做好了,做法簡單又好吃。夾一塊雞肉,入口軟爛不發柴,因加入了香菇和土豆,吃起來也不會覺得油膩。鍋邊的餅子在燜煮的過程中吸收了燉菜的湯汁,吃起來又香又勁道。如果你也喜歡吃燉菜,那不妨在這個需要貼秋膘的季節,給家人燉一鍋吧。
1、這道菜的選材雖然沒有那么講究,整雞、雞腿都可以,但現在的雞土腥味普遍很重,所以焯水這一步盡量不要省略。
2、要想燉出來的雞肉口感軟爛不發柴,焯水后必須要用溫水清洗雞塊,還有第8步加水燉煮時必須加的是熱水;這是為了防止加熱后的雞肉突然遇冷水肉質收緊,不只口感發柴,營養物質也不容易釋放出來。
3、燉菜的時候盡量要加一些大料,像花椒、八角、桂皮、香葉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菜的香味,還能溫中祛濕,開胃消食等。
4、燉菜講究的是小火慢燉。雖然現在有高壓鍋,可以把任何肉類在短時間內壓的軟爛,但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將食材中的營養物質釋放出來,也將調味料慢慢的滲透入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