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治癲癇秘方(方8首)

治癲癇秘方

80.1 止痙除癇散

【來源】彭靜山,《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生龍骨、生牡蠣各60克,紫石英、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生石膏、滑石粉各45克,生赭石60克,桂枝15克,降香、鉤藤各60克,干姜、大黃、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貯瓶備用,勿泄氣。成人每次服5克,日服2~3次。小兒3歲以內可服0.5~1克,5~10歲可酌加至2克。須連服1~3個月,不可間斷。

【功用】鎮痙止痛。

【方解】癇癥(俗名羊癇風),發作時大多尖叫一聲,突然不省人事,或吐白沫,四肢及軀干強直或扭曲。病因多系五臟為病,肝風內動,痰濁中阻,而旁及陰陽維蹺督諸經。《內經》云:“二陰急為癇厥。”其癥常猝然昏仆,僅一、二分鐘或稍長即蘇醒,醫生多不及見,而無法區分屬何種癇癥,內屬何臟。成人每因驚恐或氣惱而見,兒童患此癥則得自先天。雖無生命危險但終身不能擺脫。發作間隔長短不定,尚無根治方法。

根據肝、肺、心、脾,腎五臟為病,旁及陰陽維蹺督諸經,牽涉甚廣,治須兼顧。此方以鎮痙為主,多用金石藥:龍骨入心、腎、大腸,肝經,能澀腸益腎,安魂定驚;牡蠣澀腸補腎;紫石英重鎮潤心補肝;寒水石由結晶性碳酸鈣而成,瀉熱降火;赤、白石脂重鎮收澀;石膏瀉胃熱;滑石利竅解肌;赭石生用養血氣,入肝與心包二經,治血分之病;降香為香木類,有芳香健胃之功,可防止礦物藥傷及胃氣;以上多金石重鎮之藥,故加桂枝解肌調營衛;鉤藤熄風定痙,干姜通脈回陽;金石之品,不可久留體內,故用大黃之走而不守,蕩滌腸腑,使藥排出體外;又加甘草和諸藥而解百毒。縱觀全方,質重鎮逆入臟腑經絡,故可止痙除癇。久服方能生效,切不可間斷,若因獲效而停藥,則易復發。

【主治】癲癇,適用于各種癇證(俗名羊癇風)。

【療效】一般能連服1~3個月,療效頗佳。

【附記】本方多用金石之藥,易損心智,故小兒患者應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80.2 柔肝益腦湯

【來源】薛盟,《益智健腦效驗方精選》

【組成】淮小麥30克,丹參24克,炙甘草、石菖蒲各9克,茯神、天麻各12克,炒棗仁、白芍、當歸、枸杞子各15克,郁金10克。

【用法】每日1劑,上藥先加冷水適量,浸泡40分鐘,再煮,沸后文火煎30分鐘,倒出藥汁,復加水煎取汁。然后將2次藥汁混合均勻,分早、晚2次溫服。

【功用】柔肝安神,滌痰通瘀。

【方解】情志為病,悉當責之于肝。郁之輕者為痰,重者為瘀。痰瘀同源,蒙蔽清竅,以致神志失常,心神煩躁恍惚。古代所稱肝主謀慮,心主神明,腎主伎巧,就精神頭腦病變而言,實應以腦為代表。腦為髓海,屬無神之府,系主宰人體一切感官及思維活動的中心。正如《簡易方·五常六論》所說:“髓者,精之根,命之元也。精者,血之本,神之苗也。萃五味之英,集五氣之和,融結而為之。”所以治肝即治腦,在治療概念上,同出一轍,并無二致。

本方由仲景之甘麥大棗湯加味而成。方中大棗改用棗仁以增強藥效,取其安神之力獨專;以丹參、當歸、白芍、枸杞子養血調肝;天麻熄風鎮痙。茯神寧心定志;復佐石菖蒲、郁金祛痰寬中,共奏輕柔甘緩之妙。

【主治】癲癇,癔病(精神憂郁癥),更年期綜合征,不寐癥。

【加減】心腎不交之虛煩失眠,加肉桂、川黃連、琥珀;癇證目睛上吊,加決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鉤藤;神昏厥逆,加天竹黃、制膽星;肝陽上亢眩暈,加夏枯草、生石決明;心虛胸悶心悸加青龍齒、甘松;氣虛加黃芪、黨參;陰虛加生地、沙參。

【療效】屢用屢驗,堅持治療,效果甚佳。

 

