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每年廣州12萬小學畢業生中將有四五萬參與民校考試,但是招生計劃只有4000余人,競爭比例高達10:1。以前可以通過分數來擇優錄取,如今要通過學校面談,如何確定誰有機會進入面談呢?
2. 如何破解考證熱?
自透露小升初取消民校考試以來,不少公眾認為,民校的錄取標準除了面談之外,必不可少的要看證書和競賽成績。如此一來,將催生新一輪的“考證熱”以及“競賽熱”。
3. 如何避免民校與社會機構有利益勾連?
目前雖然還沒進入招生季,但有家長反映已有部分學校“點招”,比如開出錄取某個競賽的前多少名的承諾等等。家長們很擔憂,如何能夠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4. 如何避免“自主招生”成校長“獨斷招生”?
記者了解到,在“關系社會”以及缺乏誠信的大環境下,“條子生”層出不窮。民辦學校在享有招生自主權之下,如何能夠既用好權利又確保公平?
5. 如何讓優質的民校和普通民校同時招生?
目前大家所熟的優質民校一般都是名校辦民校,但事實上,廣州還有30多所民辦中學,他們質量參差不齊,如何能讓他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招生呢?
6. 民校稱面談要3月但實際只能3天咋辦?
江東說,民校所有的招生必須在小學的畢業考試之后(即7月1日之后,大約7月10日之間各區的電腦派位之前),其中還涉及到公示,也就是說從招生到結束只能在2~3天內完成。可是,現在有的民校說面談招生要3個月才能完成,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對此,江東的初步思路是,“能否設定規則,增加面試官的人數,組成小團體招生,讓考官間互相監督?這些都需要市民共同來論證細化。”
7. 公校先招還是公辦民辦共同招?
江東說,公辦外國語學校也要免試面談。電腦派位是免試的方式之一。那么,公辦和民辦學校的招生是同時進行,還是外國語先招生、民辦學校后招生?這個還要看公眾的討論。
8. 學校違規如何處罰?
學校招生如果違規將如何處罰?廣州市教育局已擬定了16條關于違規行為的處罰規定。比如,預錄取中“偷步”搶生源,招生后把學生放到公辦學校上課形成“校中班”,不按招生計劃私自擴招等行為。 “存在違規時是否要縮減招生計劃?違規幾次可以暫停辦學資格?這些還需要進一步確定。”江東表示。
9. 學生有多少次招生機會才算合理?
在小升初升學建立新秩序后,每一個學生將有多少次選擇的機會呢? 江東說:“目前來看,電腦派位算一次,市、區外國語學校招生算一次,民辦的更加多而不可數。到底給多少次機會才算合理?機會給了太多,讓學生的負擔太大。機會給得太少,社會會說,連機會都不給。這也需要聽取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