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睡的常識
1、什么是倒睡?
答:人睡覺有多種多樣的姿勢,大部分人都是平睡,也有坐著睡的,如和尚打坐一樣睡覺。倒睡是相對于平坐睡而言的,就是頭部在下身子在上的一種睡覺方法,準確說是斜睡。只是為了讓人不要搞錯方向,才叫做倒睡,因為頭在上身子在下也叫斜睡。實際這個倒與反方向的立,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不要理解為整個身子倒過來睡覺才叫倒睡,超過平衡線傾斜1度是倒睡,傾斜30度60度也是倒睡,這里有非常大的回旋余地,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睡多斜。
2、倒睡的作用?
答:主要是使人睡覺時心臟高于頭部,從而產生落差,來改變血液流動和身體重量的主要方向,從而達到給心臟以上部位迅速供血供營養,以及擴張心腦血管與反向調節人體器官等目的。
3、倒睡會不會造成腦部充血或者腦溢血?
答:倒睡會使腦部的血液和營養充足一些是事實,但造成大量充血甚至腦溢血是不可能的事。這是因為人體血液循環是一個完整的封閉的系統。血液從心臟出去到回來有一定的路徑,中間不會堵塞。堵塞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溢血或者心機梗塞。腦溢血或者心機梗塞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呢?那就是血管有嚴重問題時才會出現。如果血管沒有嚴重問題,只是改變一個睡覺方式,怎么會產生腦充血或者腦溢血呢?有這種顧慮的人,是不太了解血液循環的原理。實際上,倒睡因為是可以調控的,所以不會有危險,而人的大腦缺血才是最危險的,也是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的.
4、倒睡是不是有點異類有點反傳統?
答:現在看來是有點異類,今后大家習慣了都這樣了,就不異類了。說有點反傳統不假。傳統這個東西就看我們怎么理解?如果是好的正確的,我們用不著反,誰執意要反,也沒有什么用處,不會有人響應。如果是不好的錯誤的,人人明白了那個道理,用不著誰去反,慢慢都會拋棄的。
5、平睡是錯的嗎?
答:不能說平睡是錯的,哪怕是坐睡也不能說是錯誤的,人困極了,睡總比不睡好,睡眠不足才是最大的錯誤。但什么事情都有一個好與不好的區別,就是好,也有較好和非常好的區別。現在,我們只能這樣說:倒睡比平睡好,比坐睡更好。
6、克服地心吸引力對人類直立生活的影響,難道只有倒睡這種方法嗎?
答:我們也想找到更多的方法,可找來找去只有這種方法。
要解決人類直立生活直立供血存在的問題,只有反向調整。什么是反向調整?就是用“方向相反與時間基本對等”的方式方法來調整。而與人類直立姿勢相反的姿勢就那么三種:倒立、倒掛和倒睡。人每天直立生活在12小時以上,也就是說反向調整要基本接近12小時才能達到平衡。不要說別的,練倒立和倒掛的時間就沒有辦法達到要求,剩下的只有倒睡。倒睡無論是時間的保證上,還是具體操作上,都沒有什么障礙。只要加強宣傳,使人明白人體反向調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一下生活習慣,都是可以輕易做得到的。
7、倒睡的角度多大為宜?
答:開始階段不宜太大,5度左右(床的一頭升高20公分左右)就可以了,然后逐步增加.習慣后,視自己的心臟功能而定.因為每個人的心臟功能強弱不一樣,所以無法確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可以按倒睡時心臟與腳的垂直高度不超過心臟到頭頂的高度來掌握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一般人心臟到頭頂的高度為50公分左右,換算斜度是15度左右。如果倒睡的效果要快要好,還是斜度大些好。
8、倒睡時間多少為宜?
答:開始倒睡時,不一定整晚上睡,可中午睡一兩個小時,晚上睡一兩個小時.但習慣后,就應該整晚上睡,一點都不會多。因為人睡眠時間只有8小時左右,其它時間基本上都是站坐立,要實現身體的平衡,理應站坐立多久,就要反向倒睡多久。
9、人從什么時候開始倒睡好?
