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我們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概況
2007年底黨的“十七大”,首次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提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這無論對于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還是對于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就會迷失方向。
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所謂價值體系即主體以其需求系統為基礎,對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進行整合而形成的觀念形態,集中體現主體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過“國之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后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之說融入儒家禮教思想之中,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當中,我們黨依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歷史性成就。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生活的指導地位,決定了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指導思想。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系。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內在地聯系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有了更為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共產黨人來說,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統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選擇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長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現實,而且表明中國在建設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類社會新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3、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澤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胡錦濤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創新的時代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于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他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各行為準則,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并將繼續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積極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調動積極因素,凝聚力量、激發活力,進一步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證 。[1]
意義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長期共同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體系。
價值體系是由一定社會崇尚和倡導的思想理論、理想信念、道德準則、精神風尚等構成的社會價值認同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和統領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之魂,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它體現社會意識的性質和方向,是社會意識形態大廈的基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符合人類社會發展運動的規律,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安民固邦的經驗教訓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要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社會的方向盤,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器。如果沒有核心價值體系,社會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通過構建核心價值體系,發展主流意識形態、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的基本途徑。
2. 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再次向世人展現了我們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成功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古老的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顯示了巨大的優越性。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3.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和道德基礎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前提。沒有共同的思想基礎,黨就要瓦解、國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體。我們黨歷來重視共同思想基礎的建設。江澤民同志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這強調的是共同思想基礎建設。胡錦濤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強“民族精神”,鞏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這強調的還是共同思想基礎。
4. 建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抓住了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撐。
5 .核心價值體系是防止西化、分化重要的思想武器。必須清醒認識到全球化條件下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對我國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領域造成的影響。國家之間的競爭,既表現為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的競爭,又越來越反映在軟實力之間的較量。在軟實力中,最關鍵的就是核心價值體系,它直接反映著民族的凝聚力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國外西方發達國家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傳播媒介優勢,竭力推銷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越來越多、方式越來越隱蔽。我們如果對資本主義的文化滲透喪失警惕,缺乏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勢必落入“西化”、“分化”的陷阱,使民族、國家的主流文化失落,精神支柱崩塌。只有建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核的先進意識形態,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筑起堅不可摧的文化長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措施
1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鍵在于抓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 事有千萬件,總得抓關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領導干部是關鍵。領導就是領路引導,干部應該先行一步。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什么古人要將官員的倫理道德要求提高到國家的生死存亡高度呢?這與官員在社會結構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身份分地位分不開。因此,要每個領導干部都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鏡子,日日照、時時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2. 必須加大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古人說:論先后,知為先。正確的價值體系只有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才能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奉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使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充分運用大眾媒體的獨特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廣大干部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實踐和新鮮經驗。
3 .加大對青少年的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堅持從青少年抓起。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和滲透其中,使之成為貫通教育全過程的核心內容。根據青少年的認知水平、行為能力和心理特點,科學規劃教育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使青少年從小就養成基本的德育素質。
4 .注重實踐養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一種價值體系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離開了生活,離開了實踐,再好的價值體系只能是空中樓閣。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同人們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實上下功夫。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的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核心價值體系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5 .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保障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新的任務,有許多東西還不熟悉,一定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深入研究我國社會人們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的特點;深入研究現階段我國的思想觀念結構、價值取向結構、道德追求結構和心理素質結構;深入研究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體系建設;深入研究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的積極要素。
6. 強化機制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到制度設計、政策法規制定和社會管理之中 建設核心價值體系,不僅要靠思想教育、實踐養成,而且要用制度、機制來保障。核心價值體系規定著政策、法規的性質和方向。具體政策、法規又直接影響著人們對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防止出現具體政策與核心價值體系相背離的現象。
7. 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不斷積累中壯大主流意識形態 建設核心價值體系絕非一日之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贏得億萬群眾,需要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要把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伴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的戰略任務,腳踏實地加以推進。要把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基業工程、靈魂工程,建立經常化、長效化的工作機制,保持連續性、穩定性,保證這項意識形態領域的基本建設能夠一代一代地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