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改寫)
牧童
綠草如茵,鋪滿廣闊的田野,一望無垠。青翠的草在陽光照射下翠色欲流,仿佛是一條翠綠色的地毯。
早上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著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哼著小曲。他快樂地在草地上奔跑,無拘無束。
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一聲聲歡快的調子逗弄著晚風,慢慢的消失在耳邊。太陽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來。牧童該回家吃飯了、家里雖然只有些粗茶淡飯,小牧童卻吃得格外香甜。
飯后,小牧童耐不住貪玩的性格,見家里沒有什么活干,邁著歡樂的腳步來到屋邊的草地上,他顧不上脫下蓑衣,便躺在了草堆上,聽著草叢里不知名的小蟲唱著美妙動聽的歌,抬頭望著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你聽那歡快的調子又吹起來,多動聽啊!咦!怎么停下來了?原來是牧童閉上眼睛進入了夢鄉。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讓他聽著蟲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覺吧!
清平樂
清平樂.村居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小村莊。溪的兩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和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一棵柏樹旁有一座低小的茅屋。屋里,滿頭白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借著酒意操著吳地的方言說著悄悄話。老爺爺笑著對老奶奶說:“你喲,可真是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了喲!”老奶奶一聽,可樂壞了。他們有三個兒子,一個勤快,一個心靈手巧,一個頑皮可愛又孝順。 十分勤快的大兒子正在溪邊的田間地頭種豆。雖然戴著草帽,但汗水仍不停往下滴。望著剛發芽的苗兒,大兒子甩了一把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個大豐收,到了秋天,我要給爹娘和弟弟們一個驚喜!”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著雞籠呢!他一邊編織一邊想:等到雞籠編織完后,小公雞便可以住進來,這可是它們既安全又舒適的家呢! 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吃,正忙得不亦樂乎呢!
老翁抿了一口酒,驕傲地說:“你看,我們這三個兒子真是長大了,越來越能干了。” 老婦忙為老翁斟上一杯酒,點點頭,眼中盡是喜悅。
《舟過安仁》
楊萬里坐在船中享受著春天的美景,這艘小船行到安仁的小河中,他看到一些柔美的柳樹,楊萬里的心情格外舒暢了。
無意中楊萬里看到了一只小船上面坐著兩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他們在小船上跑跑跳跳,然后他們把撐船的竹竿和槳收了起來。楊萬里覺得很奇怪,那兩個小孩打開了雨傘,可沒有雨,楊萬里上前問道:\"你們為什么要打開傘呢?\"兩個小孩淘氣地說:\"我們是想讓風吹著傘,使船前進!\"楊萬里終于明白了那兩個小孩的用意.
楊萬里心想:他們太聰明了,竟然可以想到這種辦法。這兩個小朋友淘氣、天真的樣子,在楊萬里的心里久久不去 。
舟過安仁
一天,媽媽叫她的兩個兒子去華山學武功,我能給你們一條船,就看你們能不能劃過去了.第二天,兩個小孩就背著包伏上船了,他們劃呀劃呀,劃到一半的時后就累了,二兒子腦帶一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說:“哥哥,我們都累了,想一個不費力的辦法劃過去,我有一個妙計。”他們兩個把傘一撐,大兒子說:“你這是干什么?現在又沒有下雨”。小兒子說:“我這是把傘當帆來用,使船不費力就能劃過去。”
春天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詩人楊萬里乘船去那里游玩。來到安仁,楊萬里馬上喜歡上這個了地方,這里萬物復蘇,鳥語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這迷人的景色里,楊萬里聽到小孩的歡聲笑語,不禁向四周張望,發現在不遠的河面上的一葉漁船上,坐著兩個很可愛的小孩,一個穿紅肚兜,機靈鬼怪;另一個稍大一點的小孩,穿著短衣短褲,在撐著船兒慢慢地前進。過了一會兒,船兒徐徐地停了下來,大一點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漿,船不動了。楊萬里覺得很奇怪,心想:他們在干嗎呢?這時,他發現一個小孩撐起了一把傘,但是天氣晴朗,并沒有雨啊,這讓楊萬里很納悶:不知道他們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楊萬里禁不住問他們:“你們張傘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們想省點力氣,讓風帶著船兒向前走,在利用風力呢,風吹了傘,就能帶著船兒走啦,嘻嘻!”
楊萬里這時才恍然大悟,嘆道:這兩個小孩真聰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