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圣被質優價廉的格律詩逼上了絕路,公司的銷售體系陷入困境準備起訴格律詩,卻發現格律詩是小農戶式生產,丁元英所有的招數都出乎林雨峰自己的意料。
林雨峰從信心百倍,到沒想到。又從沒想到到萬萬沒想到,一個叱咤商場的老兵瞬間處于懵逼狀態。
林雨峰徹底被擊敗了,也徹底被激怒了。
潰敗之后的林雨峰,準備用最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于是······
他找到了他圈內的好友,也是同鄉。叫周建華,周建華在黑道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此人頭腦冷靜,社會閱歷豐富。
劇中的林雨峰在劇中對所有人高高在上,唯獨在周建華面前,像個學生,就好像,在林雨峰看來,他這個人擁有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方法和實力。
周建華在了解前因后果之后,沉思了許久,最終,周建華建議林雨峰退出音響圈,并且為他想好退路。
面對林雨峰的反問和質疑,周建華推心置腹的講了三段話······
其一,殺人不難,殺人不留麻煩難,殺手和知情人是你一輩子的隱患。不留麻煩也不難,什么價位享受什么服務。當然你也出得起100萬,破產以后你也出得起,好,不留隱患也容易了,但不留心病難,你背著一條人命過日子,這是一輩子無藥可救的絕癥。
這段話的潛臺詞就是:即便最理想的結果,用這種解決方式把事情解決了,自己也回不到從前了。
因為那只是表象,這種方法的副作用會帶來無窮的隱患,因為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卑劣的,是不光明的,是上不了臺面的。
這就像是人生了病,狂亂打激素和吃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的,難受也只是暫時被壓制,而藥物過后的副作用,會伴隨自己的一生。
其二、殺了一個丁元英,樂圣公司就能得救了嗎?不會,只會垮得更快,因為你是做市場的,社會形象和公眾評價,就是你企業的命根子。如果市場救不了你,那么,殺這個人的意義在哪?如果競爭不過人家就去殺人,你就是把全世界的獎杯都搶回家,又有幾分含金量?丁元英真跟你有深仇大恨嗎?人家好歹是扶貧,你是真怕窮嗎?你是丟不起面子。
這段話指出來一個競爭常態,就比如說你在玩一個游戲,你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隨時會有新的入局者。
面對入局者的挑戰,你是要繼續玩下去,那就只能用已有的游戲規則來證明自己的強大。
如果你沒有入局者實力強大,那么,在你用游戲之外的規則干掉別人的同時,你也會失去玩這個游戲的資格。
之所以大家能在一個游戲里面玩,就是因為大家都在遵守規則,如果你不遵守規則還賴在游戲里,那就是懦弱和無能的表現。
你會被眾人唾棄,然后踢你出局。
其三、黑道不是誰家的獨家賣買,你能花錢買到的東西,別人也一定能。韓楚風能把一輛100多萬的車送給丁元英,那得是多知己的朋友,正天集團總裁缺不缺那點買你命的錢?趙青說贊助十大音響測評的是個經營賭場的女人,一般的朋友能不能做到這一點?這個女人缺不缺那點買你命的錢?除掉對手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如果是為了給自己掘墳,那么殺這個人的意義又在哪呢?
這句話就揭示了一個真相:競爭的本質
你遵守規則,我也遵守規則,大家合作也好,競爭也罷,就憑規則下各自的實力。
如果你不遵守規則了,別人自然也有不遵守規則的道理。這個時代,這個環境,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一層不變的。
所以,周建華的厲害就體現在他最后的總結,他說:我在黑道混了這么多年,比你清楚,黑道不是萬能的,道就是規矩,即有所能有所不能,爭兇斗狠的那不叫黑道,那叫地痞流氓。
由此可見,他看透了,也看開了······
人與人之間,當然還是競爭,還是殘酷,但無論如何,作為人要守住兩條底線:
1、法律。
評判一個人是否擁有自由的權利,唯一的標準就是法律,這條底線不能觸犯。
2、道德。
越過良知的行為,會經受長久的,甚至一生的精神和心理折磨,這條底線不能觸犯。
所以,人的生存和競爭法則,是建立在遵守法律和公眾道德的前提之下的。
而面對所有事情的解決之道,也必須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基礎之上,形成有前提的適者生存社會。生存是艱難的,競爭是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