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以終為始」,事前確認減少事后挨轟
被罵是一種能力!職場的競爭力就是要懂得被罵的藝術。
員工被責罵時,不要因此覺得屈辱、情緒激動,而是要去仔細體會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要去揣摩老板的心態,「老板不是完人。」不要讓他下不了臺,或是當眾侮辱他。
如果檢討被罵的緣由后,確認是自己做錯,就要知道自己錯在哪里,若被罵了仍不知錯在哪里,就要勇敢向老板請益。
哪個主管不罵人?
如果自己錯了,被罵是很自然的,但如果被罵了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就要勇敢去敲老板的門,直接問清楚。
問清被罵原因 注意語調口氣、尊重主管
敲老板的門可不是興師問罪,問清楚自己為何被罵,有3個要訣:
第1、要尊重主管;
第2、講話要低調;
第3、講出事實。
比如跟老板說:「很謝謝老板今天給我的指正,但我不明白還有哪些要改正?我為何會這樣處理事情是因為如何、如何……」
職場年輕人必須切記「先忍再轉」的原則,不要一時沖動就與主管對沖,甚至憤而離職。
至于處理挨罵的技巧方面,可以有下列幾個流程:第1,員工應先厘清「碎碎念」及「被罵」的不同。
不要以為老板在說你就是在罵你。有些主管習慣給予下屬詳細的指示、緊盯進度,習于指導下屬做事方式,屬于「碎碎念」者,但背后并無惡意,只是希望下屬不要犯錯。員工了解主管個性,就不需要對被指正這件事感到挫折。
第2,轉移注意力,先讓自己被罵的情緒降溫。
若確認自己該件事未做錯,事后再與主管溝通,但語氣一定要平和,只需說明事實,切忌據理力爭,若駁倒主管,使主管沒面子,受害的還是自己。
第3,正面思考。
年輕人若能秉持「有主管指正,才有進步機會」的信念,則挨罵時更能化挫折為動力。「一天被主管罵3次,不要認為自己被罵,而是要想『我今天被指正3次。』」時時正面思考,才能從被罵中學習成長。
有主管在旁指正,人才有機會進步。
老板愿意罵你,表示對你還有期待,愿意教導你,員工應該覺得慶幸。
但又要如何避免「被罵」?
公關人員面臨主管、客戶壓力是必然的,被罵也是難免,但黃維綸發現,「以終為始」的工作態度可以有效避免挨罵。
何謂「以終為始」?即使你只是負責螺絲釘工作,也務必清楚了解你是在蓋房子、搭船,還是造飛機?充分掌握工作目標,千萬不要自己悶著頭做。
也就是說,做事情前,養成主動詢問的習慣,凡事都要先與老板、客戶約定deadline,清楚掌握每個項目的本質、目的、預期和重要環節等,再透過不斷事前演練與溝通,讓自己的每一個工作進度都精準、有效,大幅減少客戶、老板開罵的機會。
職場中許多人并未從被罵中學習,讓自己總是被長官「盯」。
「多做一步」應對 做到超越老板交代的任務
有時面對責難,可以用更多的服務回應,以改善雙方互動。
「多做一步」的工作哲學除適用于客戶外,面對上司也是如此。有時老板可能只交代一樣任務,但如果員工能夠多設想一些,超越老板的期待,那么機會就是你的。
年輕人「要做爭氣的人,不要做生氣的人」,因為這一代年輕人出生于物質優渥的年代,比較會自我中心,不懂得與人相處,常常被主管罵就會很生氣。
態度決定高度。在職場中千萬不要只知埋頭苦干而不知如何與人相處,這樣就常常會挨主管的罵。
虛心學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有的人上完課一點就通,有的人則還是老樣子,因為他的態度決定了他的行為,例如漫不經心的工作態度就會讓錯誤一而再的出現,這樣不挨罵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