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最好避免全部報最熱門的。最好選上“服從分配”。
技術類、市場類、文秘類——按照自己的特點和愛好選擇。
技術類:生物、化工、食品、藥品、電子、建筑、通訊、交通、農業、園林
市場類:市場營銷、物流、電子商務、旅游、會計、金融、管理、經濟、
文秘類:英語、秘書、法學、教育、計算機 ……
市場類:需要外向、樂觀、交際能力、賺錢的強烈欲望
文秘類:需要交際能力、外表、語音
技術類:上面兩類干不了或者喜歡技術工作
——這是對將來的工作適應性講的。
錄取的順序是:
1. 先給全省的學生排個名。
2. 從第一個人開始,按平行A,B,C志愿開始投,直到最后一個人。
3. A,B,C三個志愿是不分先后的,都是第一志愿,但是也是有順序的。順序在于:計算機從A志愿開始,如果該學校的志愿沒滿,就進A。如果滿,就進B,還不行,進C,再不行,二本。
4. 所以就不用擔心學校要不要B志愿的問題了,因為學校只能看到你進檔,都是第一志愿,即使你填他是B志愿或C志愿。
5. 所以,你應該給你想上的學校排排名,最想上的寫A志愿,再B,C。
6. 大膽地遵循:A 沖一沖,B 穩一穩, C 保一保。不用擔心B學校要不要你,因為如果你的分夠B學校,你填這個學校A還是B志愿都是一樣的。(當然你的分數夠A志愿的話,就進A了,不進B)
7. 計算機把搞好的人員名單給學校,學校再從這些人中選,根據分數來選志愿。
貼段有用的話:
考前估分本身就存在一定風險。其次,雖然一二批次的4個志愿和三批次的8個志愿全是1志愿,但是在操作上,A、B、C、D志愿是有順序的。如某考生填報了A、B、C、D4所院校,投檔時先看A志愿院校的投檔情況,如果A院校額滿,再向B志愿院校投檔,如B院校額滿,再投向C志愿院校……依次類推。
A,B,C三個志愿是不分先后的,都是第一志愿,但是也是有順序的。順序在于:計算機從A志愿開始,如果該學校的志愿沒滿,就進A。如果滿,就進B,還不行,進C,再不行,二本。補充:
現在好像還有很多人不懂這個平行志愿,看來我說的還不太清楚啊,我再多寫點。
有的人擔心,有的學校A志愿滿了,還要B志愿嗎?
其實,這個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在平行志愿中,ABC志愿都是第一志愿,錄取的流程我也說了,先給江蘇的所有考生排名,從第一名開始,看這個第一名的志愿。先是A志愿,看A高校人滿沒滿,沒滿,就進A。滿了,進B。
這樣的錄取方式就避免了原來的第一志愿的問題,因為你有3個第一志愿,A,B,C。
有人認為,學校的A志愿滿了,還要B志愿啊?其實,你根本沒搞清怎么錄取的。因為是按考生的名次來錄取,所以如果某高校人滿了,電腦就不會向這個學校投檔了。
打比方,你考了385,南大是390,東南是375,南航370.方案一:你的A志愿是東南,B志愿是南航,你沒有選擇沖刺南大,而是保東南,你上了東南。方案二:你的A志愿時南大,B志愿時東南,C志愿是南航。計算機在投檔時先投A志愿,也就是南大,人滿了。計算機自然就把你投到B志愿的東南,人肯定沒滿(因為是根據考生的全省排名一個一個來的),你自然就上了東南。
上面的例子說明,A志愿還是B志愿報東南都是一樣的。在整個計算機錄取結束后
,電腦才會把你的檔案發給高校,所以高校根本不知道你是A志愿還是B志愿報他,在他看來,都是第一志愿。
我想寫的也夠清楚了吧,不懂的話可以再問我。
退檔:如投到某所院校后因故被退檔,不再補投到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只能參加征求平行志愿、服從志愿的填報、投檔。
=========================================================================================================
填報平行志愿尤須謹慎
盡管相關部門和媒體對平行志愿頻繁進行解釋,但家長和考生仍對這個制度感到陌生。中大招辦負責人提醒考生,根據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計算機在同一時間點只能將考生檔案投向所填報的多個志愿院校中的一個,例如考生在第一志愿組填報中山大學等三所學校,在同一時間點只會投到這三所院校中的一所。
