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一.中西醫病名;中醫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悶、、心悸氣短為主;西醫病名:心絞痛是由于暫時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二.中西醫診斷(一)中醫診斷1.診斷依據及要點;①左側胸膺或膻中處突發憋悶而痛,疼痛性質為隱痛,;③多見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動,氣候變化,多飲暴;④心電圖應列為必備的常規檢查,有缺血改變或心電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
一.中西醫病名
中醫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悶、、心悸氣短為主癥的一種心系疾病。輕者胸悶或胸部隱痛,發作短暫;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喘息不得臥,痛引左肩或左臂內側。常伴有心悸氣短,呼吸不暢,甚則喘促,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等。多由勞累飽餐、寒冷或情緒激動而誘發;.主要病機為心脈痹阻,病理變化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其本虛可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標實為血瘀、痰濁、氣滯、寒凝。急性發作期以標實為主,緩解期以本虛為主。病位在心,與肝、脾、腎二臟關系密切。本病相當西醫的冠心病心絞痛。
西醫病名:心絞痛是由于暫時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最常見表現。通常見于冠狀動脈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徑狹窄在50%以上的患者,當體力或精神應激時,冠狀動脈血流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導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絞痛發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
二.中西醫診斷 (一)中醫診斷 1.診斷依據及要點
①左側胸膺或膻中處突發憋悶而痛,疼痛性質為隱痛,脹痛,刺痛,絞痛,灼痛.疼痛常可竄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陰,手厥陰經循行部位竄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 ②突然發病,時作時止,反復發作.持續時間短暫,一般幾秒至數十分鐘,經休息或服藥后可迅速緩解
③多見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動,氣候變化,多飲暴食,勞累過度等而誘發.亦有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者
④心電圖應列為必備的常規檢查,有缺血改變或心電圖運動試驗陽性,有助于診斷. 2.鑒別診斷
①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痛重癥,由于心脈閉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劇烈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伴四肢不溫,舌青氣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脈微欲絕,經服芳香溫通藥物不能緩解,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不等。厥心痛(心絞痛)是由于心脈攣急則疼痛程度較輕,疼痛時間較短,芳香溫通藥物可以緩解。
②胃痛 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壓痛,以脹痛、灼痛為主,持續時間較長,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多伴有泛酸唆氣、惡心嘔吐、納呆等癥狀。胸痹心痛之不典型者亦表現為胃皖部疼痛,但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氣乏力等癥狀,休息或服用藥物后可緩解。。 (二)西醫診斷
1.診斷依據:根據《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2007年)相關指南。
①臨床發作特點: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短暫的胸痛(<10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緩解。
