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提升自我是獲得職業幸福感的源泉
提升自我是獲得職業幸福感的源泉
課堂教學如何改變“以講代學、一講到底”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如何學會給自己的心靈解壓?如何走出分數的桎梏,關注學生的生命及精神成長?當我們厭倦了平淡的教學工作,當我們追求教育理想的激情漸行漸遠,請放下焦灼的心情,漫步書香的世界,靜靜聆聽心靈的呼喚。】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玉祁鎮中心小學為方便教師課余學習和交流,在校園里開設了教師“書吧”。典雅的休閑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讓教師在緊張教學之余,在此舒緩疲憊的身心,切磋教學技藝,他們親切地把這里稱作“溫馨港灣”。本報記者 樊世鋼 攝

  寬容讓內心更強大

  ■江蘇省宜興市城北小學 蔣藝

  學會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接納。《為心靈解壓:一本寫給教師的心理自助書》告訴我們,教師只有學會接納自己,心靈才會得到安寧,生命的尊嚴與價值也才能得以體現。

  最近,我讀了《為心靈解壓:一本寫給教師的心理自助書》,它像一個國宴大廚一樣,循循善誘地指導我們調制快樂的心靈雞湯,摒棄心頭的重壓。

  整本書沒有高高在上的理論,沒有毋庸置疑的原則,然而一線教師讀這本書一定會產生共鳴。該書結合典型案例提出問題,用心理學的觀點展開討論,幫助教師進行自我診斷,溫馨地提出調試的方法。

  當面臨壓力與沖突困擾時,我們如何面對?書的第一部“心理調節篇”中用兩只水煮青蛙的故事,來很好地解釋應激的功能。把一只青蛙放進盛滿沸水的鍋里,青蛙會以極快的速度本能地跳出來,這是青蛙的“應激反應”救了自己的性命。而溫水煮青蛙,青蛙會忽視水溫微妙細小的變化,到最后無力跳出熱鍋而死去。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它揭示,突然的變化所帶來的壓力有時并不是件壞事,我們大可不必為此焦慮不安。然而,我們卻需要警惕日常絲絲縷縷的負面情緒,防止出現溫水煮青蛙的情況。只有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放松,方能找到教師工作幸福的密碼。

  在“師生關系篇”——“好學生為什么也會出現問題——克服對學生的認知偏差”中這樣寫道:如果你心中的天平傾向于所謂的好學生,那么,不知不覺中你對學生的認知可能已經發生了偏差,這種認知偏差會影響你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真正稱職的老師,應該胸中有每一位學生,并且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培養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

  書中溫馨的建議讓我記憶憂新:面對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學生,教師在實踐探索中總會留下遺憾。但是如果不接納自己,不能正確對待工作中的那些失誤、遺憾,我們就會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進而煩躁、焦慮、自卑、失落,最終影響工作。在問題的分析中,作者對快樂教師的秘訣做了很好的總結:首先,悅納自我,揚長避短,平靜地接受自己的不足與缺憾,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就會在自信快樂中走向成功。其二,要學會做學生的朋友,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幫助學生發揚優點改進缺點。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正是他們的成長點。

  讀了該書后,我便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實踐使我深知,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接納,才會得到心靈的安寧,最終體現出生命的尊嚴與價值。在我的QQ好友里,有很多是我的學生,他們愿意與我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悲傷,歡樂與煩惱。“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不久我發現,學生對我任教的英語學科的熱愛漸漸地超過了其他學科。

  在“事業成就篇”——“面對委屈與無奈——寬容讓內心更強大”中,作者這樣寫道:在現實生活中,盡管我們都在追求幸福,但覺得幸福的時候卻非常少;盡管我們都想回避委屈,但感覺委屈的時候卻非常多。作者所舉的案例與我曾經的經歷是如此相似。任教畢業班期間,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經常要利用其他學科的時間來復習英語,甚至在雙休日也要求學生來校上課,不辭辛勞地為學生補課,目的只有一個:讓更多的學生升入重點中學。結果卻遭到學生們的強烈反對。一想到這些,委屈的眼淚就會刷刷地往下流……在這里作者用科學的理論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對教師而言,在工作中遇到委屈與無奈,尋求償還以獲得平衡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尋求報復以牙還牙更不利于自己開展教學工作,只有通過自我調節來使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溫馨的建議的確讓我如沐春風,讓我漸漸豁達、釋然。在工作與生活中,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內心獲得自由、平和及快樂。

  那些出自真實、發自肺腑的體悟久久地撞擊著我的心靈……我們教育工作者是多么需要健康、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生、面對工作啊!

