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藥有藥性,穴有穴性”,穴位是中藥,經絡是藥房,我們一直希望,每個人能借助艾灸啟動身體自愈力,做自己的醫生。
做好配穴,是艾灸成功的第一步,配穴就像抓藥,要抓對了,病才容易好。
《針灸精義》中說:“不知穴之配合,猶如巔馬亂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機變生他種危險之狀態?!?/span>
艾灸不配穴,好比關燈走夜路,一不小心就碰壁了。
很多人恰恰難在了這一步,不止是剛接觸艾灸的灸友,許多資深灸友,對于配穴有時也一知半解,也經常有灸友留言詢問配穴的問題。
實際上配穴沒我們想的那么難,只要掌握好規律,絕大部分配穴方法都能輕松掌握,下面這6大配穴方法,如果掌握了,起碼可以應付
1、阿是穴配穴!
任何一個學習艾灸的人,接觸最多的肯定是阿是穴,阿是穴就是我們常說的患處,是疾病發生,產生外在反應的地方。
阿是穴范圍十分廣泛,既包括酸麻脹痛等精神上的感覺,也包括斑點,濕疹,紅腫等肉眼可見的變化,只要出現了就可以稱之為阿是穴。
艾灸阿是穴調理疾病是有中醫理論基礎的,《黃帝內經》很早就提到:“有諸形于內,必形于外?!?/span>
身體得病了,受熱受寒,氣血阻滯等,最常見就是通過阿是穴表現出來,不論什么病艾灸時,首先就是看有沒有阿是穴?
艾灸阿是穴,可由表及里調理恢復疾病,達到緩解乃至根除的效果。
2、就近配穴!
顧名思義,就是在疾病發生的附近選取穴位,因為穴位靠近病灶,往往在艾灸時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比如胃痛時,除了灸阿是穴,我們還可以選取靠近它的一些穴位,如天樞,梁門,中脘等,通常會很管用。
個別敏感重要部位,如心臟區域,因為本身不推薦直接艾灸,也就不適合就近取穴了。
3、經絡配穴!
很多時候得到一組配穴,常常會發現里面的穴位與疾病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明明是頭痛,穴位卻在手上,明明是腳有問題,穴位又到了腰上。
這可能就是通過經絡在配穴,人身上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貫穿周身,從頭流向四肢,艾灸一個穴位,往往也能刺激整條經絡經過的其他地方。
比如腿上的足三里穴,作為胃經重要穴位,便常常出現在胃病配穴當中;肝經的太沖穴,常用于疏肝解郁;腎經的太溪穴,常拿來調理腎虛等等。
4、古人經驗配穴!
艾灸存在了千年,人體穴位也經過了千年考驗,所以就有了這樣一批經驗穴。
看起來沒什么依據,但針對特定的癥狀,效果很實用,這也是老祖宗千年經驗積累遺留下的寶貴財富。
比如轉胎用至陰、痛經用次廖、崩漏用隱白、便秘用天樞、疳證用四縫、痔瘡用二白、近視牙痛用合谷、咽痛用少商等等,有興趣的可以詳細了解下。
此外還有一些應用范圍比較大的穴位,如腰部疾病用委中、牛皮癬、蕁麻疹等血液疾病可加灸與血液有關的穴位如膈俞和血海等。
我們在艾灸過程中也應時刻謹記經驗積累,挖掘更多的穴位功效。
5、十六郄穴歌訣配穴!
十六郄穴,是人體常用的16個,針對急性病癥的穴位,急性病癥一般要就醫穩定情況,等待就醫過程中,就可以使用十六郄穴進行緩解急救。
大家可以記住以下郄穴的歌訣:
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醫,胃經是梁丘,脾應地機宜;
心經取陰郄,小腸尋養老,膀胱金門守,腎向水泉覓;
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持,膽郄在外丘,肝經中都立;
陽蹺走跗陽,陰蹺交信期,陽維陽交穴,陰維筑賓知。
6、俞穴、募穴、原穴搭配法!
經絡穴位中,有三類穴位比較出名,分別叫做“俞穴”,“原穴”,“募穴”。
這3種穴位,與人體五臟六腑有直接關聯,每一個臟器,都分別有對應的俞穴、原穴、募穴,比如肝的俞穴腳肝俞、腎的原穴叫太溪、胃的募穴叫中脘。
所以只要確定了疾病與某一臟腑有關,艾灸時就可以使用俞穴募穴原穴搭配的方法配穴。
可以三個一起搭配,也可以俞穴可與原穴或募穴相互搭配,另外可加上一些常用調理免疫的穴位,一組完整的配穴就出現了,簡單而且有效。
以上5大配穴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應用艾灸,啟動身體自愈力,做自己的醫生,不知大家學到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