也有考生誤以為第一志愿組、第二志愿組是同時投檔錄取。中大招辦負責人介紹,這也是一個誤區。實際上是先錄取完第一志愿組,沒有被錄取的考生才再次進行第二志愿組投檔。他舉例說,如果考生希望被中大錄取,就必須第一志愿組填報,因為按往年情況,我校在第一志愿組已經完成錄取計劃,根本不會在第二志愿組錄取。
結合排名、“校線差”更靠譜
科學填報志愿最為關鍵的是看排名,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暨南大學本科生招生考試中心副主任余廣慶舉例,2011年暨南大學文科最低排名約是2700左右,理科排12000多名,上下浮動一下,相差1000名可能就相差1分,這些數據在網上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例如今年考到文科620分,希望讀暨南大學某專業,就要看這個專業往年在廣東省的排名是多少,結合自己的分數段和排名,就相對準確。”
除了排名,另一個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參考“校線差”,所謂“校線差定位法”就是根據前一年的各校(及專業)錄取分數線與省不同批次的最低控制線(一本、本科、專科)的差,加在今年的省線,就約等于今年該校(及專業)的錄取線。比如,2011年理科一本線為621分,假設某重點高校的錄取平均分為650分,則兩者之間的差額為29分,再加上今年理科一本線就可以作為今年的參考值。若參考一年的“校線差”還不放心,那可以參考近三年的“校線差”,然后取平均值。比如,某高校2011年比本省一本錄取線高30分,2010年高40分,2009年高20分,三年總和90除以3等于30分,這個分數就是“校線差的平均值”。
臨界生:往上沖可沖省外 往下走可選熱門
每年,臨界生都是最焦慮的一群。“臨界生一般是兩種策略,要么往上沖,要么往下走。”佛山二中宣傳中心主任黎文陶老師解釋,廣東高校畢竟有限,盡管招生數量多,但志愿過分集中,容易產生扎堆現象。而外省優質高校數量多,教育質量高,學習氛圍相對較為濃厚,利于成才。臨界生不想掉入下一批次,可以把這類院校作為B、C志愿墊底。
而如果想往下走,不妨選擇下一批次的熱門院校和專業。例如今年佛山本地的是廣東職業技術學院,雖然是處于3A,但服裝設計等熱門專業都要第一志愿才有保證。
專業:可以特別寫明哪些不服從調劑
如果說考生不管哪個學校填的都是非常好、非常熱門、非常緊俏的專業,如果6個專業志愿都不符合調劑,最后的結果也有可能退檔。
武漢大學廣東招生組負責人胡允達提醒,考生填志愿時可以特別寫明“除哪些專業外服從調劑”,這樣錄取的幾率就會增加,而且不會被錄到特別不喜歡的專業。如很多佛山的考生都用佛科院作為保底,但又很害怕調配到獸醫專業,那么可以填“除獸醫專業之外服從調劑”。
招辦:2B批次降分幅度大 勿因為分數不夠“放空”
招辦負責人提醒,不同分數段的考生今年需在自己的時段一次性填報所有的志愿。招辦老師表示,從往年的情況來看,2B分數段降分錄取的幅度可達40至50分,而省內一些學生因為經濟原因,很可能不填報2B批次院校而選擇3A學校,那就空余出較多的學位供考生補錄。“因此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往年中下層次學位空余較多的2B院校,被錄取的機會就很大。”
熱門院校掃描
中大:文科省千名以內者有希望
“理科分數全省排名5000名內的填報比較保險,6000多名的可以沖一下。文科分數全省排名1000名內的填報比較保險,1800名內的可以沖一下。”該校負責招生的老師分析說。
“今年,中大新增了一個院,叫移動信息工程學院,目前有一個專業,計劃招生300人。”該老師說。
華工:文科省四千名內都有希望
該校招生老師說:“今年分數高一些,在參照去年各專業錄取情況時要相應多加9分。估計文科全省排名在4000名內的學生都有希望。”
此外,該招生老師介紹,預計理科生投檔分數線在616分~618分,“需高出重本線20分~30分”。
廣外:接近平均分最好服從調劑
對于廣外的投檔線,該校負責招生的老師分析說,“可參考去年的數據,去年文科專業需高出重本線10多分,理科需高出重本線20多分。”
該校招生老師還提醒說:“想報考金融學,要參考去年該專業的錄取平均分,如果學生所考分數與平均分很接近,最好選擇'服從調劑’。”
暨大:可以參照去年排名