  能否設置有價值的“真問題”

  ■北京市平谷中學 徐邦平

  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要講,學生能講的要讓學生講,教師不要代替學生思考和表達。《解密高效課堂》一書用精彩的案例,“披露”了實現高效課堂的途徑和方法。

  《解密高效課堂》結合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從如何實現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和快樂學習三個方面“披露”了實現高效課堂的系列“秘訣”。上學期開學后,我著手把《解密高效課堂》中的思想觀點應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洋思中學前校長蔡林森曾說:教師進課堂的任務不是去講,而是組織學生去學。如何改變“以講代學、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放棄教師的話語霸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和探索,真正地去思考、合作和交流,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熱鬧興奮。

  我在《電表的改裝》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為了激發學生真正的探索欲望,我設計了一個與學生原有認識相矛盾的演示實驗。實驗現象讓學生感到非常驚訝。實驗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出發,但實驗結果卻與學生的預期完全不同,這在學生的認識中造成強烈的沖突,促使學生迫切希望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以這樣一種方式開始這一節課,既激活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求知欲望,又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有了方向——探索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本質。我認為這非常切合《解密高效課堂》所提出的觀點:設計有價值的“真問題”,通過矛盾沖突引領學生進入真實的探究情景。

  這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掌握將表頭改裝成大量程的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方法。我首先介紹了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核心部件——表頭的構造和原理。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自己動手。而我又把自己在測量某電路的電壓和電流時遇到的困難交待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討論和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一提出來,學生便開始埋頭沉思,并著手設計方案。不一會兒,各種各樣的方案出現在了學生的作業紙上,但其中有很多是達不到目的的。因此,我又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隨著討論的深入,同學們的意見逐漸趨向一致。最后我請一名同學展示了他們小組的探究成果。

  課進行到這里,學生對如何用小量程電表測量較高電壓就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礎上我介紹了實際伏特表的改裝方法,并引導學生總結出了改裝伏特表的規律公式。

  這一節課我基本上從“講師”轉變為了“導師”。通過實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家葉圣陶的話:“謂教師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不絕講說,學生默默聆受。”

  珍愛身邊的“小豆豆”

  ■江蘇省鹽城市龍岡小學 黃海軍

  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充滿無限潛能的。教育要關注生命,更要關注生命發展的質量。閱讀《窗邊的小豆豆》,輕松中帶著無盡的思考。

  近日和學生一起讀日本作家、聯合國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女士的自傳體小說《窗邊的小豆豆》,不禁感慨萬千:那是怎樣的一所學校呀?綠葉婆娑的小小校園,電車靜靜,禮堂溫馨,雜草生花;幾十個孩子,雀躍歡聲,笑語盈盈。在這里,我們聽得見一個個小小生命拔節有聲,一如田間的禾苗,欣欣然,勃勃然,搖曳在時光的溪流……

  讀完全書,我不禁被小林校長的執著感動,因他實踐自己的教育目標而傾慕。躬身自問: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關注到自己教育生活的質量?雖然,巴學園是那樣的小,設施是那樣的簡陋,為數寥寥的學生不少還是其他學校的“遺棄生”……然而,它依然是小林校長傾注了全部心血,點點滴滴踐行自己教育理想的美麗花園。

  在那小小的巴學園里,朝霞初升,暮色昏黃,小林校長守護著活潑的生命;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小林校長放飛的卻是教育的理想。他以自己睿智的心靈,豐富的知識積累,親切地面對孩子們生活、學習中的成長困惑。他是在告訴我們,活在當下,就是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天,活出每天的風采和意義,守護一個教育者對自身生命質量的追求。人生在世,時光短暫,不虛度年華,就要從教育工作的當下做起,使人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所作為。我們如果懂得珍愛生命,就應該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有質量,保持樂觀的心態,從容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

