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詐騙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從最初的“中獎”短信,再到現在的假銀聯詐騙短信,不時充斥著我們的手機,說得夸張點,幾乎每一個手機用戶都至少收到過類似的詐騙短信。
與“中獎”短信騙取所謂的“個人所得稅”相比,假銀聯短信具有更惡劣的影響。它通過短信詐騙持卡人的卡號、有效期和密碼和卡片信息,然后再通過制假卡或者網上銀行轉賬等渠道,實現把持卡人卡里的現金轉出的目的。
既然具有這么惡劣的影響,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辨別這些假銀聯短信,達到不上當的目的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
一、最常見的銀行卡詐騙信息舉例:
Part 1:
發信號碼:13484513XXX
短信內容:廣州銀聯卡提示,貴用戶3月14日在XX商場刷卡消費5800元,此筆金額將從你賬號上扣,如有疑問請撥:88343XXX聯系。
Part 2:
發信號碼:13559218XXX
短信內容:廈門銀聯客戶你好:貴用戶取款卡在XX ATM提取3950元現金成功,銀行將于本月結帳日扣除。如果有疑問請電洽02035525XXX管理部查詢。
Part3:
發信號碼:13477369XXX
短信內容:深圳建設銀行通知:貴客戶你已于10月11日在沃爾瑪商場成功消費4800元。銀行將于本月結帳日扣除。詳情請撥打:0755-61326XXX
Part4:
發信號碼:13559228XXX
短信內容:尊敬的農業銀行客戶你好:貴用戶貸記卡在東峻百貨消費了5960元成功,如果有疑問請電洽0755-61321XXX。
上述是最常見的銀行卡詐騙短信,盡管它們的內容各不相同,但從大方向上,它們都是通過消費內容,達到用戶撥打后續電話號碼的目的。假如大家對銀行的操作比較了解的話,這種騙術在當今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已經遠遠落伍了。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還時不時有朋友“中招”,這就成了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這些短信的漏洞分析如下:
1、發信號碼問題:從數年前開始,為了手機銀行的發展,移動運營商都分配了專用于銀行短信發送的特服號,比如工商銀行的62019558(移動),7010(聯通),銀行發出的所有短信,其發信號碼都將是這類號碼,而上述詐騙短信的發信號碼基本上是手機號,這明顯就是巨大的漏洞。各大銀行的發送號碼一般都會在銀行網點處有張貼,平時我們應該注意一下這些號碼,以免被騙。
另外,大部分騙子為了自身的安全,都不會使用本地的手機號碼,我們也可以通過手機號碼歸屬地查詢騙子所在的地區,查看騙子所在的地區。比如Part1中的手機號碼,很明顯是陜西 西安的,試問廣州銀聯會使用陜西的號碼來發送手機短信?大家可以在下面的框中填入相應的號碼試試。
手機號歸屬地查詢:請輸入要查詢的手機號碼(前七位):
點評:這應該不是騙子不想使用特服號,只是一般情況下想獲取特服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2、自稱問題:Part1和Part2中,短信的自稱提示不對,就筆者了解,一般情況下短信通知都是由銀行發送的,因此“XX銀聯”已經不對,而稱自己為“XX銀聯卡”就更沒道理了。
點評:由于大部分POS機(商戶刷卡的機器)上都有“銀聯”的標志,騙子也以此來行騙,就在情理之中。
3、消費地點問題:筆者多次收到正規的消費短信,均沒有涉及到消費地點,這可能因為銀行為了避免數據傳輸過程中,把消費地點弄錯,所以一般短信中都不會出現消費地點。至于其它地方是不是這樣,筆者就無從得知。
點評:騙子加入地點,是為了更容易取得用戶的信任,只是沒想到卻因此露出了馬腳。
4、金額精確度問題:銀行對于金額的數字有嚴格的規定,無論存折,還是交易單,只要涉及到金額數字,都需要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上述的金額明顯不規范,比如5960元應該為5960.00元。
