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之歌——
肺居上焦為華蓋,宣發肅降朝百脈,
主氣利水司呼吸,嬌臟合皮病鼻塞。
肺是我們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而肺經又與各經絡之間有聯系,而且肺經對人體有很大的作用。
《黃帝內經》上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也就是說,肺相當于一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說肺居上焦為華蓋。是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肺通過口鼻直接與外界相通。肺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襲,故在五臟病變中,僅肺有表證。肺不但易受邪侵,而且又不耐寒熱。肺體本清虛,其質嬌嫩,不能容納絲毫異物,否則會引起咳嗽等癥。故曰:“肺為嬌臟,寒熱皆所不宜。太寒則邪氣凝而不出;太熱則火爍金而動血;太潤則生痰飲;太燥則耗精液;太泄則汗出而陽虛;太濕則氣閉而邪結”(《醫學源流論》)。可見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畏寒、畏熱、惡燥、惡濕。肺喜清潤而苦溫燥,喜輕靈而忌重濁
生理上,肺臟清虛而嬌嫩,吸之則滿,呼之則虛,為臟腑之華蓋,百脈之所朝會;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從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為病;其他臟腑病變,亦常累及于肺。簡而言之,肺位最高,邪必先傷;肺為清虛之臟,清輕肅靜,不容纖芥,不耐邪氣之侵。故無論外感、內傷或其他臟腑病變,肺而發生咳嗽、氣喘、咯血、失音、肺癆、肺痿等病癥。若嬌嫩之肺臟一旦被邪侵犯,治療當以“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為法則,用藥以輕清、宣散為貴。
在中醫當中,肺經是非常重要的,人體各臟器的盛衰情況,必然在肺經上有所反映。另外,我們身體的經脈是從肺經開始的,寅時是肺經當令,即凌晨3點——5點,而正月也是從寅時開始的。這就告訴我們一年真正的開始也是從寅時。我們知道,人體的氣機是順應自然的,所以寅時也正是陽氣的開端。
手太陰肺經經脈的循行路線:
起始于中焦(腹部),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貫穿膈肌,入屬肺臟。從肺系(氣管、喉嚨)橫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側,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橈側下行至寸口(橈動脈搏動處),又沿手掌大魚際外緣出拇指橈側端。其支脈從腕后橈骨莖突上方列缺穴分出,經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橈側端。脈氣由此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主要表現為胸部滿悶,咳嗽,氣喘,鎖骨上窩痛,心胸煩滿,小便頻數,肩背、上肢前邊外側發冷,麻木酸痛等癥。
1、肺經原穴——“太淵穴”,補氣效果極佳。對于身體虛弱、氣不足、講話有氣無力、面色蒼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尺澤穴” 合穴
在肘區,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緣凹陷中。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鍵,健的外側凹陷處即是此穴。)
主治:①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等肺系實熱性病證;②肘臂攣痛;③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等急癥。還能治高血壓,是補腎要穴。
口訣: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瀉兒驚風,肘臂攣痛局部病。
3、“孔最穴”郄穴
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7寸,尺澤與太淵連線上。
主治 ①咯血、鼻衄、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②肘臂攣痛;③痔血。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舉,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關節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線輕敲肘關節下三指寬處的”孔最穴“,咳嗽嗓子干,肺經堵塞者此處有明顯痛感。對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體炎效果不錯,還能治痔瘡。
口訣:咳喘咯血咽腫痛,鼻衄痔血肘臂攣。
4、“魚際穴”——在第一掌骨中點的赤白肉際處,肺有疾時按揉此處也會痛感明顯,可治咳喘。(小孩常揉魚際還能讓他愛吃飯胃口好哦!)
按照”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常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即健脾益肺法。肺氣的推動力量來源于脾胃,補肺氣的穴位有:肺的”原、輸“穴即太淵,或肺的母經脾經的原穴即太白。
5、中府 募穴
在胸部,橫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
主治①咳嗽、氣喘、胸滿痛等胸肺病證;②肩背痛。
口訣:咳喘胸痛肩背痛
6、列缺 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任脈)
列缺穴
在前臂,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長展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
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②頭痛、齒痛、項強、口眼斜等頭面部疾患。③手腕痛。
口訣:咳喘咽痛肺系病,頭項齒痛口眼歪。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里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