負責招生的老師說,至于具體投檔分數線,“現在沒法預計,可以參照去年的排名情況,從去年錄取情況看,理科需排名在12000多名內,文科需排名在2700多名內。”
在專業方面,該校新增了物聯網工程專業,省內計劃招收24人。
本科高分類:
A志愿沖一沖 B志愿做基礎
在本科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組中,應該首先根據各院校這兩年投檔的最低排名,確定B志愿。原則上,學生自己的成績排位應該比填報的B志愿院校去年錄取的最低排位高10%~15%。這樣一來,B志愿院校基本上可以穩妥。在此基礎上,A志愿可以沖一沖,選去年投檔最低排名比自己排名高10%左右的學校。萬一A志愿錄不上,B志愿也能順利投檔。而C志愿則要“保”,考生填報比B志愿院校的最低錄取排名再低15%或更多為宜。
第二志愿組可選“1:1”投檔院校
考生應該爭取準確定位,在第一志愿組就被錄取,但也不要對第二志愿組太“絕望”,把第二志愿組三個志愿都填成低分學校。因為實行平行志愿,第二志愿組的A志愿依然可以“沖”。考生可以關注一些在招考指南中寫明會按1:1投檔的學校,將其作為第二志愿組的A志愿重點考慮。
“在第一志愿組投檔時,可能會有部分考生因為身體條件等原因被退檔。這些院校按照1:1投檔,在第一組招不滿,要繼續在第二組錄。”這些學校通常都是比較熱門的學校,不會有很多考生想得到在第二組報考。如果有人利用第二志愿組的A志愿博一把,可能會有驚喜。
第二志愿組B志愿則應“穩妥第一”,填報那些往年在第一志愿組投檔沒滿的學校。C志愿可選擇去年補錄的學校。
“高分考生最大的優勢在于挑選學校的余地比較大。”華南理工大學招生辦副主任周勤表示, 平行志愿遵循的是“分數優先”原則,“如果你的分數能'夠得上’頂尖高校,比如北大、清華。我認為,即使是比較冷門的專業,也值得選擇。”周勤說,大家都知道,在中國,頂尖高校的社會認可度與其他高校是不同的。
中等分數:
重點考慮外省非一線城市高校
“如果考生的分數屬于中等,而且正好處于人數特別密集的分數段,我建議不要'扎堆’填報省內高校。”廣州市招考辦主任林洽生表示。他建議考生多考慮外省的高校和本省其他地區的高校,重點考慮外地非省會城市、非一線城市的高校。
有些學校“名字不太好聽”,但實力不俗,如農、林、石油類別的學校。一些位于東北、西北的名校,由于地理位置距離廣東較遠,在粵招生也常常遇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全國最新排名48名,去年全廣東計劃招14人,只有1人上線,需要補錄,理科補錄分數線約為560分。而暨南大學全國排名52名,去年的理科頭檔線是596分。“假如不拘泥于地域,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相當于用低30分的成績考到了水平一樣的學校。”
可是,廣州考生素有不愛出省、尤其不愛到偏遠地區讀書的傳統,不少是出于日后就業地點的考慮。如果是廣州考生,大可以大膽往外報,因為親朋好友等社會關系都還在,四年后回來找工作一樣沒問題。
巧用“專業不服從分配”
對于分數超出本科A類批次線少許的“踩線”考生來說,填報志愿尤其要花心思。廣州市招考辦主任林洽生介紹,這樣的考生有兩種選擇:一是可以考慮報上一批次的外省院校,二是考慮下一批次較好的學校和專業。還有一個機會,每個批次錄取完都可能會有一些未完成的招生計劃,需要征集志愿,這個時候考生就還有機會被上一批次的學校錄取。
分數位于本B線和專A線附近的考生,還要面臨是讀本科還是專科的選擇。假如選擇本B,盡量選擇純本科的院校,同時招收本科、專科的學校可能生源會復雜些。反過來,如果是選擇專A,則盡量選擇有本科依托、并且能夠專升本的院校。廣州中醫藥大學招生科科長龔建文介紹,該校這幾年專科招生都比批次線高出四五十分,一個原因是因為作為本科院校的專科,師資、實驗條件和實習機會和本科是一樣的,另外,專A的學費四五千和本B一兩萬的學費相比無疑是省下不少。
為了避免退檔后“一步踏空,步步踏空”的風險,考生應該盡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但假如希望被下一批中的熱門學校錄取,就不要填上一批次的較低分數學校,或者在上一批次的較低分數學校中只選填自己喜歡的專業,然后填“專業不服從分配”。
低分考生:
選擇可專升本的熱門專業
由于提前批和專科院校仍然是梯度志愿,因此最重要的是:準確定位第一志愿。而且,廣東省并未公布文理科分數在430分(含政策性加分)以下考生的排位。所以這部分考生無法參考排位信息填報志愿。
