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五行生克關系的質疑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世界在陰陽作用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并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系。我國古代醫學家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于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但是,陰陽五行學說存在著一些悖論,尤其是五行學說,其中的相生相克論,搞的中醫人魂牽夢繞,樂此不疲,最終還是難以徹解,迷惑終生。其實,真正的中醫五行并不是循環相生相克。那么,五行在中醫臨床上究竟是什么關系呢?
木不及,則燥金來克,肝病,心火當旺;木有余,則木去克脾,肝脾俱病,心火不及。
火不及,則水寒來克,心病,脾土當旺;火有余,則火去克金,心肺俱病,脾土不及。
土不及,則木風來克,脾病,肺金當旺;土有余,則土濕去克腎,脾腎俱病,肺不及。
金不及,則火熱來克,肺病,腎水當旺;金有余,金燥去克木,肺與肝俱病,腎水不及。
水不及,則土濕來克,腎病,肝木當旺;水有余,則水寒去克心火,腎與心俱病,木不及。
以上是五行在臨床上的實際關系。對此,我們加以整理,便可以得到如下關系:
木虛金克而火實,木實克土而火虛;
火虛水克而土實,火實克金而土虛;
土虛木克而金實,土實克水而金虛;
金虛火克而水實,金實克木而水虛;
水虛土克而木實,水實克火而木虛。
從上可以看出,五行之間只有互克和間克關系。其互克和間克關系分別如下:
1、互克關系:木虛則火實,木實則火虛;火虛則土實,火實則土虛;土虛則金實,土實則金虛;金虛則水實,金實則水虛;水虛則木實,水實則木虛。因此,木與火互克,火與土互克,土與金互克,金與水互克,水與木互克。
2、間克關系:木虛則金克,金虛則火克,火虛則水克,水虛則土克,土虛則木克;木實則克土,土實則克水,水實則克火,火實則克金,金實則克木。因此,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因此,中醫五行學說的生克關系在臨床實踐中并非完全正確,有誰經常心虛補肝、脾虛補心、腎虛補肺、肝虛補腎?五臟配五行純粹是人為意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