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座位編排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的座位編排是否科學、合理、有效,將直接決定著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于打造良好的班風班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筆者調查發現,目前由于業界內缺乏規范性和指導性的的約束機制,致使教室內小學生的座位編排還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現狀,具體表現在:
一、座位編排簡單化。學生的座位編排其實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良好的座位編排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且能起到很好的育人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教師對座位編排工作的意義認識不足,往往做起來顯得過于簡單化,這不僅弱化了座位編排的有效性,而且有可能傷害學生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損壞優秀班集體的形成。如有的教師單方面按小學生身高編排座位、有的單純按成績編排、也有的按小學生性別編排,往往重視了一方面因素而忽視了另一方面的因素,缺少統籌兼顧,全面考慮問題的做法,如一位教師在按身高編排座位時卻忽視了個別同學的視力問題,有的按學生性別編排卻沒有照顧到學生性格特點,致使同桌兩人互不搭話,矛盾重重,心理負擔重,影響學習與生活。
二、座位編排隨意化。由于教師對小學生座位編排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不分時間和地點,全憑自身的性情安排學生座次,自由度較大,泯滅了座位編排在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性,如有的教師在座位編排上采取放羊式,任由學生自由抉擇;也有的采取簡單的一刀切式,或男女分開,或高矮次序,或成績好壞,在時間上要么調整的過于頻繁,要么常年固守不變,缺乏全面的分析與思考,把學生看成是一件可由教師任意擺布的物品,缺少對學生最起碼的尊重,而現在的學生自主意識大都比較強,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也有對事物獨特的看法。我們許多班主任常忽視了這一點,在班級事務中獨斷專行,“我讓你和誰同桌,你就和誰同桌,你的想法要保留,我自有我的用意和安排。”這樣的做法不僅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生往往是敢怒不敢言,此種座位調整帶來的后果是可想而知。
三、座位編排人情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腐敗現象漸漸滲透到校園的每一角落,一些家長通過托人情,找關系、送禮請客等不正當方式,要求班主任為其子女安排所謂的人情座,滿足個人的要求,當然對于那些身心有特殊缺陷和疾病的小學生,是無可厚非的,但一些家長不管自己孩子的特點,單方面提出要求,如靠前排,坐正中,一定與誰同桌等等,無視他人的利益,這些都是絕對禁止不能提倡的,如我班有一個男孩身高出眾,其母卻要求教師安排在前排就坐,當問起原因時,回答是為了讓教師更好的監管,不僅影響了別人視線,而且其好動特點很具破壞性。
四、座位編排歧視化。一些教師把座位編排當成一種變相體罰學生的手段,當我們走進教室時,常常會發現這樣一些現象,在某個角落里會離群的獨坐著一個小學生,當我問及他時,同學們都說他是不受老師歡迎的學生,乍一看去好似被打入了冷宮,這些小學生往往在上課時,要么不停地做一些小動作,要么發出一些怪聲,或許是感覺孤獨,或許她在對抗老師對他的不公平待遇,竭力想引起引起大家對他的注意。還有的教師按成績優劣編排學生座位,讓那些成績好的同學,隨意挑選自己的座次,相反對那些成績差的同學往往是沒有挑選的資格,常常分散在教室的各個角落里,他們表現出一種自卑,焦慮和不安。更有甚者,一些教師專門把那些問題學生編排到到一起,他們的桌位橫七豎八的擠在在一起,常常給班級制造很多小麻煩。
針對以上問題,作為一名班主任,那么如何才能科學、合理、有效的為學生編排好座位呢?我認為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好壞、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成長環境等因素,再統籌兼顧,優化組合,適時調整,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具體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堅持公平原則。眾所周知,教育公平是社會最大的公平。作為踐行教育公平的教師,首先應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杜絕搞關系座、人情座、一個班級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個班級的學生,他們的家庭出身、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基礎有好有差,接受能力有快有慢,與老師的關系可能也有親疏之別。但是,班主任在編排座位時必須堅持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原則,不能把好的座位留給高官、富商的兒子,也不能把前面的座位只安排給成績好的或與老師親近的學生。 這樣,學生在受到民主、平等觀念的熏陶的同時,才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公正可親。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才能言出令行,在家長和學生中才能享有威信。反之,一個班級的座位編排,如果潛規則盛行,那么,長期下去,必定邪氣橫生,正氣不揚,從而導致紀律松弛,管理混亂,整體環境惡濁。
二、尊重學生人格。在編排座位時,教師要不偏愛好生,不歧視有問題的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心里素質及所處的家庭環境。對于那些本身學習壓力就大、性格比較脆弱、家庭悲劇、童年不幸等有心理缺陷的學生,若是因為排座而感到不適,就會產生心理壓力、自卑感,感到教師、同學在歧視、忽略他們,以致產生厭學、自暴自棄的情況,影響學習以及個人成長。所以,教師在編排座位時,要讓這些“特殊”的學生心里上得到尊重,最好多征求他們的意見:愿意和誰同桌,喜歡哪個位置,希望和誰一個小組等等。在排座位時就盡量按學生的要求去滿足他們,如果哪些有不合適的或不能滿足他們的就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這樣尊重學生的意見來排座位,他們往往會覺得受到了尊重和重視,在這種情緒中各方面的積極性都會提高,就更有利于我們的教學和工作。所以在每次排座位時,綜合考慮每個人的看法,會使座位編排的更合理,符合更多人的要求。
三、采取互補方式。編排同桌座位應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比如有的好動、有的好靜,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內向,有的愛好廣泛、有的生活范圍狹小,有的心胸寬廣樂于助人、有的心胸狹窄比較自私。要注意不同氣質、性格和能力的學生之間的搭配,使其能夠互補、互助,發現和矯正個性上的缺點,促進心理健康。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不能將氣質類型極端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即不能將兩個同為膽汁質或同為抑郁質的學生,或者兩個分別為膽汁質、抑郁質的學生安排為同桌,因為這樣不利于他們之間的交流、合作與發展。例如在一次座位輪換中,班上性格最內向的一位男同學和性格最外向、積極上進、樂于助人的女同學換到了一起。在一次課堂提問中發現,這位女同學在舉手爭取回答問題機會的同時,不忘用另一只手抓著同桌的胳膊,幫助不敢舉手的同桌舉手。看到這一幕,我激動的心情油然而生。在以后的座位輪換中,便有意識地將她們兩個調到一起,以便于讓這位性格內向、不敢在班上發言的同學得到有力的幫助。經過努力,那位性格內向的同學開始在班上發言了,他的學習成績也逐步提高了。這個案例給我們以啟示:在座位編排中,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采用適合他們性格互補、有助于他們共同發展的方法編排座位。這樣的座位編排方法可以使同學之間相互了解、增進友誼、取長補短,并為建立良好的班風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奠定基礎。
四、適時調整座次。學生座位編好后,不能有一勞永逸的懶惰思想,要實行動態管理,要根據學生的變化,適時地重新排列組合,定期進行整體流動,以全面調整學生的視聽方位,擴大學生的交往面。但又不能過于頻繁,輕率隨意,那樣會無端造成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猜測、議論,影響大家的心情,給人一種潛規則的感覺。況且座位調整過于頻繁往往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缺少安全感,同時帶來情緒上的不穩定,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調整學生座次要有計劃性,一般以一個月為宜,最長的座位編排,最好不超過兩個月,因為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身心變化都是很快的。周期過長,會滯后于學生的成長。
總之,座位編排,事情雖小,但影響甚大。班主任只有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真誠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綜合考慮小學生的多種因素,積極探討科學編排座位的藝術,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座位編排的有效性,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愿望,又能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