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說陶瓷

作者:馬未都


  我們了解歷史一般通過兩個途徑——文獻及證物。文獻的局限在于執筆者的主觀傾向,以及后來人的修飾,因此不能保證客觀真實地再現歷史。證物不言,卻能真實地訴說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本文從當今百姓喜愛的陶瓷文化入手,試圖解釋文明成因,展現文化魅力。只要你對文物乃至文化有興趣,讀此文就一定會樂趣無窮。
  
  陶器
  
  我們的祖先燒造陶器時,僅是一個偶然的發現,比如,用火的時候,火旁邊的黏土成為板結狀,變得非常硬,這個特征被古人發現了,所以他就有意識地把這個黏土提煉出來,做成一個造型,擱在火里燒,越燒溫度越高,越燒東西就越完美。這就是陶器的發明,距今不足一萬年。
  一開始燒造陶器要干什么?首先是制造一個容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碗,一個杯子,要用它盛飯、盛水。
  

  陶器的好處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就地取材,隨心所欲。我想捏個碗就捏個碗,我想捏個罐就捏個罐,陶器是人類早期最依賴的一種用器。再早期的用器,都是用物理方法采集到的,比如掰下一根樹枝、砍砸一塊石頭,用來擊打野獸,而陶器是第一次使用化學方法,就是高溫下改變物質的形態。
  陶器易碎,另外一個缺點,就是它吸水。所以,古人在長時間摸索陶器進化的過程中,不斷嘗試改變它的吸水率,今天能夠殘留的陶器痕跡,就剩下一個花盆了。陶花盆是要利用它的吸水性和透氣性,保證花能茁壯生長。
  陶器還有另外一個用途,就是燒磚。紅磚、灰磚都是陶器。陶器主要的發現地域,大多數沿著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也有,但與黃河流域相比較,數量要少,而且燒的溫度也略低。圖1是黃河流域馬家窯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它是一個提水的工具,做得非常聰明,尖底,為的是一旦進入水中,瓶就會立刻翻個兒,水從它的口中流入,而當它裝滿水的時候,就立刻正起來了。五千年前的古人,已經開始用這么溧亮的東西來提水了。
  沒有紋飾的陶器稱素陶,畫有紋飾的陶器稱彩陶。彩陶各有各的風格,出土的時候往往非常多,原因無非就是它是財富的顯現。當時,積累財富以后,還沒辦法濃縮這個財富,因此,只能以數量作為表現形式,然后下葬。
  秦兵馬俑屬于灰陶。和紅陶相比,灰陶硬,北京的四合院都是灰磚蓋的。灰陶是在工序上加了一道工藝,燒制的最后階段,潑水悶制,所以變得更加堅硬。
  

  陶器到了漢代以后,有一個突飛猛進的改進,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也就是我們說的釉陶。陶器上了釉,會減弱它的吸水率。上釉這個技術,有一種說法是西域傳過來的。凡是釉里含銅,燒出來就呈現綠色;釉里含鐵,燒出來就呈現黃色。不管是漢綠釉還是漢黃釉,在地下長時間的埋藏,使它泛著一種銀色的、像云母一樣的光澤,行話叫“反鉛”。
  漢綠釉的出現,影響到中國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大部分人會誤認為唐三彩是瓷器,其實它跟瓷器無關,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損。“三彩”不是三種顏色,而是有多種顏色,主要色調有黃色、綠色、黑色、藍色、赭色、白色等。唐三彩的燒造溫度,相對以前的那種灰陶、紅陶,又提高了一百度,大概達到1100度。
  唐三彩都是明器,就是下葬用的,專門為陪葬用的一種器具,也叫冥器。早年看電視劇《紅樓夢》,賈母的屋里擺一件唐三彩,這是一個大誤。《紅樓夢》反映的是清朝乾隆時期的社會狀況,在乾隆時期,不可能把唐三彩擺在屋里,因為當時認為它很不吉利。
  
