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紫陌閣
原創 · 2022-05-11 01:40 · 歷史領域優質創作者
田氏代齊非一朝一夕之功,比起韓、趙、魏三家分晉更為艱難,田氏歷經十幾代人,用時286年才最終取代了姜姓齊國。那么原本“寄人籬下”的田氏,又是如何做到“鳩占鵲巢”,取代姜姓齊國的呢?
田齊(田氏齊國)的先祖陳完本為陳國(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公子,是陳厲公之子,因陳國國內動蕩,陳完擔心禍及己身,便舉家逃往齊國避禍。陳完入齊后為避姓改為田氏,所以也稱作“田完”,之后田氏在齊國不斷經營做大,便有了后來的“田氏代齊”。
至于陳完為何會選擇遷往齊國,而不是其他諸侯國?是因為陳完的父親在其出生時為他算了一卦,卦辭大意是說“陳完或者他的后代子孫時利于做君王的上賓,不是在陳國就必定是姜姓國”。雖然當時的姜姓諸侯國并非只有齊國,但只有齊國是姜姓諸侯國中最大的諸侯,之后陳完在國內動蕩時便投奔了齊國,他的后代最終在齊國取代了姜姓呂氏政權。
陳國公子陳完入齊,由“陳”變“田”
田氏齊國的先祖陳完原本是陳國陳厲公之子,因為一些原因沒能繼承陳國君位,后來為了避禍出走陳國,后逃往齊國,避姓改田,以田為氏,于是陳完成為了齊國田氏的先祖,陳完也稱為“田完”,也是田姓始祖。
陳國
陳完原本所在的陳國是周武王分封最早的諸侯國,且沒有之一。
《禮記·樂記》記載:“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后于陳。”
以上這段史料是說,姬發帶領周人軍隊和諸侯聯軍在攻克殷商之后,還沒有下車就封“媯滿”于陳(陳胡公,陳國第一任君主),建立陳國。此時商朝剛滅,周朝還未建立,媯滿就被姬發封邦建國,可見陳國立國要早于其他諸侯。此時有人可能會問,為何能讓周武王剛滅殷商,還沒有建立周朝,就要先封媯滿為諸侯呢?
因為媯滿是舜帝的后裔(舜帝三十三世后裔),周武王封媯滿于陳、建立陳國,是為了追封先賢遺民,奉祀舜帝,以示敬重,類似于古代帝王給予孔子后代的優待。在古代封建時期,自漢元帝開始,古代統治者都會給予孔子后代世襲爵位的優待,比如漢代的“褒成侯”、唐代的“文宣公”、宋之后的“衍圣公”等。
早在夏商時期,舜帝的后裔就有優待,周武王分封舜帝后裔媯滿為諸侯也屬正常情況。而且媯滿的父親遏父在商朝末年就投附了周國,在周國擔任“陶正”(掌制造陶器之事)一職,加上這一層因素,周武王率先分封舜帝后裔媯滿建立陳國,也是順理成章,并且周武王還將自己的長女大姬嫁給媯滿為妻。
陳國公子陳完入齊的經過
陳國國君之位傳到陳桓公時(陳完的祖父),陳恒公的弟弟陳佗(媯佗)趁兄長病重時發動政變,殺死了太子媯免(陳恒公兒子),在鄭國的扶持夏自立為君,即陳廢公。這下陳恒公的其他兒子看不下去了,其中就有陳完的父親媯躍(恒公次子),于是媯躍和媯林(恒公三子)媯杵臼(恒公四子)兄弟三人為父親陳桓公與長兄太子免復仇,一起殺死陳廢公。
之后陳恒公次子媯躍繼位,即陳厲公,也就是陳完的父親。陳厲公在位七年后去世,其弟弟媯林即位,即陳莊公。此時的陳完為陳國大夫,至于陳完為何沒能繼承國君?在紫陌想來:很可能是陳完的父親是在兩個兄弟的幫忙下才成為國君的原因,所以陳完父親去世后,陳厲公的兩個弟弟先后做了陳國君主。
(因《史記》關于陳國的這段史料記載比較混亂,陳廢公和陳厲公記載重合不清,在紫陌看來,陳厲公聯合兩個弟弟殺死叔叔陳廢公繼位,這種說法比較符合這段歷史前因后果,如此莊公、宣公作為陳厲公的弟弟繼位才比較說得通,也能解釋厲公之子陳完為何在父親去世后沒能繼位)
陳莊公在位七年后去世,其弟媯杵臼繼位,即陳宣公,陳國的局勢在此時才趨于平穩。此時的陳完依然是陳國的大夫,并且陳完和叔叔之子,太子御寇是好朋友,此事本來是好事,對陳完也有利,如果太子御寇將來成為陳國國君,陳完公子的地位也不會受到影響,反而還會水漲船高,但是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也是此事導致陳完舉家被迫逃往齊國避禍。