  珍愛生命的質量,就要像小林校長一般,靜靜地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欣賞每一株草搖曳的風情。讀著小豆豆的求學經歷,誰不向往那自由隨意的課堂,妙趣橫生的遠足,匠心獨具的運動會?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巴學園——這所僅有四五十個學生的小學,竟有許多的“怪”孩子,甚至包括“幾個患有小兒麻痹癥或者其他殘疾”的孩子。歲月流逝,這些孩子,除了幾個患病早逝之外,其他都在自己喜愛的工作崗位上快樂地生活著。讀著他們的經歷,你會感嘆,他們的生活也許不奢華,但不可否認,那又確實是有質量的。自始至終,小林校長的目光,總是滿含期待,滿含關切。對于特別的孩子,都如普通的孩子一樣看待,給予他們尊重,保護他們幼小的自尊心。因為對孩子生命質量的珍愛,他給一個殘疾的孩子開了一個全校性的運動會,幾乎所有的比賽項目都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所以,幾乎每一項比賽,參賽者都是冠軍。可想而知,這次難忘的經歷會給這個身體殘疾的孩子多大的鼓舞,對他一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啊!

  因為對孩子生命質量的珍愛,作為一校之長,在與小豆豆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竟然認真地聽一個6歲的孩子絮絮叨叨地講了4個小時,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直到講得這顆有著強烈說話欲的“怪味豆”再也講不出新的東西為止。這個驚人的舉動,竟神奇地治愈了小豆豆上課喜歡站到窗邊的毛病,從此以后“竟然能端端正正地坐在最前排的座位上了”。因為對孩子生命質量的珍愛,小林校長才常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呀!”。

  因為對孩子生命質量的珍愛,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小林校長就會問大家:“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那是校長不想讓孩子們偏食,要求孩子們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因為對孩子生命質量的珍愛,每天孩子們都會從自己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課程從來都不是固定的。是的,每一個人的生命是唯一的存在,是基于自己獨特的遺傳基因,基于自己獨特的環境和實踐活動發展而成的。因此,每個人的生命唯一地屬于他自己。正如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人,即便是孿生兄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活動,不同的人生經歷,也會使他們成為不同的人。因此,我們才更要如小林校長一樣,尊重學生,珍愛學生生命的質量。畢竟,每一朵花都裝點著春天,每一株草都有一抹翠綠。

  愛不應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海南省萬寧市南橋鎮中心學校 蔡親國

   一個微笑、一聲贊許、一絲安慰,教師的愛之心不是一個概念,更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具體﹑鮮活的情感和行為。閱讀霍懋征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書,收獲的是感動和思考。

  “我從教60年,沒有丟掉一個學生,他們全都長大成才,我得出一個結論: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許多人問我秘訣在哪里?我說就兩點: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也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真誠的﹑無私的﹑廣泛的﹑一視同仁的。盡管孩子情況不同,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愛的教育下長大成才。”讀著霍懋征老師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霍老師對學生那份濃濃的愛、博大的愛,讓我深受感動。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對每一位學生的愛﹑尊重、理解和期待。她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看作是祖國的未來。正是這種崇高的信念和責任感,使師愛顯示出育人的巨大作用;也正是因為老師愛護學生,才使老師一個慈祥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親切的話語,都會給學生以動力。霍老師不但用博大的愛去關懷每一位學生,還用愛的力量去感化學生,指引和帶領學生走上成長之路。

  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班主任,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孩子的嚴師和良友,用偉大的慈愛去包容每一個孩子,如何做到?我想應該像霍懋征老師一樣,善待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用激勵與賞識的眼光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點滴進步。我班的賀登奧同學學習基礎差,不守紀律是常事,提起他全班同學都“咋舌”。一次大掃除他埋頭苦干,哪里有臟活重活就在哪里干,累得滿頭大汗,不喊苦,不說累……看到這一點,我的心為之一動,在全班同學面前以實據理表揚,同時希望賀登奧同學在學習上也能像今天的勞動一樣“肯下工夫”。其他學生也都不由自主地為賀登奧同學鼓掌,最后在我的倡議下,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如何在學習上幫助賀登奧。經過一學期努力,賀登奧的學習趕上來了,教室衛生、清潔區衛生在賀登奧的榜樣引導下,總是打掃得干干凈凈,再也不用我操心。上學期伊始選班干部,全班同學一致同意推選賀登奧為班里的勞動委員。

