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分享了腹背的俞穴和募穴的搭配,其實核心就是中醫陰陽理論在經絡穴位上的應用,大家能理解吧。那么你肯定會說,既然說了陰陽,我們就要說說五行在經絡穴位上的應用了。
五行是組成大自然的五種基本元素,懂了五行你就知道什么是天人合一,這五種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正是有了這五種基本元素,天地萬物才會生生不息,宇宙才會周而復始。五行用在五臟中的對應如下圖,
當然,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五臟,是五輸穴,先讓大家了解一下,輸穴的定義,是十二經脈各經分布于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重要腧穴,即井、滎、輸、經、合。簡稱“五輸”。各經的五輸穴從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稱命名,比喻各經脈氣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
黃帝內經的《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是對五輸穴經氣流注特點的概括。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淺。楊玄操《難經》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處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義也。''用以形容四肢各經的末端穴。
滎:指小水成流。《說文解字》:''滎,絕小水也。''楊上善《明堂》注:''水溢為滎,謂十二經脈從指出已,流溢此處,故名為滎。''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輸:指水流漸大可輸送、灌注。《說文解字》:''輸,委輸也。''楊上善《太素》注:''輸,送致聚也.<>
經:指水流行經較直、較長。《爾雅·釋水》:''直波曰經。''楊上善《太素》注:''經,常也。水大流注,不絕為常。血氣流注此,徐行不絕,為之常也。''用以形容位于輸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指水流匯合入深。楊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為合,脈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氣,故名為合。''用以形容位于經穴之后肘膝關節附近的第五穴。
總結一下
1. 分布位置
十二經脈在肘、膝關節以下,各有稱為井、滎、輸、經、合的5個腧穴,合稱“五輸穴”。
2. 排列特點
從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 指、趾末端;
滎穴: 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
輸穴: 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后;
經穴: 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至前臂、脛部;
合穴: 肘膝關節附近。
3. 經氣流注特點
“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靈樞》
經氣依次由小到大,由淺而深。
● 所出為井: 喻作水的源頭,經氣所出的部位;
● 所溜為滎: 滎迂未成大流;
● 所注為輸: 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穴位;
● 所行為經: 水流變大,經氣正盛,運行經過;
● 所入為合: 喻作江河水流匯入湖海,經氣由此深入,進而匯合于臟腑。
4. 五行屬性配屬
“陰井木”、“陽井金”……《難經·六十四難》,
陰經井滎輸經合,木火土金水;
陽經井滎輸經合,金水木火土。
五輸穴配屬五行,如下圖。
陰經對應
陽經對應
各位艾友,有看懂了一點吧;
井穴位置最末端,指甲周圍;可以點刺血祛火;
滎穴位置在手腕或腳腕到手指或腳趾的之間,可灸可刮,也是退熱祛火的。
輸穴位置在手腕腳腕附近;而且對應臟器的陰經都是原穴(下節課要分享原穴的知識點)
下面的經穴;合穴你們來總結吧(作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