事情起因是陳宣公非常寵愛的一名姬妾生下一子,取名媯款,于是陳宣公想改立公子款為太子(后來的陳穆公),但陳宣公看見太子和兄長厲公之子陳完交好,以為兩人密謀不軌,陳宣公便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御寇。之后陳完擔心禍連自己,害怕被叔叔殺害,于是舉家逃往齊國避禍。
那么陳完為什么會選擇逃往齊國,而不是其他的諸侯國呢?很可能是因為陳完出生時,周太史曾為他占卜過一卦。
《史記》記載:“厲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過陳,陳厲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觀之否:“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若在異國,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大意是說:陳厲公繼位二年,生下兒子完,此時正好周太史路過陳國,于是陳厲公便請太史用《周易》為兒子陳完算卦,最后得卦《觀卦》變《否卦》。表示能看到國家的榮光,利于做天子之賓,將來或許會是陳國的國君,也可能是別的國家,如果是別國,一定是姜姓諸侯國。不過不會發生的陳完本世,大概要等到陳國衰亡,他的后代才可能會昌盛。
陳完在兩位叔叔的繼位后,大概率是無緣繼位陳國君主,加上擔心被叔叔陳宣公殺害,陳完只好逃出陳國,最后真的就按照卦辭的顯示去往姜姓齊國。
陳完到達齊國后,齊桓公就想讓他做卿,不過陳完以外來之臣,不敢擔任高官為由,拒絕了齊桓公的好意。不過這才是明智之舉,因為卿比大夫還要高,擔任此職就代表他進入到齊國的最高權力中心。但陳完初來乍到,在齊國并未有任何根基,如果接受高位,就必然會引起齊國本土貴族的不滿,這不僅不利于陳完在齊國的發展,甚至還會帶來危險。
于是齊桓公便讓陳完擔任工正(掌管百工營造)一職,陳完此后便留在齊國,并且為了避姓,從原來的“陳氏”改成了“田氏”,即媯姓田氏,所以陳完又叫做“田完”。陳完改姓的原因可能有幾點:隱姓避難;以示對齊桓公的感激;上古漢語“陳”與“田”同音,遂以田為氏;表示不會再會陳國,告別過去,準備在齊國重新開始。
田氏在齊國經過兩百余年的經營后,
陳完在齊國扎根立足后,田完擔任齊國田氏家族第一任首領,田氏自此在齊國開枝散葉,發展壯大。
田氏代齊的第一階段,為田氏伐齊打下基礎
田氏代齊是從田完入齊,被齊桓公任命工正為開始(公元前672年),田完去世后,謚號“敬仲”。之后其子田孟夷世襲父親的工正之職,擔任田氏家族的第二任首領。田孟夷死后,其子田孟莊繼位,為第三任首領;田孟莊去世后,其子田須無繼位,擔任齊國大夫,是為田文子;田須無死后,其子田無宇繼位,到田桓子因侍奉齊莊公而得寵,為第一階段,經歷五代,約122年。
田完、田孟夷、田孟莊、田須無四代在齊國穩扎穩打,到第五代田無宇開始進入大發展時期。田無宇擔任田氏家族首領后,侍奉于齊莊公,很受齊莊公的寵信,齊莊公還將直接的女兒嫁給了他為妻。在田無宇擔任田氏首領時,齊桓公的霸業已經漸趨衰落,加上齊國發生了崔杼、慶封之亂,齊國是大傷元氣,給了田氏發展壯大的可趁之機。
在公元公元前545年,田無宇聯合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滅掉齊國的另一個大家族慶氏。之后在公元前532年,田無宇又聯合鮑國向齊惠公子孫欒氏、高氏進攻,齊國的大族欒氏、其中一個高氏(當時齊國有兩個高氏大族),齊國的舊貴族實力遭到沉重打擊,田氏為此掌握了更多封邑,成功躋身于齊國大族之列。
同時期田無宇暗中發展勢力,采取討好齊國公族和國人的辦法,免費將地和糧食送給那些沒有封地的貴族和窮苦百姓,即便百姓還糧也是采取“大斗出,小斗進”的辦法。因此田氏在齊國得到失勢貴族的支持,并不斷收獲民心,田氏在齊國的勢力得到進一步壯大,為田氏之后代齊打下了初步基礎。
田氏代齊第二階段,田氏執掌齊國實權,姜姓國君成為田氏傀儡