②心電圖變化:胸痛發作時心電圖ST段壓低≥0.1mV或T波改變,胸痛緩解后ST-T恢復。 ③心肌損傷標記物(心臟特異的肌鈣蛋白T或I、肌酸激酶CK、CKMB)不升高。 ④臨床癥狀穩定在至少1個月以上 2.相關檢查
①血常規、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酸、血脂、肝腎功能、、血沉、C反應蛋白、BNP、心肌標志物、乙肝兩對半、凝血四項等。 ②X線胸片
③超聲心動圖 評價心肌灌注及缺血范圍、存活心肌。 ④必要時到上級醫院行冠狀動脈造影。 3.鑒別診斷
①急性心肌梗死:與心絞痛比較,二者均可有胸痛,性質相似,但前者胸痛更劇烈,持續時
間更長,不易緩解,一般缺血性胸痛持續超過20分鐘,高度懷疑心肌梗死; 前者合并心律失常、心衰、休克較前者常見;此外心絞痛心電圖僅表現短暫ST段及T波變化,后者除了典型心電圖動態演變,同時伴心肌標志物升高。
②急性肺動脈栓塞:常有突發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紫紺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術或長期臥床史。右心室前負荷急劇增加,P2亢進,頸靜脈怒張、肝大等。心電圖肺性P波、電軸右偏、呈S1QIIITIII型,即I導聯出現深S波,Ⅲ導聯有明顯Q波(<0.03s)及T波倒置;X線胸片顯示肺梗塞陰影;進一步心臟彩超及肺部CT可幫助明確診斷。
③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前胸出現劇烈撕裂樣銳痛,迅速達峰,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在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起始部可聽到雜音,兩上肢血壓、脈搏不對稱。胸部X線示縱隔增寬,血管壁增厚。超聲心動圖和增強CT可見主動脈雙重管腔圖像。心電圖一般無典型的動態演變過程,部分患者可有輕度標志物升高,但無典型酶學變化曲線。 三.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一)辯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1.心痛發作期治療 (1)寒凝血瘀證
主癥:卒然心痛如絞,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心悸氣短,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多因氣候與驟冷或驟遇風寒,而發病或加重癥狀。 舌脈:舌黯淡,苔薄白,脈沉緊或促。 治法:辛溫散寒 宣通心陽
方藥: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
桂枝10g 細辛 15g 栝樓10g 薤白15g 赤芍 6g 甘草15g 枳實10g 厚樸 10g 大棗10g
共2劑,日一劑,水煎服 藥物加減:
①重證可加熟川烏(另先煎1小時),附子 (另先煎1小時)、干姜、蜀椒等; ②痛劇四肢不溫者可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芳香 化濁,理氣溫通開竅。
(2)氣滯血瘀證
主癥:心胸滿悶,隱痛陣發,痛無定處,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加重,或兼 有胸脘脹悶,矢氣則舒。
舌脈:舌暗淡有瘀斑,苔薄或薄膩,脈細澀或細弦 治法:辛散溫通,行氣活血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柴胡 10g 枳殼 10g 香附 10g 陳皮 10g 川芎 10g 赤芍10g 北芪20g 當歸10g 桃仁10 桂枝10 共2劑,日一劑,水煎服 藥物加減:
①胸悶心痛明顯者:合用失笑散,以增強活血化瘀,散結止痛;
②氣郁日久化熱,心煩易怒,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者,用丹梔逍遙散,以增強疏肝清熱之力;
③.氣滯重者可加木香、延胡索、砂仁、厚樸等芳香氣及破氣之品,但只可暫用,不可久施,以免耗傷正氣 2.心痛緩解期:
(1)氣虛血瘀證:
主癥:心胸隱痛,時作時休,心悸氣短,時作時休,心悸氣短,動則愈甚,伴有倦怠乏力,頭暈,聲息低微,面色恍白,易汗出。
舌脈:舌質淡紅,舌體胖且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緩或者結代。 治法:益氣活血化瘀
方藥:保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黨參 20g 北芪 20g 桃仁 10g 紅花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當歸10g 生地10g 桂枝10g 甘草5g 共2劑,日一劑,水煎服 藥物加減:
①氣虛明顯者,可合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②血瘀偏重者,可合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
