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兒蛔蟲癥秘方
26.1 使香消積湯
【來源】吳逸華,《上海中醫藥雜志》(9)1988年
【組成】使君子、檳榔、神曲、白芍、榧子、川楝子各8克,山楂肉、茯苓各10克,烏梅3枚、木香6克。
【用法】上藥以溫水2碗半浸泡半小時后,文火濃煎至半碗,于半饑飽時溫服。嬰兒可分數次服完。一般連服3天。
【功用】理氣止痛,驅蟲消積。
【方解】蛔蟲癥一般既有蟲積,又有脾虛。故方中以使君子、榧子為驅蟲藥,其性平味甘,能消積除疳、殺蟲而不礙胃;木香行氣止痛、溫暖脾土、通暢氣機;烏梅安蛔;川楝子理氣止痛殺蟲;神曲、山楂等消食和胃導滯;茯苓滲濕健脾;白芍緩急止痛;更取大黃清下陳積之功,使蟲邪排出體外,腑氣得以通暢。全方攻補兼施,藥性平和,殺蟲不礙胃、祛邪不傷正。故用之頗見效驗。
【主治】小兒蛔蟲癥。
【加減】驅蟲為主且大便不溏者,加大黃6克(后下),川楝子易苦楝根皮6克;便溏或瀉下完谷不化或大便次數增多,加石榴皮8克;疳積患兒加疳積草10克。
【療效】一般服藥3劑后腹痛解除,排出大量蟲體或糞檢蟲卵轉陰。治療278例中,治愈243例(占87.41%);有效33例(占11.87%),無效2例。近期有效率達99%以上。
26.2 使君子湯
【來源】曹旭,《陜西中醫》(10)1988年
【組成】使君子肉(微炒)、苦楝根皮、陳皮各9克,檳榔15克,木香、枳殼各6克,大黃3~6克(后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2次服。年齡偏大者,可連續服2劑。
【功用】殺蟲驅蟲、理氣止痛。
【方解】方中使君子、苦楝根皮、檳榔等均為殺蛔蟲之要藥,有殺蟲驅蟲之功;加大黃乃取其使蛔蟲從大便而下;陳皮、木香、枳殼理氣止痛,通暢氣機,與大黃相伍,可使腑氣暢通,使蛔蟲無容身之所。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殺蟲驅蟲、理氣止痛之功。組方嚴謹,堪可效法。
【主治】小兒蛔蟲癥。
26.3 檳君苦楝湯
【來源】鄭宏閱,《上海中醫藥雜志》(17)1987年
【組成】檳榔50克,使君子20克,苦楝根皮15克,木香6克,枳殼15克,烏梅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小兒減半。連服3天為1療程,服藥2劑未解大便,可用肥皂水50毫升清洗灌腸,以促排蛔。治療過程中有嘔吐脫水者,予輸平衡液。發熱及化驗血象過高有腸道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功用】驅蟲安蛔,行氣止痛。
【方解】方中檳榔、使君子、苦楝根皮均為驅蟲要藥,配木香、枳殼行氣導滯止痛;烏梅和胃安蛔。諸藥合用,驅蛔安蛔并舉,和胃行氣消滯并存,用之臨床,每獲良效。
【主治】腸道蛔蟲癥。
【療效】治療106例,其中膽囊炎膽管炎型80例,膽囊梗阻型14例,胰腺炎型13例。結果痊愈96例,好轉6例,無效4例。75例服藥半小時后癥狀消失;76例服藥第2劑后排蛔;14例服藥3劑后排蛔;3例孕婦療效滿意,未見不良反應。
26.4 檳榔陳金湯
【來源】張若芬,《浙江中醫雜志》(1)1990年
【組成】檳榔10克,全瓜蔞、茵陳各12克,番瀉葉、陳皮各6克,苦楝根皮9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濃煎至150~200毫升,熟豆油20毫升送服。每日1劑,上述藥物劑量可視患兒年齡及體質狀況增減。若發熱可予慶大霉素(常規用量);嘔吐不能口服者,改為保留灌腸。
【功用】驅蛔殺蟲、通利大便。
【方解】方中用檳榔、苦楝根皮驅蛔殺蟲;全瓜蔞、番瀉葉通利大便;茵陳、陳皮清利理氣,助番瀉葉等藥通便導滯。諸藥合用,共奏驅蛔殺蟲、通便導滯之功。待驅蟲之后,再進扶正健脾之品,以防攻利傷正。
【主治】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療效】治療13例,年齡3~13歲之間。結果:全部治愈。服藥1劑治愈者2例,2劑4例,3劑4例,6劑2例,1例灌腸1劑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