答:當然是從嬰幼兒開始。因為嬰兒在娘肚子里就是頭朝下的,出生后倒著睡覺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我們卻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嬰兒一生出來就給他們墊枕頭睡覺,這對其成長不利。有人說,我已經習慣了睡枕頭,再去改變它太難了。其實,生活是一個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只要你想到倒睡有那么多的好處,難受那么十來天,就能夠帶來健康與長壽,何樂而不為呢!
二、倒睡的相關知識
10、人類直立生活存在什么問題?
答:主要是血液循環不太均衡的問題。超聲波血流分析儀檢測發現:每個人無論是站坐立也好,是平躺著也好,還是倒立倒睡也好,心臟上下各個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是不對等不同步的。即朝地心方向這些部位的血流量飽和但血流速度慢;而與地心相反方向這些部位的血流速度快但血流量不飽和。這就是一對矛盾。因為血流速度太慢,會使血管容易變形;而血流量不飽和,會造成營養不足。而任何一個固定的姿勢都沒有辦法做到既使血流量飽和又使血流速度加快。問題就出現在這里,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白天不是站立就是坐立,晚上墊枕頭睡覺,頭部始終在心臟以上,這實際上是差不多同一個姿勢,會造成心臟以下血液循環量足但比較慢,而心臟以上的頭部血流量不足但循環比較快,這是不平衡的,長期下去對全身特別是心臟以上的頭部是不利的。
11、血液循環平衡非常重要嗎?
答:這是毫無疑問的。什么事物都有一個平衡問題,大到社會小到人體,只要不平衡就會出現問題。如社會不平衡就會動亂,人與人不平衡就會鬧矛盾,身體不平衡就會生病等等。我們的老祖宗伏羲作《易經》,創造陰陽八卦,就是講平衡的,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血液循環的平衡為什么如此重要?這是因為血液是生命之本,是營養之所在。換句話說,離開血液的循環就沒有生命,離開血液的平衡就沒有健康。
12、地心吸引力對我們人類有沒有影響?
答:地心吸引力是牛頓發現的。地心吸引力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水往低處流。”血液和水一樣,不管心臟的動力有多大,總的趨向是朝低處流的。為什么會出現心臟上下各個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不對等不同步,就是地心吸引力造成的。
如果運用流體力學的原理來解釋人體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變化就非常容易了。以人體供血的起終點心臟來劃線,凡是朝向地心方向的部位,動脈血是下行有兩個力(心臟動力加地心吸引力),血流量當然飽和;因為最終回流到心臟的靜脈血是上行,只有半個力(心臟動力減地心吸引力),所以速度要慢。反之,凡是與地心方向相反的部位,動脈血是上行只有半個力,血流量當然不飽和;因為最終回流到心臟的靜脈血是下行有兩個力,所以速度要快。
13、人體血液循環的原理是怎樣的?
答:人體血液循環就是心臟的搏動推動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按一定方向循環往復地流動。血液循環是英國哈維根據大量的實驗、觀察和邏輯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學概念。然而限于當時的條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動脈流向靜脈的。1661年意大利馬爾庇基在顯微鏡下發現了動、靜脈之間的毛細血管,從而完全證明了哈維的正確推斷。動物在進化過程中,血液循環的形式是多樣的。循環系統的組成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循環的途徑有單循環和雙循環。人類血液循環是封閉式的,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構成的雙循環。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再經各級表肪匯合成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為體循環。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流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氣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然后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為肺循環。
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體內的物質運輸。血液循環一旦停止,機體各器官組織將因失去正常的物質轉運而發生新陳代謝的障礙。同時體內一些重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將受到損害,尤其是對缺氧敏感的大腦皮層,只要大腦中血液循環停止3~10分鐘,人就喪失意識,血液循環停止4~5分鐘,半數以上的人發生永久性的腦損害,停止10分鐘,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毀掉,也會毀掉絕大部分。臨床上的體外循環方法就是在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時,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動。對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跳驟停病人,緊急采用的心臟按摩(又稱心臟擠壓)等方法也是為了代替心臟自動節律性活動以達到維持循環和促使心臟恢復節律性跳動的目的。
14、人類除了血液循環不平衡之外,還有什么問題?