80.3 癇靈湯

【來源】張海峰,《豫章醫萃——名老中醫臨床經驗精選》

【組成】蚤休15~30克,膽南星6~10克,炒竹茹6~10克,僵蠶10~20克,川貝母10~20克,石菖蒲15~30克,郁金10~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熱化痰,涼肝止痙。

【方解】方中蚤休入心肝經,清熱涼肝定驚;石菖蒲豁痰開竅;膽南星、竹茹、川貝母清熱化痰;郁金清肝涼血、行氣解郁;僵蠶祛風解痙化痰。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涼肝止痙之功。

【主治】癲癇。

【加減】如見痰多者,加天竹黃、枳殼、鮮竹瀝等;熱甚者,加黃芩、梔子、青黛;心神不寧者,加琥珀、朱砂;發作頻繁而抽搐甚者,加地龍、全蝎;脾虛者,加茯苓、陳皮。

【療效】屢用皆效,一般服10劑見效,50劑以上可愈。

 

80.4 治癲癇方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驗輯要》

【組成】荊芥8克,全蝎、僵蠶、浙貝母、橘絡各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丹參、黃芪各15克,蜈蚣2條。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每次服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小兒減半量。

【功用】益氣祛痰,鎮癇安神。

【主治】癲癇。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甚佳。

【附記】筆者臨床應用,方中全蝎、蜈蚣,均共研細末,兌服。驗之臨床,多獲佳效。又附:治癲癇民間驗方二首:

(1)未開眼黑狗仔全只。放瓦筒外包黃泥糊,炭火烤至小黑狗干炭,研細末,放瓶中打地氣,分幾次用黃酒送服。一般壯者不服此方。

(2)黃豆2500克,地龍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5000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每次食黃豆一握。功能鎮癇安神,故用之多效。

 

80.5 治癲寶丹

【來源】任繼學,《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白花蛇頭3具,玳瑁20克,郁金25克,天麻15克,天竹黃30克,真沉香10克,膽南星、白芍各15克,清半夏、全蝎各10克,蜈蚣5條,天蟲15克,牛黃1.5克,麝香0.3克,琥珀、西紅花各5克,動物腦(豬或羊)一具。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每服5克,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用】調整陰陽,鎮靜安神,協調臟腑,開竅定癇。

【主治】癲癇經常發作、頭暈,發則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甚則神呆,舌紅苔薄白,脈沉弦。

【療效】臨床屢用,多收良效。

【附記】蟲類藥性走竄,易傷正氣,故中病即止,不宜久用。

 

80.6 加味抵當湯

【來源】印會河,《中醫內科新論》

【組成】水蛭12克,虻蟲9克,桃仁12克,大黃、蟅蟲各9克,地龍15克,僵蠶9克,全蝎6克,蜈蚣2條,花蕊石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化瘀活血,祛風通絡。

【方解】方用水蛭、虻蟲、蟅蟲、地龍、僵蠶、全蝎、蜈蚣化久瘀以定風;桃仁、大黃行瘀通便;花蕊石化瘀鎮痙。

【主治】外傷癲癇,有腦外傷史,發則昏旋倒仆,抽搐強直,口角流涎,或時有叫號聲。舌紅苔膩,脈弦數,大便干。

【療效】臨床屢用,確有一定效果。

 

80.7 龍牡愈癇湯

【來源】王季儒,《肘后積余集》

【組成】生龍齒、生牡蠣各12克,石決明30克,全蝎6克,僵蠶10克,鉤藤12克,節菖蒲、天竹黃各10克,桑寄生30克,威靈仙、清半夏、廣皮、旋覆花、代赭石、川郁金各10克,生白礬1.5克,牛黃抱龍丸2粒(分吞)。

【用法】水煎取,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鎮肝熄風,化痰開竅,宣通經絡。

【方解】方用生龍齒、牡蠣、石決明、赭石鎮肝并化老痰;全蝎、鉤藤、僵蠶、熄肝風而止痙攣;天竹黃、法半夏、廣皮、旋覆花、九節菖蒲、川郁金、白礬均為化痰開郁之品,桑寄生,威靈仙疏通經絡以助全蝎、鉤藤之力;牛黃抱龍丸清熱豁痰、熄風開竅,此丸本為治小兒驚風之劑,配合湯劑內服,大人,小兒皆可服用。用治癲癇經久不愈者,療效頗佳。