  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就是用心施教,循循善誘。好教師的母愛之心不是一種概念,一句口號,而是具體﹑鮮活的情感和行為。教師的一個微笑,一聲贊許,一絲安慰,都會給孩子心靈以慰籍。

   無拘無束地擁抱自然

  ■湖南省平江縣南江鎮中心小學 房科劍

  大自然是兒童天生的“伙伴”,能滿足兒童不斷探索的愿望和無拘無束的嬉戲。《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一書告訴我們,遠離大自然的兒童不但難以體驗到身心的寧靜與放松,而且更容易患上肥胖、抑郁癥、注意力缺損等疾病。

  有許多網友給我來信說,孩子患多動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師管不好,做家長的也沒辦法,希望我給個良方。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推薦他們看美國專欄作家理查德·洛夫的新書《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這本書能夠讓讀者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這是一本帶給我極大震撼的書。以前,我帶著兒童做親近自然的游戲活動,主要采取美國約瑟夫的案例,七八年來,自以為是一個小小的戶外活動導師了。我每年都會設計諸如野外放風箏、農活體驗、河灘野炊、采摘野果、探尋植物的秘密等一系列讓本地民眾稱贊的活動。我的目標是讓孩子喜歡上大自然,并且為我主持的文學社團添加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寫出新鮮的文章。

  直到看過《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一書,我才發現將親近自然的目標定位在學校延伸教育上是多么的渺小。該書列舉了大量數據和例子,說明全球的孩子都不再喜歡走進大自然,他們只喜歡有插座的房間,看看動畫片,上網聊天打游戲。即便學校或者家長想帶孩子走進自然,他們的手里依然拿著個游戲機。他們對眼前富有生命力的美景漠不關心,更別提喜歡了。

  更令人心焦的是,現在各種媒體和教科書里的文章,不斷渲染著環境惡化、瀑布斷流、地震海嘯、火山泥石流、工廠污染、動物滅絕、猛獸與村民搶地盤等讓成人都覺得觸目驚心的話題,叫這些還沒好好接觸大自然的兒童們怎么喜歡去林間呢?他們愿意花這么多力氣去接觸這個毫無感情的世界嗎?

  在中國,隨著孩子受關心的程度越來越高,每一個家庭都不敢讓“寶貝”獨自走進“危機重重”的自然,擔心蚊蟲蛇獸。人類毫無半點愛心地肆無忌憚地侵占著自然的疆域,在城市里雖有人工的綠化區,卻不能讓孩子爬爬樹打打滾,任意親近它們。無論是接近自然的鄉村孩子,還是只看到那些人工自然景觀的城市孩子,他們就這樣與大自然疏遠了。一個長期與爸爸媽媽接近的人有時都會與家人反目,你能夠指望一個沒有接觸過自然的兒童在長大后會關注自然、保護自然嗎?

  作者在后面幾章仍在探尋走進自然的機會與希望,對帶孩子到自然中去做些什么事情,提出了許多有趣的活動方案。讀罷此書,我對以前做過的活動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我仍會帶著孩子走進林間溪邊,但我不會刻意去指導孩子們做什么不做什么了。

  這本書告訴我,孩子天性是愛玩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伙伴,是無所不包的老師。孩子們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會完全放松自己,尋找快樂,他們會發現大自然的奇妙,會感受大自然的安靜。遠離自然的孩子會患上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肥胖等癥狀,而大自然會引導兒童不斷深入林間溪邊,讓兒童有了探索的愿望,能夠安靜地凝視,能夠無拘無束地擁抱自然。孩子在大自然中,一切行為都是源自他和他的伙伴,所有的快樂都是他們的。這樣的玩耍比有指導的運動,更會持久地影響孩子,從而變得自信。至關重要的是,他們從小認識到了一個真實的自然,懂得了敬畏生命和自然,長大以后,他們沒有理由不愛著這個與人類共呼吸的自然世界。

