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粲《書應制詩》,紙本,軸縱121.7公分,橫28.7公分。
此書是沈粲得到皇帝的恩準,遊覽宮苑,並以藻麗的詞句,歌頌皇家園林之美。此幅楷書與章草二體并用,楷書精整,草書古樸華麗。末一行出現較放縱的連筆草書,好像逐漸從拘謹的筆法中,解脫出來。
沈粲(1357-1434),字民望,號簡庵。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太常少卿。與兄沈度并稱“二沈先生”、“大小學士”,均善書,度以婉麗取勝,粲以遒逸見長。粲尤工草書,學宋克而參以鍾繇情旨,行筆圓熟,意趣遒逸。豐坊《書訣》稱其“學宋克而得鍾(繇)體,大非其兄所及”。明成祖時期,“二沈”兄弟——沈度、沈粲書法名聲極大。其中沈度更是名重天下,被皇帝稱為“我朝王羲之”。然而他的書法作品只不過婉麗工整,為館閣體的范本而已,如今知者甚鮮,可見歷史是無情的,“時名”不一定能經得起歷史的淘汰。然而,他弟弟沈粲的草書卻至今為人們珍愛。
沈粲書法宗明初的宋璲、宋克,草書行筆圓熟,遒勁駿逸,被人們稱為“草圣”,名擅一時。他的《梁武帝草書狀》筆筆挺勁峭拔,轉折峻利,通篇章草與今草夾雜,然而自然天成,神情貫注,灑脫奔放。因章草捺腳的率出,形成字字獨立,很少連綿,但行氣極為流貫。因此,王世貞稱他為“章法尤精,足稱米南宮入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