  歷代瓷器
  
  瓷與陶的燒造原料不同。燒陶用的黏土隨處可取,瓷器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燒成。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鎮的高嶺土。燒結溫度一般陶器都是在1000度以下,除了唐三彩,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陶器吸水,瓷器幾乎不吸水。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透光;陶器無論什么條件下,它都不會透過光線。
  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一個劃時代的貢獻。中國早期的容器,尤其貴族使用的容器,很多都用銅來制造,成本非常高。漢代還有一種貴族常用的器皿是漆器,成本也非常高。瓷器改變了這個局面,它的原材料就是瓷土,成本大大降低。相對來說,全國各地都可以找到瓷器的原材料,所以在古代運輸條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工匠可以帶著技術去異地燒造,減少非常昂貴的運輸成本。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為什么呢?釉里含鐵元素,燒后呈現青色,當時去不掉這個顏色。含鐵量越高,顏色就越深,由綠逐漸到黑;反之,顏色就越白。
  我們今天使用瓷器時,常會忽視很多心理感受,但是這種感受在古代很重要。天天捧著一個黑碗吃飯,心里就會很沉重,所以,瓷器的整個生產過程,其實就是擺脫黑暗的過程。首先要讓它白起來,一定要變得悅目。這是瓷器最開始的簡樸的美學追求。
  漢代以后,瓷器開始迅速發展起來,陶器迅速退出歷史舞臺。
  三國兩晉南北朝,只有西晉出現過短暫的統一,剩下的時間都是四分五裂。由于國家處于分裂的局面,很多士大夫就很煩社會現實,逃離政治。可以說,中國各個門類的藝術,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新人輩出的狀態。比如繪畫顧愷之、書法王羲之、文學理論劉勰(《文心雕龍》)、詩歌陶淵明。中國的造園藝術在魏晉時期也蓬勃發展。
  魏晉時期的士大夫恣意豪情,他們強調內心的感受,由于飽受三國時期的戰爭之苦,所以要停下來享受生活。這時期的瓷器非常特殊,有大量動物造型出現。燒造動物造型的瓷器,比做一個普通的圓形碗、罐子要難得多。比如熊尊、雞頭壺、青瓷羊、虎子等等,都比較有情趣。西晉早期的雞頭壺,那個雞頭就是一個裝飾,根本不通氣,水不能從雞嘴里流出來,而是要從上面倒出來。后來到了東晉,才知道可以把雞嘴的地方捅通了,水能從雞嘴里流出來。
  

  唐代有大量的中外交流,外國人帶來的很多外國物品影響了中國的瓷器。比如唐代的龍柄鳳首壺,除了龍柄和鳳首是中國人的概念外,壺的造型以及壺身凸起的人物裝飾,都是受西域影響的。
  宋瓷有兩大系統,一個是官窯系統,就是我們常說的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還有一個民窯系統,分為八大窯系。
  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名氣很大,是宋代汝州所燒的窯;它非常稀少,因為燒造的時間非常短,只有二十來年。汝窯是“供御”的。就是把好的瓷器先讓宮廷挑選,剩下的這部分還可以賣出。目前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汝窯大約有67件。我碰到一個人很有意思,他找到我,張口就說:“馬先生,我收藏有68件汝窯。”他比全世界還多一件呢!
  汝窯的釉色呈天青色,是靠瑪瑙呈現的,瑪瑙是很貴重的材料。在燒造汝窯的時候,釉里加了瑪瑙末,所以汝窯釉面的光澤跟其他瓷器不一樣。但從科學的角度上講,瑪瑙究竟能不能對釉色產生好處,至今沒有結論。
現存的汝窯器大部分都有“蟹爪紋”,但也有少量的不開片。蟹爪紋就是說釉面開片的紋理毛毛扎扎的,我們看大閘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個感覺。汝窯釉面的開片跟所有瓷器的開片都不一樣,是“魚鱗狀開片”,裂紋的角度是斜著的,有折光率,看著很漂亮。我們能看見的汝窯,胎是淺淺的灰色,像燒了香以后落下來的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況下,胎和底同厚。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一般的情況下,汝窯都是素器,不帶紋飾。因為它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劃。英國大維德基金會里有一個汝窯洗;橢圓形,洗中間刻著兩條相對的魚。魚模模糊糊,非常不容易看清楚,以致乾隆時期宮廷畫譜的記載,說它是“如意暗花”紋——那些太監們看了半天,把兩個魚頭看成兩個如意頭了。
  圖5是一個“琮式瓶”。“琮”是一種玉禮器,古代大量使用。大部分人很容易把這個字念成“宗”,應該念“從”。琮和璧是古代最重要的玉制禮器,琮用來禮地,璧用來禮天;琮外方內圓,璧外圓內圓。
  陶瓷工藝中,拉圓非常容易,擱在輪盤上,隨著輪盤一轉,立刻就能拉成圓形。做成方的就需要模具,要一點點拼接起來。北宋時期的工藝還不夠先進,所以要先拉成一個圓,然后單做四個三角,粘在四個角上,最后掛上釉去燒。
  圖6是南宋哥窯五足洗,它的特征是金絲鐵線,“金絲”是指細碎的開片,呈黃色;“鐵線”是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金絲鐵線在古代還叫“文武片”,指的是開片的大小。
  

  金絲鐵線實際上是陶瓷燒造中的一種缺陷美。在燒造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脹系數不同,所以瓷器出窯以后,釉就會開裂,釉面炸裂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一個瓷器能炸兩年。當它出窯冷卻以后,過去直接擱入炭黑水,現在直接擱進墨汁里,拿出來以后,瓷器就形成大塊的黑開片。很細小的開片,由于間隙過小,顏色進不去,時間長了,氣體進去以后,會氧化成黃色。金絲鐵線因此而形成。
  宋代五大名窯中,只有定窯是白瓷,定窯的釉面非常薄,可以用刀來雕刻,1969年,河北定縣有兩處塔基出土了大量宋代定窯白瓷,最高的一件達61公分,是一個凈瓶,國寶級的定瓷(圖7)。
  