主癥:心胸隱痛或刺痛,時作時休,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遇勞則甚,或間有手足心熱,或伴五心煩熱,口干盜汗,顏面潮紅。 舌脈:舌質紅,苔薄少津,脈細數或結代 治法:益氣養陰,活血化瘀 方藥:生脈散加減
黃芪 30g 黨參 20g 麥冬10g 五味子 10g 赤芍10g 紅花 5g 川芎5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共2劑,日一劑,水煎服 藥物加減:
心悸氣短明顯者:合用炙甘草湯加減;
(3)痰阻血瘀證
主癥:胸前區悶重而心痛輕微,肥胖體重,痰多氣短,遇陰雨天氣易發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口粘膩,惡心,咯吐痰涎 舌脈:舌苔白膩或者白滑,脈滑 治法:通陽泄濁,活血化瘀
方藥:栝樓薤白半夏湯合桃紅四物湯
栝樓15g 薤白10g 法夏10g 桃仁 10g 竹茹10g 黨參15g 川芎10g 茯苓15g 炙甘草5g 石菖蒲15g 陳皮10g 共2劑,日一劑,水煎服 藥物加減:
痰濁郁而化熱者,用黃連溫膽湯加郁金,以祛痰化熱而理氣活血;
(4)心腎陽虛證:
主癥:以胸痛心悸、形寒肢冷為主癥,可兼有神倦懶言、自汗乏力、小便清長、心悸怔仲等
舌脈:舌質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或微 治法:溫補陽氣,振奮心陽 方藥:參附湯合右歸飲
附子(先煎1小時)10g 黨參 15g 肉桂 10g 補骨脂10g 熟地15g 山萸肉 15g 仙靈脾10g 炙甘草5g
共2劑,日一劑,水煎服 藥物加減:
兼腎陽虛明顯者,可用金匱腎氣丸 (二)口服中成藥
(1)復方血栓通膠囊 具有活血化瘀 益氣養陰作用,適用于血瘀兼氣陰兩虛的胸痹;
用法:3粒 tid 。
(2)復方丹參滴丸 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功效,適用于血瘀、氣滯的胸痛者;
用法:10丸 tid
(3) 麝香保心丸 具有芳香溫通,益氣強心功效,適合用于氣滯血瘀所致胸痹
用法: 2丸 tid 。
(4) 通心絡膠囊 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適用于氣虛血瘀的胸痹心痛者
用法:2-4粒 tid
(5)腦心通膠囊 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功效,適用于氣虛血瘀的胸痹心痛者
用法:2-4粒 tid 。
(6)生脈片:益氣養陰,適用于氣陰兩虛的胸痹心痛患者。 用法:8片 tid
(7)銀杏葉分散片 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用于治療瘀血阻絡引起的胸痹、心痛。 用法:2-4粒 tid 。 (三)靜脈中成藥
(1)燈盞花注射液;紅花注射液;丹參注射液;銀杏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適用于血瘀者
(2)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用于氣陰兩虛者 (3)參附注射液適合用于陽虛胸痹心痛患者 (三)本科室中醫特色傳統療法 (1) 針藥結合特色療法 針刺手厥陰心包經內關穴,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配合口服中藥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進行治療,主要適應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與針灸康復科合作進行臨床觀察,部分患者有效。 (2)壓耳穴
可選心、皮質下、交感區等穴埋王不留行籽,自行按壓刺激,亦可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3)推拿
以拇指或手掌按揉心俞、膈俞、厥陰俞、內關、三陰交、心前區阿是穴,每次10分鐘。 (四)西醫治療 1.發作時的治療
①休息:發作時立刻休息,停止活動后癥狀可以減輕。
②藥物治療:硝酸甘油:舌下含化,1~2分鐘即開始起作用,約半小時后作用消失。長期反復應用可產生耐藥性而效力減低。停用10小時以上,可恢復效力;硝酸異山梨酯:舌下含化,2~5min見效,作用維持2~3h亞硝酸異戊酯:為極易氣化的液體,盛于小安瓿內,每安瓿0.2ml,用時以手巾包裹敲碎,立即蓋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約10~15秒內開始,數分鐘即消失。本藥作用與硝酸甘油相同,起降低血壓的作用更明顯,宜慎用。 2.緩解期治療
(1)一般治療:①解除患者思想負擔;②控制冠心病危險因素;③避免各種誘發因素,生活要有規律;④保證適當的體力活動,無需臥床休息。 (2)藥物治療
①阿司匹林: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減少心絞痛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 ②氯吡格雷:主要用于阿司匹林有禁忌證的患者。
③降脂治療:冠心病患者LDL—C的目標值應 <2.60mmol/L, 。高危或中度高危者接受降LDL—C藥物治療時,治療的強度應足以使LDL-C水平至少降低30%~40%.
