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坭興陶,古稱越陶,學名紫泥陶,以欽江東西兩岸優質紫紅陶土為原料,經選泥、煉泥、拉坯,修坯、 雕刻、燒制、打磨等多道繁瑣工序煉制而成,燒制過程中坯體產生的自然紋樣和顏色變化即 “窯變”,乃坭興陶的一大特色。那么,坭興陶有哪些壺型呢,本文略為探討。
1,石瓢壺。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瓢,壺身源于舂米的石碓,呈梯形,口小而腹大。導茶泡水,舒枝展葉。造型簡約樸素,底為三足鼎立之狀,盡顯古拙大方之美。壺嘴如竹筍般挺拔自然,出水入柱,聚而不散。壺把呈倒三角式,渾然天成,形成和諧之美,更適宜抓握。壺中百變,首推石瓢。
2,西施壺。原名西施乳,后改稱倒把西施壺。壺身圓潤如珠,韻似美人,豐神綽約,俊俏天成。壺嘴短小,出水暴爽。壺把形為倒耳,倒茶拿捏,似美人腰姿細膩,易握,與壺嘴遙相呼應,更兼美人之韻色。西施之美,當為國色天香!
3,掇球壺。掇通“綴”即連接之義,掇球是指將球體按照一定規律,美學法則連接起來。壺體線條柔和流暢,壺鈕、壺蓋、壺身皆以圓形為基礎銜接而成。一身素氣,光滑可鑒,以簡練形體展現紫砂內蘊之美。
4,仿古壺。造型源自于古代戰場上的鼓,兩軍交戰,擂鼓助威,仿古意為仿鼓。此壺壺頸渾圓,壺身以飽滿的圓扁型為主,兩條渾圓的線條將壺口壺蓋相結合。整體顯渾厚、大氣之感,可謂雅俗共賞之精品。
5,高井欄壺。造型簡潔,身若井欄,嵌蓋平緩合體,高柱鈕與壺身統一,一彎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圓潤,底圓而大。其造型為最早的流線型設計,端把傾注觸覺舒適,屬“曼生壺”式的經典之作。
6,秦權壺。一種常見經典壺型,秦權壺乃秤砣式形制,短流, 環耳形把手,嵌蓋微鼓,鈕似橋頂,整體櫥練、古樸、大方。此壺為什么稱“秦權”マ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度量衡,秤權以秦為準。更值得 稱道的是古代“秦權壺”上所題到的行楷銘文:“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文中透露出生活的智慧和幽默,桃源賣茶,買家帶秤,帶的是一把秤砣形的紫砂壺,既 買又賞,何等的瀟灑不羈。如此壺銘,不僅文辭高雅,而且既切合壺又切合茶,從而升 華了這件秦權壺的魅力,確是一件難能可貴的精品。
7,竹段壺。利用色泥和塑形,營造出竹子的高風亮節。此壺的創造是藝 術思想和藝術創造的完美結合,寓意壺之主人的品位和格調如同竹子一樣被人稱贊。
8,半月壺。半月壺形如其名,似一輪半月,壺身半圓流暢,壺底大且平,重心在下。
9,合歡壺。壺身用兩器皿對合而成,故名為“合歡”,壺身、流口、嵌蓋、珠紐、扳手都圓,為“五圓”。
10,供春壺。適合一個人獨飲的小壺,手拍成型工藝,用手指捏塑出壺身表面凹凸紋理,壺體表面的風化如樹紋開裂,仿佛是百年滄桑才呈現出的老辣枝節,且表面部分經過深打磨古銅色,非??简炑劬?。
11,龍旦壺。又名“龍蛋壺”,器型簡潔而精致,壺蓋與壺身結合起來如同一個橢圓體又因其造型似龍蛋而得名,橢圓線構成基本輪廓,造型單純、流暢,粗獷敦厚,整體感強。
12,東坡提梁壺。傳說為詩人蘇軾“蘇東坡”發明,又因帶有提梁,故名曰“東坡提梁壺”。
13,匏尊壺。匏尊壺是以瓜果植物葫蘆為型的壺型,壺身光滑,壺把呈橢圓形,端握舒適。
14,德鐘壺。壺型端莊穩重,壺嘴壺把舒曲自然,壺身直而且不癟微鼓, 壺肩線條圓轉,過渡自然。
15,美人肩。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仿佛合為一體,壺肩又如古代美人的圓潤肩線。
16,唐羽壺。又名“側把壺”,創作構思源于唐代宮廷中的羽觴壺,壺的手柄一般都較細長,似有羽翼飛升。
以上就是今天筆者介紹的一些坭興陶茶壺的壺型,歡迎大家探討,本文圖文資料有從公開網絡收集,如有侵權,提示即刪。
如有對廣西欽州坭興陶感興趣的讀者或其它原由須聯系作者,可掃碼如下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