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心呵護,成就孩子的夢
班主任: 蘇雪
二、我的教育故事
班主任: 劉東霞
1、心理疏導:
找到問題的根源后,我多次與其家長聯系。他的父親看到老師如此地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內疚地說:“我小時候家中條件不好,沒上過幾天學。給孩子聽寫時經常念錯字,孩子說我念得不對時,我由于脾氣不好又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就對孩子發脾氣。現在想想真是對不起孩子。”我趁機說:“你可以放下架子和孩子一塊學習,既督促了孩子也提高了自己。”與家長達成共識后,我經常找學生談心,了解他的真實想法,他說:“老師,其實我也想好好學,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老想玩。而且有的題不會我就不想學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給他配備了學習伙伴,讓責任心強的同學督促他、幫助他。小伙伴很負責,常常連課間也不休息,看著他改錯,中午還給他聽寫、講題。在我和他聊天時他說:“同學為了我都不能玩了,他看得很緊,我只好改錯,交改錯快了,老師也表揚了我。”
2、角色改變
根據他的特長,我在班里給他適當安排一定的職務,改變他在集體中‘差生’的角色。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讓他感覺到自己也能為集體做貢獻,對別人有幫助。我讓他每節課間負責擦黑板,我對他說:“老師交給你的是一件很艱巨的任務:黑板擦得是否及時干凈直接關系到下一節課上課老師的心情和同學們的學習。”他鄭重地點點頭說:”老師您放心吧,保證完成任務!“果然每節課剛一下,他就跑到黑板前面換水、投布,認真地把黑板擦得發亮。我及時表揚他并遷移到學習上——我對他說:“看來只要你認真,什么事都能做得很棒!學習也是這樣,只要你肯付出不怕吃苦,就會有收獲的!”
3、用“師愛”轉化孩子
他是一個活潑聰明的男孩子,但是由于其父母的疏忽對孩子的學習和習慣培養都不夠重視。使孩子養成了懶散,做事不負責任等許多壞習慣,學習成績也很差。他的父親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孩子出現問題只會打罵。期末復習階段復習時間很緊,早上我一進教室就發現他的臉上有“一座五指山”,我問他怎么回事,他不說。在我地一再追問下,他才告訴我:是爸爸打的。原來昨天晚上他寫作業又是一邊寫一邊玩,耗到很晚了也沒寫完作業,爸爸說他他還頂嘴,一氣之下就打了他。看著孩子又青又腫的半邊臉,我是又氣又心疼。氣的是孩子不爭氣屢教不改,心疼是家長老打孩子又下手那么重會把孩子打壞。我先教育了孩子,告訴他:其實爸爸是很疼你的,之所以打你是因為著急你的學習老跟不上大家。你已經長大了,要知道心疼家長,爸爸媽媽為了供你上學每天起早貪黑很辛苦。你是個小男子漢了,不能再讓父母為你操心了。教育孩子的同時我找來了他的父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批評了他。他承認自己不對,但他說:“老師您不知道這孩子多氣人,他說不上學了,去揀破爛。”我幫他分析了原因:這都是因為你平時教育孩子方法單一,不是嚇就是打罵,對孩子已經起不到作用了。你首先要改變自己,多學習讓孩子尊敬你,還要學會和孩子交流。“聽了我的一席話,孩子的父親表示以后要改變方法,和孩子一起學習。通過這件事,孩子知道老師是真心為他著想,變得比以前更聽我的話啦,家長也因為對老師的信服而更配合教育孩子了。
三、學會感恩
班主任: 李玉蘭
那是兩個與人格格不入的孩子,在家中排老二、老三是一對雙胞胎,因為種種原因表現出自私、對人冷漠、貪小便宜等不良習慣。主動向同學索要吃的,學習用具等等,甚至在心安理得用過之后就丟在一旁。在歷次捐獻活動中,別想讓他倆捐出一分錢。經過分析,我發現這源于其心態和價值觀出現了問題,他倆不懂以一種感恩的心態與人交往、面對友誼與關愛。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家里兄弟好幾個,父母無暇顧及孩子需要,逐漸養成“天不憐我,我自憐”的習慣。
所以讓他倆學會以一種感恩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樹立健康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尤為重要。
要學會感恩,首先讓他們明白什么是自己的責任,于是我抓住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樹立他們的責任意識。
我讓他倆每天負責發餐具,告訴他倆去發酸奶,按時做值日,請他倆輪流帶操……一系列舉動之后,倆人都能努力去做。剛開始發本,倆人就像投標一樣,把本弄得滿教室飛,我就找他們談話,告訴他們怎樣幫老師做事,為同學服務……說到每個人應承擔的責任。講到每個人不是孤立地存在于這個社會,而是依靠大家的關愛和幫助所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心,哥倆的進步越來越明顯,與同學關系好轉了,還有了好朋友。第二步,我又與家長取得聯系,交換了關于教育孩子的意見,家長也大力支持,只要聽說孩子情況盡己所能幫助引導孩子。經過一番努力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感恩其實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能,正如人們所說:一個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別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卻漠然視之。所以,讓我們教會孩子首先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他們懂得感恩的可貴。讓他們學會用身邊美好的親情、友情、師生情編織出更多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