④β-受體阻滯劑:通過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弱心肌收縮力而使心肌耗氧量下降,活動耐
量增加。劑量必須個體化、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老年人用藥劑量較中年人小,心臟明顯擴大、心功能差者獲益更大,但主要觀察心功能狀況。
⑤ACEI/ARB:在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應該使用ACEI。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從ACEI治療中獲益,但低危患者獲益可能較小.
⑥硝酸酯類:可使用作用時間較長的硝酸異山梨酯、5-單硝酸異山梨酯或長效硝酸甘油制劑或貼劑,釋放緩慢而作用持久,作用維持8~12小時。
⑦鈣拮抗劑:降低心臟后負荷、擴張冠狀動脈及側支循環、解除痙攣、增加冠脈流量。地爾硫、維拉(真心痛)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壓病患者。治療變異型心絞痛以鈣通道阻滯劑的療效最好。 ⑧)代謝性藥物:曲美他嗪可與β受體阻滯劑等抗心肌缺血藥物聯用。常用劑量為60 mg/d,分3次口服。
6.冠心病二級預防:ABCDE方案。 7.健康指導:
①調情志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于激動或喜怒憂思無度; ②節飲食 飲食宜清淡、低鹽,食勿過急過飽,不宜過食肥甘,飲食要多樣化,粗細糧搭配,多吃水果及富含纖維食物。
③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起居有規律,戒煙限酒,緩解期要堅持力所能及的活動,做到動中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肥胖者應注意控制食量,減肥。
④注意勞逸適度,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伸展運動、慢跑等有氧運動,以促進心肺功能,使氣血調暢,有利康復。但忌過勞,體力活動的強度應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年齡、心臟功能狀態來確定,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 ⑤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引起胸痛發作。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注意適寒溫,特別是素體陽虛,心肺氣虛者,外邪易乘虛而人,應隨四時氣候變化增減衣被。
⑥指導病人遵醫囑服藥,定時復診,隨身攜帶急救藥如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以便發作時服用。 四. 中西醫結合治療難點
胸痹心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亦是威脅人類生命的危證之一。若失治誤治,
或雖經治療病情未能控制,隨時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胸痹心痛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分析與其它臟腑的關系,胸痹心痛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腎等臟腑。但是,我們治療胸痹病人中醫特色尚還不夠,急性期的中醫治療是難點,擔心中醫治療的療效,信心不足,還有賴于現代醫學的診療方案為主。中醫特色還未充分發揮出來,有待進一步優化方案。我科目前的重點是從中醫整體觀及辨證論治出發,發揮中醫在治療該病的中醫特色并結合中醫傳統療法耳穴--壓豆,針灸及推拿等。應用現代技術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運動平板實驗、心肌酶學的檢查等多項檢查,盡快,盡早的做出正確的診療方案。 在基層醫院,我科在診療胸痹心絞痛方面中西結合藥物治療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問題如下:
1、心臟介入手段目前未能準入于臨床,急性心肌梗死(真心痛)冠脈再通的治療有所欠缺。
2、臨床診療方案中積極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在積極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同時,控制血壓、血糖等危險因素,加用中醫藥通心絡膠囊、腦心通膠囊積極預防治療冠脈再梗塞。此外,在診療方案中應在患者出院后強化隨訪及宣傳教育,如“健康大講堂”讓患者重視病情,積極預防。但再發住院率、死亡率仍未能達到最佳水平。
目前對于冠心病心絞痛評價主要限于癥狀、癥候積分等方面評價,對于中西醫長期效果評價欠缺。引用《冠心病中西醫結合生存質量量表》和《西雅圖心絞痛量表》作為冠心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評價體系,為胸痹心痛的中醫療效提供更為客觀依據。 五.療效評價 1.疾病療效評價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專業論文、文學作品欣賞、應用寫作文書、各類資格考試、行業資料、58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