建議使用“校線差定位法”,也就是一所學校前三年的投檔線與批次最低錄取控制線之差的平均值,估算今年該校的投檔線。如果考生分數比第一志愿院校預測投檔線高十來二十分,則填報比較保險。需要提醒的是,看平均值的同時也應該看趨勢,如果你心儀的學校過去三年,每年的投檔線都有較大幅度的上漲,你就要考慮這個因素。
第二志愿要拉開足夠差距,并且要選擇去年在第一志愿上未錄滿的學校。第三志愿,則用去年補錄的學校保底。在專科學校的選擇上,建議選擇有名校依托、辦學時間較長、有機會專升本的熱門專業。
廣州市招考辦主任林洽生表示,每年都有一些高職院校錄取分數是比較低的。即使考生個人分數較低,也可以通過了解去年的錄取分數,選出一些自己愿意去讀的、錄取分數可以和第一志愿拉開差距的院校,關鍵是應該盡量把志愿數填滿,“填滿志愿,總有機會”。
專科層次選專業比選學校更重要
對于專科考生,建議選擇專業比選擇學校更為重要。考生要關注專業和這個專業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信息行業、物聯網、機械類和電氣類專業都是較受歡迎,學生就業也更為容易,而“哪家都有”的文科專業畢業生求職就要難得多。梯度志愿的落榜風險更大,考生不要盲目去沖很難企及的學校。“報考志愿時,第二個志愿不要選擇往年一次投檔就能滿的熱門學校,這樣等于是把第二志愿浪費了。”
高校金字塔成型 生源扁平化出現
廣東平行志愿進入第三年,從一本錄取結果看,考生志愿填報更有針對性,90%以上考生在第一志愿成功投檔;高校座次排位漸趨穩定,錄取排位波動不大,高校“金字塔”儼然成型。
但面對平行志愿帶來的生源扁平化現狀,有教育界人士稱,平行志愿不利于國家人才培養和高校長遠發展,建議實行平行志愿同時,采取估分填報志愿方式。
焦點1 尖子投身清華北大,港校熱降溫
廣東一本錄取結束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通報:兩校今年均超額完成計劃一一北大總共招收92人,清華實錄140人。
北大廣東招生組的統計顯示,文理科投檔分前十名(即含加分后的總分),各有6人選擇北大,其余的絕大多數選擇清華,另有1人選擇中國科技大學,赴港讀大學的只有東莞中學的葉穎嫻。清華大學的統計方式則是按高考裸分(即不含加分),文理科前十名中過半“尖子生”選擇了清華,無一人去港校。
同時,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通報稱:港中大在粵投檔中,文、理科投檔分分別為652分、669分。港科大表示,今年該校在廣東招生34人,平均分667分。兩所港校的投檔分及平均分比起北大、清華來,都要低十幾分。
香港高校在內陸招收高考生已有十年。從最初的頂尖考生蜂擁港校,到如今“北上代替南下”,尖子生們顯得更理性。北大廣東招生組介紹,該校招收的廣東考生大多是結合自身特點、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專業。多位尖子生表示,希望本科畢業后再去國外深造,然后回國就業或創業。
焦點2 高校座次排定,底層院校尷尬
平行志愿第三年,考生更敢沖,更易扎堆報考,高校“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現象也更明顯。中大、華工、暨大、廣外、華師成為省內招生五大熱門院校,華農、南方醫、廣中醫則繼續斷檔,甚至需降分錄取。
據今年統計數據,中大毫無意外成為省內“龍頭老大”,廣東文科排名前1000名的考生中,近六成被中大錄取;理科排名前3000名的考生中,也有一半以上投入中大懷抱。正如華南師范大學人才測評與考試研究所所長張敏強所言,平行志愿下,學校相對形成不同等級,很難招到高于其層次的考生。
而處在省內金字塔底層的高校,處境更尷尬。如汕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繼續遭遇斷檔。今年第一次投檔時,廣中醫理科計劃只完成33%;文科計劃僅完成18.5%。
但中大同樣受到金字塔最頂尖學校的“壓制”,“狀元級”高分生多被清華北大“瓜分”。中大今年文理科最高分分別為661分和679分,而今年清華投檔線為文667分、理684分;北大投檔線則為文663分,理683分。這是中大最高分連續第三年低于清華北大投檔線了!
