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解讀(連載四十二)
(168~176)
白虎湯類
一、白虎加人參湯
二六、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解讀:
大汗出后,條文沒有提“惡寒”癥狀的有無,僅僅提到“大煩渴”這個癥狀,且脈洪大;故白虎加人參湯。
一六八、傷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dāng)?shù)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解讀:
1、大熱大渴,故白虎加人參湯。
2、“時時惡風(fēng)”這個癥狀在提示有太陽病癥狀存在,表明患者應(yīng)該屬太陽陽明合病。
一六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解讀:
1、熱,口燥渴。
2、“背微惡寒” 這個癥狀在提示有太陽病癥狀存在,表明患者屬太陽陽明合病。
總之,這兩條都提示“白虎加人參湯”有太陽病的惡寒癥狀。
一七〇、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解讀:
1、本條言之鑿鑿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
2、“無表證者,白虎湯加人參湯主之”;從這條來看,應(yīng)該不僅僅強調(diào)了白虎湯必須先解外;白虎加人參湯也必須先解外。
3、那么,168、169條的“時時惡風(fēng)”或“背微惡寒”就很不容易理解了。
二二二、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解讀:本條與221條相連,也是陽明病狀態(tài)下,出現(xiàn)了“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的癥狀,故用白虎加人參湯。很常規(guī)。
2-26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解讀:
1、“汗出惡寒,身熱而渴”表明患者的太陽陽明合病,且渴的癥狀。
3-12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解讀:
本條省略了發(fā)熱的癥狀,僅僅給出了“口干舌燥”這個主癥。應(yīng)該也能理解、
總解讀:
1、原文比較好懂,當(dāng)代認(rèn)證也基本清楚;一般認(rèn)為,白虎加人參湯就是為陽明病外證的“發(fā)熱惡熱”且其口渴較為嚴(yán)重癥狀者立法。
2、在患者的陽明病癥狀明顯的癥狀下,如果有太陽病的“惡寒”輕癥證。也可以使用,說明白虎加人參湯有兩解表里的作用。
所以,本湯應(yīng)該是主治陽明病身熱大渴或太陽陽明合病身熱,微惡寒,大渴癥的方劑。
二、白虎湯
一七六、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
解讀:
本條難解在于,很多人大都認(rèn)為,本條應(yīng)該是“里有熱”而不是“里寒”。該如何理解這點,是解釋白虎湯的關(guān)鍵。
二一九、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解讀:“三陽合病”正常一般發(fā)熱較輕微,其治療原則是治是從少陽。
1、本條的癥狀癥狀是“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特別的告誡:不能發(fā)汗,不能攻下,條文沒有給出治法。
2、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與條文的上半部分不同,不能與三陽合病那段癥狀連起來理解。白虎湯是清熱的。
三五〇、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解讀:
本條是里有熱,176條是里有寒。“里之寒熱”是本方解釋的重點。我的解釋:只要患者是發(fā)熱惡熱的陽明病即可,不考慮“里之寒熱”,要從整體上把握患者為陽明病即可。其實,傷寒論的六病都是從患者全身整體性把握寒熱即陰陽的。所以,不考慮患者“里”的情況,只要把握患者整體是大熱即可。
白虎湯的解讀:
白虎湯就是給陽明病外證立法,患者沒有發(fā)熱惡寒的太陽病癥,僅僅有發(fā)熱惡熱的陽明病外證,且熱勢較盛,故用白虎。從整體上考慮患者的發(fā)熱癥狀,不要計較“里之寒熱”。
三、白虎加桂枝湯
4-4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解讀:
1、“無寒但熱”屬陽明病,陽明外證,且熱勢較盛。
2、“骨節(jié)疼煩”為加桂枝的原因?桂枝去疼痛嗎?不好理解。從《本經(jīng)》上講桂枝“利關(guān)節(jié)”,可以解釋本條。
3、“時嘔”屬陽明病里寒癥。白虎湯不論里之寒熱,只對陽明病熱癥。
作為白虎湯的加味方,加人參是為了止渴,加桂枝是“利關(guān)節(jié)”(<本經(jīng)>)。解釋有點簡單。
毛延升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