  傾聽“小野獸”的心聲

  ■福建省三明市三鋼(集團)第三幼兒園 林群

  當孩子們的棱角被打磨平了,當他們都變成“鵝卵石”的時候,你也就很難分清他們是誰了。《我和我的那些小野獸》告訴讀者,成人不需要那層盔甲,不需要讓孩子把教師神化……

  近期看了一本書《我和我的那些小野獸》,我一直以為像書中那樣的森林幼兒園是稀少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粘巴達的幼兒園自然資源豐富,帶給孩子無窮的樂趣,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園的老師是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來與孩子們相處的。這使我不得不感到驚訝。也許是社會傳統,也許是教育體制,也許是生活習慣,我已習慣對孩子說你不能做什么,你應該怎么做,卻幾乎從來不曾對孩子強調過你能做什么!我站在一個比孩子們更高的平臺,俯視著他們。這種俯視被我們看作是長輩對晚輩的關心與愛護。

  但是,當我看到粘巴達與孩子們對話的這一刻,突然發現,孩子們已經有一個等級社會——他們的家,那里有他們的長輩、親人。而來到幼兒園,他們需要的是朋友,是交流的對象,是合作的伙伴。在此之后的某個下午,我嘗試著帶著甜美的微笑對班里最安靜的小姑娘說,“你愿意幫我把玩具整理好嗎?”她愣住了,隨即眨了眨漂亮的眼睛,欣然答應。整理好玩具后,我向她表達了謝意。令我意外的是,她主動對我說,“老師,你以后整理不完的時候請叫我。”然后羞澀地跑開了。突然間,我感受到了不可思議的美妙。原來教育需要彼此間的平等,而孩子們也在享受被需要的愉快。

  我們常常覺得教會孩子們更多的知識、道理才是老師的天職。其實不然,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同于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固然重要,可是對于還處在幼兒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潛力的挖掘。并且,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不需要那層盔甲,不需要讓孩子把老師神化,老師高高在上完美無缺的形象只會讓孩子覺得你高不可攀,不能親近。我們需要的是活力,是生命力,是創造力。盡量表現出“人”的一面,孩子氣的一面,有喜怒哀樂,甚至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以真心、愛心和耐心來感動他們。我們的幼兒園在課間總是充滿了孩子們的嬉笑聲。老鷹抓小雞、滑梯、追逐都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而在這時候,老師經常站在一邊調節秩序、保護孩子的安全。這本書讓我體會到,那些“小野獸”們需要的不僅是一個老師,而且是一個大齡玩伴。

  粘巴達的森林幼兒園會根據時間來調整每天孩子的活動。周一一般是手工課,周二和周三要么是看一場電影,要么是參觀博物館。周四去公園進行活動或是去游泳館,周五早上大掃除。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們也是有任務的,老師對每個人的區域進行了責任制的規劃。午飯后,伴隨著老師彈奏的吉他聲、孩子們的歌聲,就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周末。

  也許許多家長、老師不會贊同這種生活方式,覺得這樣的生活,孩子們怎么可能會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呢?我們不妨深入思考,基本知識的普及已經包含在電影與博物館中,動手能力的提高體現在手工與勞動里,團結互助也體現在各種活動中。這難道不比單純的知識教育更難能可貴嗎?

  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的。保持真性情的狀態能讓我感覺到呼吸的自由與自己的本色位置,在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商業化的氣息無處不在,我希望的是老師們秉承一顆自己的心,為孩子們的成長做出一點貢獻,即使不是無私,那么至少也不能自私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成功秘密--肯定自己就是成功的開始
李鎮西:教師應該有怎樣的生命狀態?
李鎮西:教師應該有著怎樣的生命狀態?
19讓師生和諧成長——對話周玲校長
真正的教育,就是老師與孩子的生命成為一體!
激情工作 詩意生活 享受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铜山县| 濮阳市| 深水埗区| 青田县| 榕江县| 丽水市| 余干县| 长武县| 醴陵市| 陕西省| 秦皇岛市| 日喀则市| 舒兰市| 潮州市| 余庆县| 丰宁| 金门县| 淮阳县| 南雄市| 大化| 南和县| 四平市| 井陉县| 阳泉市| 武川县| 科技| 彩票| 德令哈市| 木里| 襄汾县| 囊谦县| 东兴市| 板桥市| 白朗县| 石屏县| 偃师市| 泰安市| 福清市| 靖宇县|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