田無宇死后,其兩個兒子田開(田武子)和田乞(田僖子)繼續發力,次子田乞還是采取和父親一樣的辦法,繼續爭取民心,田氏宗族的勢力日益強大。此階段也是田氏勢力和呂氏勢力(此時齊國由呂氏旁支:高氏和國氏當權)進行大較量的主要時期,也是田氏執掌齊國朝政,取代齊國的主要時期。
公元前490年,齊景公去世,其子呂荼繼位,是為齊晏孺子。但田乞卻不滿齊晏孺子繼位,想立齊景公的另一子呂陽生為君,因為齊景公的諸位公子中只有陽生和田乞的關系最好。于是田乞說動齊國的一些大夫發動政變,在公元前489年,田乞采取武裝奪權,驅逐了當權的國、高二氏,立公子陽生為國君,即齊悼公。
齊悼公繼位后,田乞自立為相,執掌齊國國政,開啟齊國田氏貴族專齊政的先河,齊國的國政由田氏把持,姜姓呂氏只負責祭祀,田氏家族此后也永遠地掌握了齊國的相位。
田乞去世后,其子田恒承襲父親之位,繼續擔任齊國國相,即田成子。之后齊大夫鮑牧與齊悼公在對外軍事上產生矛盾,于是田成子唆使鮑息弒殺了齊悼公,轉而公子壬為國君,是為齊簡公。齊簡公即位后,分別任用田成子和闞止為左、右相,加上大夫御鞅建議齊簡公擇用一人,以此來排擠田成子。
因此,田成子在前481年發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齊簡公。之后田成子立齊簡公的弟弟呂驁為國君,即齊平公。田氏在經過這兩次的武裝斗爭后,徹底操縱了齊國實權,第二階段歷經約95年,從此以后,齊國的姜姓國君成為了田氏的傀儡。田氏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通好鄰邦,外結諸侯,以及擴大封地,繼續增強田氏在齊國的實力。
田成子去世后,他的兒子田盤(田襄子)接替他的職位,繼續擔任國相一職,田盤也是齊國田氏的第十位首領。田盤擔任齊國國相之后,開始大肆派遣田氏宗族兄弟去擔任齊國重要的城邑的大夫,并和諸侯國互通使者,為田氏代齊做最后的準備。此時的田氏已經是齊國最大的家族,也幾乎擁有了整個齊國。
田氏最終取代姜姓齊國,建立田氏齊國
田氏代齊進入第三階段,也是最后階段。此時田氏經過十代的發展,幾乎已經擁有了齊國。田襄子去世后,田和(田氏齊國開國國君)的父親田莊子田白再為齊相,此時的田氏勢力已是如日中天,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差正式被立為諸侯正名。
田莊子去世后,其子田和繼承父位,此時齊國的國君為齊宣公(齊平公之子),不過齊宣公在田和面前只是一個傀儡,僅有國君頭銜。齊宣公去世后,其子齊康公繼位,而齊康公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之后在公元前391年,田和廢齊康公,將其遷到海濱,只提供了一座城做食邑,以作為祭祀姜姓呂氏先祖的費用,供齊康公祭祀先祖。
后來連一城的食邑也被田和收回,一代國君齊康公只能在海島上居洞穴,食野菜,以此為生。此時田和已然是齊國的實際國君,姜姓齊國也徹底結束。之后田請魏文侯向周天子求立為諸侯,得到周天子的準予。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冊命田和為齊侯,正式列名于周朝正室,開啟了田齊165年的基業。至此,齊國的姜姓呂氏政權完全由媯姓田氏所取代,史稱田氏(陳)代齊。
在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呂氏祭祀斷絕,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此時也正式進入戰國時代,齊國為“戰國七雄”之一。
結語:
從公元前672年陳完入齊,改陳為田,在齊國扎根發展,到九世孫田和在公元前386年正式被周天子封為諸侯結束,田氏取代姜姓齊國經歷了286年。到田完的是四世孫田無宇時,才打下了田氏代齊的基礎,可以說田氏取代呂氏政權的時間和經過,比起韓、趙、魏三家分晉要更為艱難,畢竟三家分晉要比“一家吞齊”容易很多。
文/歷史紫陌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