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家的良心
食品安全問題到如此嚴峻的地步,除了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等原因,商業誠信與道德的缺失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拷問著生產和銷售食品的企業家的良心。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困擾了中國百姓20多年,在吃飽、吃好之后,中國人面臨的就是吃的安全。政府頻頻嚴厲整頓,問題卻似乎一年比一年更嚴重。比如最近“速成雞”事件的持續發酵,讓肯德基、麥當勞迅速成為了眾矢之的,甚至波及到了其他提供雞肉的餐飲企業,如日本快餐品牌吉野家等。
早在五六年前,公眾對肯德基、麥當勞等西式快餐店里出售的雞肉就有過質疑,這些質疑一直沒有斷過。只是這一次,在肯德基陸續發表的6份聲明中僅表示會嚴罰供應商,卻未反思自己有何責任,加上輿論對這一問題的層層曝光,老百姓在食品安全上早就被繃緊了的極為脆弱的神經無法不爆發。
不可否認,食品安全問題到如此嚴峻的地步,除了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等原因,商業誠信與道德的缺失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拷問著生產和銷售食品的企業家的良心。值得欣喜的是,在終端渠道,一些本土零售企業家在這一問題上,表現出了使命感和責任感,體現了作為一個企業家普通公民的良心。
安徽樂城超市總經理王衛便是其中一位。早在紅府超市任總經理時,王衛便要求公司的商品必須盡最大努力保證安全,尤其是所有門店的熟食制作必須使用家用調料,且嚴禁使用任何添加劑,當天銷售不完的全部銷毀。剛開始時門店員工有抵觸情緒,因為如果不用添加劑,賣相不好,口味不佳,甚至肉制品會嚴重縮水,一斤鮮肉做好后可能只有八兩甚至六兩,所以員工偷偷使用,當天賣不完也不按規定銷毀。王衛發現后,立即要求整改,每天檢查,當天沒售完的總部統一回收銷毀,一切損耗均由總部承擔。
創辦樂城后,王衛不僅沿襲了這一做法,還有了更嚴格的標準:在樂城超市的熟食操作間,從使用的餐具到食品原料、鹵料、湯汁、衛生環境乃至菜板上刀具的放法,都有具體的規定,并隨時歡迎消費者到后臺參觀制作的整個過程。
在鞏義,老百姓更傾向于去金好來購買豆芽。因為這家超市里出售的豆芽是無公害的。而這緣于河南金好來董事長吳金宏的堅持,在得知當市場上出售的豆芽基本是“毒豆芽”后,他引進了當地首個無公害豆芽生產設備,剛開始因為自制的無公害豆芽品相不好,基本是無人問津,經過長時間的宣傳普及,當地消費者大部分已經拋棄了市場上的豆芽。
樂城和金好來在食品保障上不算賬的堅持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還有很多其他零售企業近年來也一直在堅持這么做。事實上,每一個人,努力一點,就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如此。
換句話說,在現行環境從法律法規和部門監管上無法根除食品安全痼疾時,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家在這一問題上的決心,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其他環節的缺位,創造相對安全的生產和消費環境。但這需要企業家具備足夠堅毅和魅力,因為初期不但要經歷相當長時間的虧損,甚至還需要團隊不理解、員工詰問,如果企業家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利益誘惑或壓力所迫有一絲松懈,就會前功盡棄。
然而,很多食品生產企業卻以市場競爭激烈為借口,惟利是圖,讓食品最終變成了百姓的健康殺手。所以,對于這樣的企業,請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些利益至上,不妨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農藥超標,不要讓雞肉速成,不要讓食物成為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