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學者靠作品說話
許錫良
那種靠自吹自擂,靠權貴提拔,靠領導賞識,甚至靠學生吹捧而得來的名聲都是靠不住的。蘇格拉底和孔子都沒有親自著述,但蘇格拉底和孔子又有不同。
蘇格拉底完整的敘述都在柏拉圖的對話錄里面,其思想光芒是不言而喻的,但凡讀過柏拉圖的對話錄,都會對蘇格拉底的思想肅然起敬。其思想的原創性,嚴密邏輯性,敘述的流暢性和連貫性,整體上表現出一種開放和自由的氣勢,為后人不斷超越前人,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因此到亞里士多德的時候,他就說: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
蘇格拉底的思想有幾點是值得特別提示的:
一、思想的終極價值是追求真理;
二、真理并不掌握在老師和其他權貴手里,只掌握在神手中;
三、無論什么人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
四、我們永遠只能無限接近真理,但不可能真正的完全掌握真理;
五、無限接近真理的方式,只能夠是自由、平等、開放的,永無止境的探索;
六、神是宇宙的尺度,人是萬物的尺度。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尊重人是學術研究的終極標準。有了以上這幾點,才能形成真正的大學精神,才有一種自由、開放、平等的學術傳統。
但孔子在《論語》里面的敘述都是只言片語,前后都是沒有連貫的,更缺乏背景的交代。更可怕的是這部簡短散亂的語錄文本是孔子死了以后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才慢慢剪輯而成,所以這部語錄《論語》經無數人的手,有無數的版本,真假難辨??梢哉f,孔子就是他3000弟子吹捧出來的,孔子一生沒有真正的著作,一部《詩經》是他刪掉了2700多篇詩留下來的,一部魯國編年歷史《春秋》被他改得面目全非。自己沒有創作也就罷了,別人創作好的也被他刪掉了。而且刪掉的標準就是他自己定下來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但如此,他還留下了一個遺訓: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自己沒有創作也就罷了,還不允許后人有創作。一個自己沒有創作著述,還不允許別人有創作的人,經過2000多年竟然被搞成了“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這個民族的命運也就定了。
因為有了孔子的教訓,所以我在評判一個學者價值的時候,只看他的著作,他必須用著作來證明自己。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有效辦法可以證明自己,而且著作必須確保是他本人撰寫的。一個學者,除了他的著作能說明他的價值成就之外,再沒有別的標準可以衡量他的價值了。
2017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