【主治】癇證(俗名羊癇風)。經久不愈者。

【加減】大便燥,加礞石滾痰丸2~3粒(同煎);肝熱,加龍膽草10克;體弱心氣虧者,加茯神12克,遠志10克或加黨參10克。

【療效】臨床屢用,效佳。但病初愈,仍須長期服用丸劑(龍牡愈癇丸)鞏固療效,至3~5年不犯,方為痊愈。

【附記】附龍牡愈癇丸:生龍齒、生牡蠣各30克,石決明、珍珠母各60克,全蝎、鉤藤、膽南星、天竹黃、旋覆花、赭石、川郁金各30克,生白礬9克,節菖蒲、清半夏、廣皮各30克,朱砂、琥珀各20克,人工牛黃5克,冰片5克,麝香2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重,早晚各服1丸。

 

80.8 癲癇清腦湯

【來源】方寶華,《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石決明(先煎)、紫貝齒(先煎)、龍齒(先煎)各30克,玳瑁6克(先煎)、天麻、川芎、郁金、麥冬、靈芝草各9克,天竹黃、生地、蚤休各12克,坎炁1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相隔6小時服1次。服藥期間避免聲響,早臥早起,閑情逸致,忌食禽頭足。10天為1療程。

【功用】平肝熄風,清腦止癇。

【方解】癲癇之病,多見驚、痰、火、瘀等因,然其每易衍化致“風”,貽害愈盛,臨床則出現昏厥、吐沫、抽痙三大癥狀,尤以抽痙為著。其病性頑劣好發,發則動耗五臟之氣,日久致使機體代謝低落,體元能量不足,無以灌溉正氣,諸髓匱乏,腦之代謝失償,日益消耗,故以主“虛”。其病先在脾、心、肝、腎,至終在于“腦”。近代學者從其醫理揭示,癲癇之發生與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有關,且有腦電圖可征。機理既明,方氏法宗經旨“補不足,瀉有余”遂訂癲癇清腦湯。方中藥選石決明、玳瑁、天麻平肝熄風;天竹黃、郁金化痰通心;川芎消瘀血、調眾脈;蚤休清熱定驚,佐以龍骨(齒)、貝齒更益安神鎮驚,配合生地、麥冬滋陰又降火;靈芝取天地之鐘秀、坎炁乃先天之余氣,為補五臟諸虛之圣藥,共奏平肝熄風、化痰通心、瀉火散瘀、鎮神定驚及療諸虛,以達清腦補正、止驚定癇之功。

【主治】癲癇(小兒與成人原發性與續發性)以及肝風病癥,腦系疾患等。

【加減】凡目視肢顫,加羚羊角或龜板(去玳瑁)以清風潛陽;苔膩、嘔惡,加半夏、代赭石(去生地、麥冬)以導痰降濁;溲便失禁,加益智仁、仙靈脾強腎轄竅;心煩躁動,加芩連以瀉火清心;膽怯少寐,加山梔、棗仁以安膽寧神;眩暈,加沙苑、枸杞子以養腎涵肝;少食納呆,加枳梔、術(去蚤休)以運脾生化;便秘加錦紋大黃或胡桃肉以通腑、潤導。

【療效】臨床屢用,頗見效驗,堅持調治,始收全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六:生龍齒生牡蠣各12g石決明30g全蝎6g僵蠶10g鉤藤12g節菖蒲天竹黃各10g桑寄生30g威靈仙清半夏廣皮旋覆花代赭石川郁金各10g生白礬1.5g :鎮肝熄風,化痰開竅,宣通經絡 :癇證(俗名羊癇風),經久不愈者。
從痰論治小兒癲癇
陳?超名老中醫經驗輯要
周仲瑛丨中風治法方藥簡介
癲癇、羊角風,這是風邪作亂!一張方子,風定了,人靜了,請學習
(二十五)癲癇大全——外傷成癲,摔傷致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耒阳市| 营山县| 普定县| 泊头市| 怀宁县| 高平市| 六枝特区| 台前县| 建宁县| 中西区| 天津市| 资兴市| 屏东市| 江都市| 天峨县| 台江县| 呼伦贝尔市| 晋城| 秭归县| 平安县| 邳州市| 蓬溪县| 黔东| 进贤县| 威远县| 都江堰市| 红桥区| 朔州市| 左云县| 南安市| 蒙城县| 枝江市| 淅川县| 江永县| 华容县| 雷波县| 鹤峰县| 木里| 唐山市|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