答:直立生活除了血液不平衡造成營養不平衡外,就是器官和肌肉不平衡。概括起來,就是血液、營養、器官三個不平衡。為什么器官也不平衡呢?這是因為人體的器官是從上到下排列的,由于受地心吸引力的影響,都有下墜的傾向。所以年紀一大,肌肉和一些器官會下移,就會造成頭部越來越小,下半身會越來越肥大。
更為重要的一點:按照平衡原理,一個物體必須將重的一頭放在下面才穩當,如果反方向放,必然倒下來。我們人體最重的部位無疑在上半身,直立生活將重的一頭放在了上面,這明顯違背了自然規律。這就是不平衡。
15、動物的身體是否平衡?
答:大多數動物是四條腿走路。它們除了四條腿之外,其他部位的血液、營養和器官是平衡的。因為這種姿勢是平行供血,血管在一條線上,基本不受地心吸引力的影響,所以血液和營養不會不平衡。動物用四條腿支撐身體,器官是平形排列的,可以說是四平八穩,也不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動物身體出現問題不在姿勢,而是在它們的生活能力不強。所以家養的動物,照顧得好,一般都很少生病,而且可以達到和超過預期的自然壽命,個別的甚至可以超過預期壽命的一倍。如家養的狗,預期壽命是10—14年,據媒體報導居然有活30來年的。而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00---175歲,平均應該140歲,而大多數人只能活到70歲左右,只到預期壽命的一半。
16、什么是自然壽命?
答:自然壽命也叫預期壽命。科學家總結出了多種對人和動物自然壽命進行預測的方法。目前流行的主要有生長期測算法(人20-25歲、乘5-7倍) 、性成熟期測算法(人13-15歲、乘8-10倍)和細胞分裂次數與分裂周期測算法(人50次,每次2.5年)三種。盡管解答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結論基本一致。以生長期測算法為例,動物(包括人類)的自然壽命相當于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其壽命為25~35年。人的生長期為20~25年,自然壽命為100~175歲,取平均值是137.5歲。
17、人類實際壽命為什么與預期壽命差距那么大?
答:這就是人類直立生活造成三個不平衡引起的。我們都知道 “水桶理論”---決定一個水桶能夠裝多少水,不是最高的那塊桶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桶板。人類直立生活直立供血必然會出現“短板”,這塊短板是血液、營養與器官不平衡造成的。因為血液、營養與器官不平衡的結果,就會出現有的器官老化快有的老化慢,有的甚至因為病變而手術摘除,提前失去功能,這樣又會影響到其它器官。于是,人的壽命就這樣縮短了。
而動物由于姿勢的原因,只要有足夠的飲食,它們體內的血液、營養與器官都是平衡的。血液、營養與器官平衡的結果,是體內器官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也會同步到達終點,一般不會出現有的老化快有的老化慢。這就是人與動物疾病種類不同,疾病一個多一個少,一個不能實現預期自然壽命一個能享天年的主要原因。
18、人為什么比動物的疾病多?
答:確實,人比動物疾病要多,從家養的動物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不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一般都不會特別關照他們,也沒有見它們成天生這個病那個病。這是不奇怪的,因為人沒有順應自然規律,違背了平衡原理,所以疾病就多;而動物自覺不自覺順應了自然規律,只要吃飽喝足,身體是平衡的,所以疾病就少。當然,遇到流行性傳染病要除外。
19、人與一些動物疾病種類有什么不同?
答:人類突出的是心腦血管和關節疾病。而動物和經常練倒立的人這類疾病就非常少見。什么原因,就是姿勢引起的。而這兩類疾病占比非常大。2004年11月12日國務院公布的《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顯示:我國現有13億人口中,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達1.6億多,每天有上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占疾病總死亡率51%。預計2020年我國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將增至3億并呈年輕趨勢。還有關節疾病,也是非常嚴重的一類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骨關節疾病的患病率為:5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超過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為8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幾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骨關節疾病列為繼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三大殺手”外對人體危害最廣泛的問題。
20、人為什么40歲之后關節都有問題?