“平行志愿對國家的人才培養是不利的。”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平行志愿會帶來生源分數扁平化。對于學生來說,兩個考生分數相差不大但專業卻相去甚遠,他就會有落差,極大影響其專業學習。對學校來說,同校學生錄取分數差不多,很難形成高效的競爭激勵機制,也很難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化。
焦點3 考生扎堆省內,20%省外名校斷檔
除金字塔頂尖的院校外,其余省外名校招生情況并不盡如人意。以武漢大學為例,與去年相比,該校理科投檔排位下降3107名,文科投檔排位下降799名,令人跌破眼鏡。
近三年來,省外高校在廣東高考錄取遭遇斷檔的情況突出。今年,省外文科院校有24%遭遇斷檔,理科院校有19%斷檔;2011年和2010年,這個數據分別是22%、28%;27%、25%。偏遠地區的院校以及農林醫類院校更是飽受“歧視”。不少二三線城市的高校遭遇斷檔需補錄,有高校甚至“吃鴨蛋”。
考生們卻紛紛支持知分填報平行志愿。平行志愿下,他們不擔心“高分落榜”,減少“高分低錄”的遺憾,更敢沖擊名校。特別是那些高考“黑馬”,一名理科排名全省前十的考生坦言,“如果考前估分填報志愿,我最多會填中大,知道分數后我才選了北大。”
專家支招 “一檔多投”也值得借鑒
究竟怎樣的選拔錄取方式最公平、合理?北大招生辦主任秦春華認為,目前比較理想的解決方法是,高考前或高考后估分填報志愿,同時實行平行志愿。與考后知分填報平行志愿相比,這種方式既有可能避免多重弊端,同時也降低了考生的落榜風險。對于高校來說,由于可能招收到不同分數段的學生,促進了生源多樣化,有利于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這樣,雖然高考分數仍然是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但卻有可能讓高校和社會,不再對高考分數給予過度關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唯分數論’和'應試教育’。”秦春華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一檔多投”,是一種值得借鑒的辦法。考生可以同時向幾所院校投檔,根據自己的興趣、院校的教學質量、服務水平等因素來選擇學校,以此真正擴大考生的自主選擇權,同時有利于學校間公平競爭。
工學農類最好找工作
在2011屆本科畢業生中,就業率最高的專業是工學,最低的是法學。除了法學,被列為“紅牌”專業的還有動畫、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工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等。有70萬2011屆畢業生處于“學非所用”的低就業狀態。
對此,廣東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2011年本科畢業生中,高于本科平均初次就業率的學科有經濟學類、文學類、工學類、農學類和管理學類5個學科;哲學、法學類、醫學類就業排在倒數后3位。專科畢業生中,除醫藥衛生大類、公共事業大類、文化教育大類、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和法律大類5個專業大類低于專科平均初次就業率外,其他專業大類均高于專科平均初次就業率。其中水利大類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為100%。
不過,該負責人表示,廣東高校各專業的就業率均在全國大學生平均就業率之上,所受影響不大。
法學類就業是“老大難”
據悉,該報告是自2009年來的第四次年度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早在2009年的報告中,就提到法學類專業在廣東、河南、湖北、福建等省份就業率最低。而在2010年的報告中,英語、動畫、法學、生物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0個本科專業,因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被列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且被亮紅牌。不僅如此,除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外,其他的9個專業更是連續三年被亮紅牌。
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今年終于成功“落榜”,沒有被亮“紅牌”,而且報告指出,今年IT行業有很大缺口。
“紅牌榜可參考不可盲從”
“紅牌榜”引起很多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和家長關注,有家長甚至表示要對“紅牌”專業避而遠之。對此,廣東金融學院招生與就業工作處處長吳斌表示,并不是所有上榜的紅牌專業都冷門。“紅牌專業不是一律都冷門,因為各個學校營造的品牌不一樣。”吳斌說。
吳斌認為,“紅牌榜”只可參考不可盲從,考生報考志愿還是要以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為導向,如果不喜歡的話不要受外來的因素影響。“不然到了學校才發現自己對專業沒有興趣,這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吳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