  磁州窯是北宋時期北方民窯,窯址在今天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個省之內。燒造磁州窯的原材料都不太好,怎么辦呢?磁州窯發明了一種工藝叫“化妝土”,先刷上一層白粉,然后再罩釉。化妝土的功效,有點兒像女同志化妝打的粉底,要遮蓋那些缺陷。因為有了化妝土,眾多色彩也出現了,最典型的磁州窯就是白地黑花,率真、粗獷,體現了民間的情緒(圖8)。
  宋代瓷枕多,最早有人認為瓷枕就是給死人睡的,非常硬。但后來發現枕頭上的字不是給死人寫的。比如“眾中少語,無事早歸。”死人怎么回家?還有“為爭三寸氣,白了少年頭。”這也不是給死人寫的,死人反正在地下,愛白不白。
  上海博物館有一個仕女枕,上面有兩句詩很有意思:“葉落猿啼霜滿天,江邊漁父對愁眠。”跟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非常接近,只有四字不同(圖9)。
  北宋耀州窯有一件國寶倒流壺(圖10),這壺很有意思,先把壺倒過來,水從壺底下灌進去,灌滿以后把壺正過來,水從壺嘴里倒出,下面水流不出來。倒流壺當時是一種玩具性的壺,肯定不能用來沏茶,否則茶葉就把里面堵死了。
  

  元青花的名字更是如雷貫耳。
  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拍賣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圖11),這個罐子高27.5公分,腹徑為33公分,一共20來斤重,當時的成交價折合人民幣是2.3億,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這就是我們藝術的價值連城。
  元青花有很多謎。一個就是它為什么是藍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藍,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蒙古當時跟西域的關系密切,在13世紀初,由于成吉思汗異軍突起,他和他的繼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亞、西亞,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蘭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國,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學家、醫學家等,帶來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識分子、商人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藍色是伊斯蘭文化的主色調,今天去中東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到處都是以藍色為主的建筑。
  元青花早期的題材大致都是花卉,翎毛走獸、龍鳳,由于受元曲和小說的影響,后期出現了大量戲劇故事,比如“蕭何月下追韓信”、“三顧茅廬”、“鬼谷下山”等作品。
  元青花大器特別多,大盤、大罐、大瓶,有一個原因,就是跟蒙古人性格粗獷,不拘小節有關。
  

  2005年,在英國一個鄉村的小拍賣行,拍賣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元青花。英國有一個老頭兒,他們家地上放著一個葫蘆形的元青花大瓶(圖12),家里的狗天天從瓶子面前走來走去,大尾巴在瓶子上掃來掃去。后來來了一個行家說:“哎,你們家地上怎么有這么貴重的一個東西?”老頭兒說:“很貴重嗎?在我們家擺了很久了。”行家就問:“我們能不能把它拿到拍賣行拍拍看?”老頭兒說:“行。”因為是在英國鄉村一個很小的拍賣行里拍賣,很多競價者都不知道,沒有到場,所以拍得不高,544.5萬英鎊,折合人民幣大約5000萬塊錢。據說老頭兒在門口拄著手杖,領著他家的狗看愣了。他沒想到他們家所有財產加起來,不抵這個擱在地上的瓶子值錢。然后老頭兒就很感慨地拍了拍狗的腦門,意思是:你還是很懂事的,這么走來走去,沒把我的瓶子摔了,萬幸啊。
  后來查了一下,這個瓶子是老頭兒的祖上在1900年5月23日,花10英鎊買的。買了以后,就記錄在當天的日記里。到拍賣的那一天呢,整整過了一百零五年。一百零五年里這件瓷器從10到344.5萬,漲了將近35萬倍,攤到每一天差不多漲10倍。聽起來跟天方夜譚一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懂傳奇:我們為什么愛CHINA?(2019加強版)
你對中國瓷器發展了解有多少,這里有你全部的答案!
中國古陶瓷的歷史與鑒賞
唐·宋·元瓷器漫錄(第二冊)
宋代的“五美”
一個大英博物館,半部中國陶瓷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勃利县| 横峰县| 越西县| 晋中市| 略阳县| 德化县| 平利县| 厦门市| 正蓝旗| 洪雅县| 垣曲县| 峨眉山市| 库尔勒市| 称多县| 樟树市| 黄陵县| 枣强县| 孝感市| 横山县| 甘泉县| 民乐县| 苏尼特右旗| 若羌县| 潞城市| 通许县| 冕宁县| 黄冈市| 湖州市| 镇平县| 惠东县| 东源县| 海南省| 云林县| 武强县| 祥云县| 竹北市| 元朗区| 荃湾区| 仁化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