答: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的關節既是連接的關系,又是承重的關系;而動物大多數關節只是一個連接的關系。二是人是兩條腿支撐身體,大多數動物是四條腿支撐身體。假設都是100斤的體重,分散到腿關節上,人是50斤動物是25斤,人比動物負擔重一倍,這怎么會不出問題。所以,人類要想健康長壽,想辦法保護好各部位的關節至關重要。因此,提倡運動不是最好的辦法。
21、是一些動物長壽還是人類長壽?
答: 不少家養的動物平均壽命能夠達到和接近預期自然壽命,個別動物甚至可以突破預期自然壽命的上限,比如家養的狗,超過最高自然壽命14歲而活到20年以上的為數不少;而人類別說突破預期自然壽命的上限,甚至連中線都還沒有人突破. 歷史上曾經有過不少關于長壽老人的記載,比如在我國,傳說彭祖生于夏代,至商末活了800歲。《圣經》中說人類始祖亞當活了930歲。但是,這些記載源于宗教,其可靠性尚待研究.以前什么都不發達,不可能有非常長壽的人. 自古流傳“人活七十古來稀”這句話應該說是真實的.從可靠的資料來看,長壽吉尼斯創造者日本婦女皆川米子也只活到114歲.前不久有一個報道,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布朗村有個叫戴弗吉·黛維的老太太已經至少130歲高齡了。如果她的年齡能夠被證實,那么她將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也沒有突破人類自然壽命的平均線137.5歲.
從以上對比看,只能說人類是早逝的,而一些動物才是長壽的。我們不能把人和各種各樣的動物進行簡單的類比,不能說人活到70歲狗活到30歲就是人長壽,因為基因不一樣,實際應該生存的年限不一樣,所以不能簡單類比。如果以某些非常長壽的家養動物來推論,要是各方面加以注意,個別人活到300歲都是有可能的。
22、人類是不是像動物一樣四條腿走路才好?
答:話不能這樣說。人類直立生活是進化了的表現,倒退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們認清楚了地心吸引力對我們人類直立生活有影響,想辦法去適應就可以了。這里有一個重要的觀念要轉變:不能認為人能夠戰勝自然規律,自然規律是誰都沒有能力去戰勝的,比如誰也沒有能力去阻止水往低處流,我們需要做的是------順應自然。
23、什么是人類醫療衛生第一次革命?
答:人類在19世紀中葉前,健康狀況與人均壽命都比較差,經常被傳染病所困饒,人均壽命不到40歲。19世紀后半葉,從歐洲開始發起了一場醫療衛生革命,主要是針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展開的。通過控制傳染源、預防接種、改善環境等措施,以控制傳染病的流行。之后,人類健康水平前進了一大步,人均壽命一下子提高了20歲以上,達到了五六十歲。這就是人類醫療衛生第一次革命的內容。
24、人類會不會出現第二次醫療衛生革命?其內容和目標是什么?