5、結算問題:銀行卡特別是借記卡消費一般都是實時扣款的,也就是消費時馬上就結算,即使是信用卡的預授權消費,也需要在刷卡時凍結相應的金額,根本不可能在“結算日”再扣除。騙子之所以這樣寫,是希望給一些一收到這個短信就去查賬戶余額的聰明的用戶一個錯覺:雖然余額沒有變,但是在月底將會出現這筆扣款,從而更容易讓用戶上當。
點評:不少騙子都只有中小學文化,對銀行規則不了解,也為我們識破相當伎倆提供了突破口。
6、卡號問題:現在大家手上都會有好幾張卡,短信中沒有卡號,我們怎么知道是哪張卡進行了消費?正規的提示短信應該有類似“尾號為XXXX”的提示,方便我們識別有資金變動的賬戶。
點評:這同樣不是騙子不想提示卡號,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的卡號,假如提示了錯誤的卡號,行騙馬上就會被發現了。
7、聯系電話問題:大部分正常的提示短信是沒有聯系號碼的!這個只要收過類似真實短信的朋友就會有體會。這是為什么呢?由于短信的字數限制,短信的內容不可能太長,為了能夠發送更多的內容,每一條短信的長度銀行都是進行過考慮的。而一般銀行卡的背面已經有了“客服電話”,再在短信中留電話聯系方式幾乎是一種浪費,最多就留一個“與我們聯系”而已。假如見到留了聯系方式的提示,幾乎可以肯定90%是詐騙短信(不排除有部分銀行留了聯系方式)。
相信不少用戶都會對騙子怎么在電話中進行詐騙,或者對騙子如何劃走我們賬戶資金有“濃厚”的興趣,為此筆者從不同渠道問得一些詐騙電話,以“受害者”的身份與騙子周旋,整個過程可以說非常有趣,騙子的話語可以說錯漏百出。從大角度歸類,這些騙子主要分為以騙取卡資料為目的和以騙受害人把賬戶余額轉到另一賬戶(騙子的賬戶)為目的兩類。
1、以騙取卡資料為目的:
這類詐騙案中,騙子都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術。通常騙子會先問卡號,然后稍等片刻,就會問身份證號碼,以確定我們的“身份”。假如是信用卡的話,騙子還會問信用卡有效期、VISA驗證碼等,比較聰明的騙子會和我們東拉西扯一段時間,在我們放松警惕的的時候,會突然之間問密碼,據了解,有少數用戶就是因為不注意,順口就把密碼告訴對方了。
假如使用的是MasterCard或者VISA卡,也不要因為騙子沒有問密碼而放松警惕,只要騙子獲得卡號、姓名、有效期和安全碼四個因素,就已經有可能通過部分國外網站把賬戶的金額轉移。
在獲得資料以后,騙子就可以通過制假卡、網上銀行等途徑把我們賬戶上的資金轉走了。
點評:要記住一個原則,銀行在確認資料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要求那么多資料的,只要有卡號或者身份證號碼,客服專員就可以查到我們賬戶的詳細信息,有沒有進行交易一目了然的。
2、以騙受害人轉賬為目的
這類詐騙案應該是最容易識別的,在接到上當電話以后,騙子會以用戶賬戶不安全為由,要求用戶把賬戶的所有資金轉移到騙子指定的賬戶。先不說銀行根本就不會也沒有權力要求用戶轉賬,即使是銀行要求用戶轉賬,也應該把金額轉移到銀行賬戶,而騙子提供的賬號的用戶名居然是個人,這已經足以讓我們提起警惕。
點評:假如覺得自己的賬戶不安全,銀行應該會建議用戶暫時凍結賬戶的資金,而不會提議用戶轉移資金,而且凍結資金是必需以書面方式申請的。我們要特別關注銀行的操作方式。
四、總結:
短信詐騙已經已經帶來了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隨著用戶意識的提高,這些詐騙短信也從誘人的“中獎”信息變為用戶時刻關心著的銀行“通知”短信,由于和用戶自身的密切關聯特性,部分用戶對銀行操作方式的不了解,導致了上當現象時有發生。現在除了公安機關的介入以外,我們平時也要千萬小心,以免掉進這些詐騙陷阱。
詐騙短信更多的發生在節假日時間,部分用戶通常有節假日銀行整個系統都不上班的錯覺,在收到詐騙信息的時候,更容易相信撥打短信中的電話。其實銀行雖然網點不上班,但電話銀行是7×24小時都有客服專員負責接聽電話的,需要的話,可以直接撥打銀行的電話銀行號碼。
在收到不明銀行提醒短信的時候,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細心地分析信息的真假,假如確認收到詐騙短信,應該盡快與110和相應銀行聯系。只要大家都小心,再配合公安和銀行,騙子就無洞可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