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視的人不會老花”——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事實是:近視眼的人同樣也會老花。分別從近視和老花的成因、眼睛看近和看遠物體的調節情況就明白了。
平行光線經過角膜、晶體、玻璃體的折射后能準確地聚焦在眼底上(視網膜的黃斑部),我們稱為“正視眼”。如果因為眼軸延長(大多數近視屬于此類型)或角膜、晶體的折射能力過強,則會導致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近視眼”。
人在看遠時,眼睛處于放松狀態,不需要調節即可看清。而看近物時,需要睫狀肌收縮、晶狀體變凸才能聚焦在近處。年輕的時候,睫狀肌功能較強、晶狀體彈性好,因此能調節自如,看近、看遠都不是問題。40歲以后,隨著睫狀肌功能的逐年減弱、晶狀體彈性逐漸下降,看近處時,眼睛不能再調節自如,因此就會出現老花。
老花是一個生理性的退變過程,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正視眼的人出現老花后,表現為看近物不清,需要配戴老花鏡(凸透鏡)以幫助眼睛聚焦。而近視眼的人出現老花后,表現為如果還是配戴原來度數的近視眼鏡看近物就不清楚,需要更換一副近視度數比原來低的近視眼鏡來幫助眼睛聚焦(即:老花可以抵消一部分近視)。所以,近視眼的人出現老花后,就需要配戴兩副眼鏡:看遠一副(度數較高),看近一副(度數較低)。
近視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調節時,平行光線通過眼的屈光系統屈折后,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的一種屈光狀態。所以近視眼不能看清遠方的目標。若將目標逐漸向眼移近、發出的光線對眼呈一定程度的散開,形成焦點就向后移,當目標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點。此點離眼的位置愈近,近視眼的程度愈深。
單純性近視:
一般是學齡期發病,近視度數在600度以下,眼底一般無明顯變化,用適當鏡片即可將視力矯正至正常的,一般在身體發育成熟后(20歲以后)度數趨于穩定的近視眼。單純性近視眼主要見于青少年兒童,基本特點有在青少年生長發育期發生、發展;進行性緩慢加深,至成年時基本靜止穩定。除非采取特別有效的糾正治療措施,否則整個過程不可逆轉;遠視力低常,近視力及其它視功能正常;低常的遠視力均能理想的矯正;近視屈光多為低度的或中度;通常不發展病理性近視眼。
進行性近視:
一般單純性近視到20歲時不再發展,但也有少數近視始終不斷發展,特別是到成年近視不斷加重,眼軸不斷延長,屈光度逐年增大,甚至達20.00D以上,這類近視稱為進行性近視或惡性近視、變質近視。進行性近視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屈光不正的范疇,最后必將導致整個眼球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早期退行改變,使視力減退,玻璃體輕度退行性改變等。
近視眼的表現及并發癥:
1.眼疲勞:由于視物不清,眼睛增強調節,眼的肌肉長時間處于過度緊張狀態,易造成眼疲勞。可出現眼脹、眼疼、眼眶疼、眩暈、惡心等癥狀。
2.引發斜視:發生近視后,由于看近時使用調節較少,而使用集合功能較多,造成調節和集合功能的不平衡,內直肌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狀態,久而久之,造成內直肌功能不足,兩眼集合功能相應減弱,因而極易造成外隱斜或外斜視。
3.“飛蚊癥”:高度近視由于眼內的玻璃體液化,眼球彈性降低,可產生玻璃體內浮游物,即"玻璃體混濁",眼前出現點狀、蛛網狀、絲狀等黑影飄動,俗稱"飛蚊癥".
4.黃斑出血和變性:變性近視由于眼底發生病變,可造成黃斑出血,視網膜、脈絡膜萎縮變性,嚴重影響視力。
5.視網膜脫離:高度近視由于眼軸拉長,玻璃體液化變性,玻璃體內的纖維條索可與視網膜發生粘連,并牽拉視網膜,當眼球受到外力沖擊或外傷時,可引起視網膜破裂,造成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脫離是高度近視眼最嚴重的并發癥,視力極度下降,如不及時治療(天津254醫院眼科),可導致失明。
近視眼會不會遺傳
約有5%的近視眼患者與遺傳有關,通常度數在600度以上,父母雙方均為高度近視者,遺傳后代的可能性會為90%;父母一方為高度近視者,遺傳后代的可能性為50%,但也有顯現不全的表現。
配戴接觸鏡(隱形眼鏡)的幾種并發癥
1.異物感:為鏡片邊緣觸及上下眼瞼所致。
2.眼睛充血:由鏡片摩擦、剌激眼球結膜所致。
3.視力異常:為鏡片污染、干燥、活動、眼分泌物附著引起。
4.眼痛:戴眼鏡后發生急性細菌性角膜潰瘍所致,出現劇烈疼痛。
5.灼熱感:由眼部慢性損傷引起。
6.鏡片結垢和破損:接觸鏡一般在戴用6個月后開始出現結垢,長期連續戴用更易出現這種情況,并因為摩擦、手指接觸等原因引起鏡片破損。
7.角膜感染:淚液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對防止角膜感染有著重要作用,而戴用接觸鏡后,鏡片貼附于角膜表面,鏡片下的淚液交換非常少,溶菌酶等防御感染的能力相應減弱,同時,鏡片上還很容易有細菌、霉菌等附著,極易引起角膜潰瘍,角膜上皮糜爛等癥狀。
8.角膜新生血管:鏡片與角膜堅密接觸 ,造成了慢性角膜缺氧,可出現角膜新生血管侵入、再生、角膜血管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