答:第一次醫療衛生革命至今的一個多世紀,隨著生活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又提高了不少。目前發達國家人均壽命達到了80歲以上,中國人均壽命達到了72歲,世界人均壽命達到了近70歲。盡管人類人均壽命有提高,但健康狀況卻不如人意。突出的問題是人類仍然受到疾病太多的困擾,所謂的人均壽命提高,主要靠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現代醫療技術和藥物的改進實現的,而人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并沒有提高多少,甚至可以說生活生存的質量還不如以前。
目前有專家提出了“以倒睡為突破口,促進人類醫療衛生二次革命”這樣的口號,這只是初步的構想,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
從目前研究的情況看,導致人類疾病比較多和一些疾病不能預防治療,以及不能實現預期自然壽命不單是環境污染、營養和醫療條件等問題,而主要是血液循環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人們忽視了地心吸引力對人類直立生活直立供血的影響。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人類醫療衛生水平必將前進一大步,人類的健康狀況和壽命也會大幅提高。
具體做法是運用倒睡等人體反向調節的方法,使人體達到平衡,由此減少疾病提高人均壽命。目標當然要超過第一次醫療衛生革命。即減少疾病50%以上,提高人均壽命30年以上。其依據是:
(1)與人體姿勢不正確的疾病如心腦血管和關節疾病,就占了70%以上,還不要說與血液循環不暢的其它疾病。這些疾病的大多數,通過倒睡等反向調節手段是可以解決的。
(2)、通過各種反向調節手段,使人體能夠達到大致平衡,人類疾病自然會減少,疾病的減少就為人均壽命提高打下了基礎。
三、倒睡的效果
25、倒睡不能治百病。
答:倒睡不能治百病,但可以治療血液循環不暢和與直立姿勢有關的大部分疾病,如某些部位的疼痛、關節炎等。因為傳統中醫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要血液循環好了,一些疾病自然會消失。但與血液質量有關的疾病,比如飲食不恰當或者環境污染等使人體中了病毒,得了癌癥等,倒睡是無能為力的。
26、倒睡可延緩人體的衰老。
答:從目前一些人的試驗效果看,延緩人體的衰老是毫無疑問的。許多人倒睡半年后,像記憶力減退、身高萎縮、掉頭發、眼睛老花、臉上起皺紋、長老人斑等等這些衰老的癥狀,能夠得到有效地控制和延緩。
27、倒睡能夠防治高血壓。
答:高血壓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治療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只要堅持倒睡,慢慢可以降下來。從醫療設備的測試結果可以說明問題。我們測量過一些人各種姿勢的心率和血壓,發現正常人直立心率最快血壓最高,平睡心率要慢血壓要低,倒睡不會比平睡的心率快血壓高。
某阿婆,75歲,以前血壓105/190左右,倒睡一年后,現在不吃藥,80/130左右。楊先生,60歲,倒睡前血壓90/140左右,倒睡三個月后,血壓80/120左右。
28、倒睡可防治腦溢血中風。
答:下面這個事例可以說明問題:常先生,63歲,廣州人。2003年因車禍造成腦出血,一個星期才清醒過來,但半身麻木喪失了記憶力,以至于上餐吃了什么下餐回憶不起來,想了好多辦法都治不好。2005年開始練倒立倒睡,現已全面恢復,身體非常健康。
人體什么部位出現了問題,修復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增加血液和營養的供給量。
29、倒睡可防治關節疾病。
答:人到年老時最頭痛的一個問題是關節疾病,這些疾病都是因為人站坐立過久,關節受壓導致不平衡而產生的。得了這種病,保守治療就是做牽引。倒睡時,為了防止身體下滑,需要用防滑帶拉住腰或者腳,這無形中就是在做牽引,當然就可以防治關節疾病。事例:陳先生,30歲,電焊工,長期搞電焊得了腰椎病,倒睡前每次只能蹲半個小時,腰就直不起來了。倒睡2個月,現在可以蹲2個小時。楊先生,60歲,倒睡3個月就把10幾年的頸腰椎病治好了。
30、倒睡可防止肌肉和器官下墜。
答:人為什么容易發生胃與子宮下垂、中老年人臉部肌肉和婦女乳房下墜等問題,就是這些人忽視了地心吸引力的影響,是成天站坐立不進行反向調整引起的。如果我們每天在睡覺時通過反向手段來放松與調節它,就可以改善其狀況。許多人倒睡幾個月后,都會出現全身肌肉不再下墜的現象。外表是這樣,人體內部器官想必也是這樣。
31、倒睡可節省睡眠時間改善睡眠質量。
答:因為倒睡時心臟高于頭部,產生了落差,能夠非常自然地給大腦補充血液和營養,可以迅速修復大腦和給大腦補充能量。試驗表明:倒睡個把小時,可解除疲乏;晚上倒睡三到四個小時,相當于平睡七到八個小時,且不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伍先生,45歲,職業經理,工作忙、壓力大,成天睡眠不足,沒有精神。倒睡10天就徹底改變。范小姐,40歲,銀行職員,也是睡眠不足,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倒睡后每天可以抽出2個小時做其他的事情。
32、倒睡能夠減肥。
答:人只要形成了大肚子,很難收回來。其原因還是地心吸引力作怪:越重的東西越會往下掉。倒睡時把肌肉一點點往上拉,慢慢就拉回來了。倒睡角度越大減肥越快。黎先生、肖先生、楊先生都是40歲以上,體型較胖,他們倒睡不到半年,都減了10多斤。而飲食量還有所增加。
33、倒睡可保護和開發大腦。
答:由于倒睡能夠給大腦迅速補充能量,與平睡比較,人的精神恢復要快很多。無論睡的時間長短,起床后頭腦非常清醒,記憶力明顯增強。由此可以看出,充足的血液和營養供應對保護大腦和開發大腦功能是至關重要。胡先生,60歲,倒睡后明顯感覺記憶力好了,腦子反映快了。他說;最明顯的是開車,由于腦子比以前清醒,開起車來比年輕人還順當。
34、倒睡可糾正人的體型。
答:倒睡時必須用防滑腰帶或者腳扣,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防滑用品。比如:未成年人想長高與成年人想身高不萎縮、糾正O型腿就用腳口。拉來拉去,腿就直了。長高也不奇怪,因為人的骨頭是可以長的,筋拉直了,骨頭就跟著長上來了。某女:25歲,湖南人。因為過去有O型腿、溜肩,大腿較粗,身材不是很好,所以從不穿裙子,使用腳扣倒睡幾個月之后就糾正過來了,并且還長高了2公分多。現在也非常喜歡穿裙子了。
35、倒睡可美容,防止長皺紋長青春痘。
答:倒睡時,面部的血液和營養要充足飽和,當然就可以美容和防止長皺紋長青春豆。周女士,37歲,倒睡3個月后,臉上的黑斑少了,變得紅光滿面。楊生,25歲,倒睡一個月后,臉上的青春痘明顯減少。
36、倒睡可延緩眼睛老化,防止干眼病等。
答:倒睡后沉淀到眼睛部位的水分比較多,營養也比以前充足,當然眼睛疾病就會不治而愈。林女士,60歲,眼睛干澀不舒服,準備去醫院看醫生,倒睡十幾天自動好了。
37、 倒睡可改善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
答:道理非常簡單,因為人的下半身比較長,腳是末端,血液回流非常慢,血液回流慢就預示著血液循環不好,當然感到冷了。倒睡對下半身來說,盡管動脈血供出有一點影響,但由于血管落差的作用,靜脈血回流卻非常快,靜脈血回流的加快也會促進其血液循環。連人體最末端的腳都是如此,就更加不用說靠近心臟的這些器官了。實驗表明:只要床的斜度控制在15度左右,不但不會影響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反而有利于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周先生、高先生都60來歲,沒倒睡時的冬天,睡一個晚上腳還是冷的。倒睡半年之后,腳很容易暖和起來,有時像發燒一樣,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38、倒睡對心臟可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答:倒睡時的心率比平睡、墊枕頭睡都要慢,血壓也要低,但流經大腦的血液要多。這既彌補了站坐立對大腦的損失,又沒有增加心臟的負擔。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它需要的血液最多,大概占人體血液的五分之一,而重量是人體的五十分之一。別的睡眠姿勢由于沒有借助地心吸引力,所以供起來要費勁些,心臟的壓力要大些,這對心臟不利,倒睡無疑減輕了心臟的壓力。
39、倒睡可防治便秘。
答:倒睡后腸胃里的垃圾,有一個滯留的過程,這會給大小腸留出空間,讓它們分泌出更多的腸液來消化吸收食物。加上倒睡起來時,腹腔和這些垃圾產生的突然壓力,也很容易使大小便排泄出來,不容易便秘。盛先生,45歲,他說:倒睡后別說大小便暢通,就是放屁都要多些。
40、倒睡可防治痔瘡。
答:痔瘡的發生與血液循環不好有直接的關系,因為那個地方是個內部器官的末端,血液循環比較差。如果老是站坐立姿勢,血液回流非常慢,當然就容易發生問題。倒睡改變了這種狀況,血液循環會加快。血液循環加快痔瘡自然就會好。吳、楊、盛等幾位倒睡者反映,倒睡后痔瘡好多了。
41、倒睡可起到體育鍛煉的作用。
答:倒睡實際上是一種輕微的可以自主調控的運動,它介于睡眠與倒立之間。其運動量的大小隨著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加,極限位置可以基本接近倒立。由于倒睡有防滑設備,比倒立要安全舒適得多。倒睡既可以達到睡眠的目的,又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一舉兩得。特別是對腿腳不好或者不能行走的人,或者沒有時間鍛煉的人來說,可以說是雪中送炭。艾先生,55歲,過去不鍛煉就感到腿腳不靈,就是往下蹲幾下都吃力。倒睡后,沒有刻意去鍛煉過,但渾身都有勁,一口氣可以上到6樓。
42、倒睡可迅速消除下半身浮腫現象。
答:倒睡時,因為靜脈血回流加快,人的下半身血液循環比以前好,所以很容易消腫。一位姓蒲的學生,15歲,在學校打球時摔斷了小腿,腳腫得老大,家長接回來倒睡,一個晚上就基本消了腫。楊先生也是這樣,過去只要有20天不去鍛煉,腿就會腫起來。倒睡后不鍛煉也沒有這種現象。
43、倒睡可防止掉頭發和減緩白頭發的生長。
答:人的頭發需要很多的營養,當供給大腦的血液不能滿足全部需要時,當然就會出現掉頭發和白頭發的現象,由于倒睡給頭部供應了充足的營養,所以減緩白頭發的生長一點不奇怪。多數倒睡人的都反映:倒睡兩個月之后,基本上不會掉頭發了,有的白頭發甚至有返黑的現象。
44、倒睡可防止頭屑的產生。
答:倒睡后頭部的營養充足了,當然頭屑就會減輕了甚至沒有了。周先生,56歲,過去頭屑非常厲害,用下雪花來形容一點不過分。倒睡10天就很少了。
45、倒睡可防止冬天皮膚瘙癢。
答:皮膚瘙癢與人體血液循環不好引起的皮膚干燥有非常直接的關系。倒睡后因為人體下半身血液循環加快了,所以皮膚瘙癢的毛病就能夠得到克服。周先生。56歲,有冬天皮膚瘙癢的毛病至少30年,怎么都沒有辦法解決。倒睡的第一個冬天后就沒有了。
46、倒睡能讓營養達到均衡嗎?
答:人攝取食物之后,經過腸胃消化吸收,由血液循環把營養輸送到全身。如果血液循環這個環節不好,吃得再好,營養再充分也是白費。按過去直立的生活習慣,心臟以下營養有余,心臟以上不足。要知道:營養不足會產生疾病,但營養過剩同樣會產生疾病。倒睡糾正了這個問題。借助地心的吸引力,白天站坐立使心臟以下部位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飽和一點,晚上倒睡使心臟以上部位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飽和一點,這樣就均衡了。許多倒睡者反映:倒睡后吃得多拉得多但不長胖。
。
47、倒睡對性生活有沒有影響?
答:倒睡對夫妻性生活不但沒有絲毫影響,而且還有幫助。首先,倒睡后人的身體更加健康,性趣更高。其次,倒睡床可升可降,不會影響性生活。三是在倒睡床上倒著過性生活,更符合人體的需要。主要是姿勢更順;大腦供血充分,有利于體力精神的恢復。
四、注意的事項
48、首先要注意的問題?
答: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礙,做到平心靜氣倒睡。不要擔心會有什么事故發生。你可以這樣想:倒立90度那樣過激的運動,對人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傾斜20度左右又算什么呢?有人說倒立時間短,沒有關系。實際上有沒有問題,會不會發生問題,也就在那么一瞬間,還用得著幾分鐘幾十分鐘幾個小時嗎?
49、什么人不適宜倒睡?
答:心臟和心臟以下血管有嚴重問題的人,以及有腸胃反流疾病的人不適宜倒睡。年齡不是非常大的問題,目前有80多歲的人一直在倒睡,情況非常好,不倒睡反而感覺精神不行。任何人只要按低枕、無枕、小斜度、中斜度、大斜度的次序,循序漸進地進行,都不會有什么問題。因為倒睡是非常靈活的睡眠方式,5度以內和平睡沒有多大區別。只要倒睡時不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不良反應,就是安全的。有不良反應,或者感覺不舒適就不能繼續倒睡。
50、什么情況下不適宜倒睡?
答:妊婦不宜倒睡,防止嬰兒胎位不正;但嬰兒胎位不正反倒要用倒睡來糾正。
51、倒睡時上下床的要領。
答:倒睡時上下床不能太快。最好是睡平穩后一分鐘才啟動升高;下床時也是一樣,平穩后一分鐘才起床。斜度超過15度一定要系防滑腰帶。中途如果防滑帶快要脫落時,要把床放下系好防滑腰帶再睡。
52、倒睡后如果眼睛和臉有點浮腫怎么辦?
答:個別人倒睡起床后眼睛和臉有點浮腫,這與飲水多少或者人的皮膚松緊有關系,起床一小時左右就會消失,沒有什么關系,倒睡時少喝點水就可以了;
53、倒睡時出現腰酸脖子痛怎么辦?
答:這是倒睡拉伸筋骨引起的,起床后就不會疼痛了。倒睡有一個適應過程,需要10天半月才會消除,這和平時練壓腿的動作是一回事,也沒有什么關系。
54、倒睡時出現胸悶頭昏怎么辦?
答:這種情況不是腦血管有問題就是平衡能力比較差,要慢慢來。開始只能睡幾分鐘,慢慢去適應;而且最好用電動床,以便睡時和起床時,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
55、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怎么辦?
答:這一般是太胖的人,或者心臟以下的血管有點問題,加上緊張害怕造成的。這種情況要先調理再倒睡。
56、嚴重打酣怎么辦?
答:有的人本來就有打酣的習慣,開始倒睡時顯得更加嚴重,非常擔心,這實際上沒有必要。倒睡時間長了之后,會自然減輕,有的甚至會消失。
57、怎樣克服倒睡時人體下滑的問題?
答:只能使用防滑腰帶、防滑腳扣和下滑后復位等手段去防止下滑,千萬不能用任何東西放在頭肩部去阻止身體下滑,這很容易使腰頸椎受傷。
五、倒睡床具
58、倒睡床具有多少種類?
答:共四類。一類是倒睡床架,第二類是倒睡床墊,第三類是人體血液調節床,第四類是多功能倒睡床。都已獲得國家專利。
59、為什么要把倒睡床具分成四類?
答:因為各有各的用途。倒睡床架是用來改造舊床用的。客戶原有的床和床墊仍可保留,把這個升降架放在床墊底下就可以了。
倒睡床墊是提供給新添置床具的客戶用的,當然也可放在原有的床框內,但原來的席夢思就沒有用了。
人體血液調節床是提供給不能行走的病人使用的。因為這些人需要更換多種姿勢,才能使血液循環更加順暢平衡。
多功能倒睡床是為了滿足高消費人群的需要。這種床變換姿勢多,還可以按客戶的要求增加按摩等功能。
60、倒睡床能夠使用多少年?壞了怎么辦?
答:電機大概是六年左右,床體大概30年左右。我們承諾一年包換,終身保修。今后我們的服務網絡是非常大的,基本做到每個縣級市至少有一個服務商,客戶不用擔心。
61、配套的設備如防滑腰帶使用壞了怎么辦?
答:這屬于消耗品,就得花錢買了。
62、倒睡床怎樣使用。
答:夫妻各使用一張倒睡床時,升高放下都要留意對方,絕對不能擠壓到對方的身體。不能讓小孩隨意起降倒睡床,更不能讓小孩在床上床下躲貓貓玩耍。倒睡床不使用時,要切斷電源,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好機電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