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患者生病從發熱咳嗽,一直病傳到腎病尿毒癥這個案例給大家講解了,什么叫表位、表病,什么叫里位、里病。還有什么叫實病?邪氣有余就是實病。什么叫虛病?正氣不足就叫虛病。還有寒病、熱病,這也很好理解。
我們常說,這個人寒氣重,就是說有些人怕冷,或者遇冷病情加重,這要么是寒邪有余,這是實性的寒病。要么是正氣不足,這是虛性的寒病。當然還有熱病,也是同樣的道理。熱邪有余引起的就是一個實性的熱病,正氣不足引起的就是虛性的熱病。比如說有些老人家,身體里血液、津液不足,他會出現口干,同時伴有口腔潰瘍,這些人就是需要補津液,因為津液有滋潤和冷卻的功能,所以這也是補人體正氣的不足來治療他的熱癥,這就叫虛熱。
當然我們后來也講了寒熱錯雜,虛實夾雜、表里合并,這些都是在表里寒熱虛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復合性的疾病,當然病情就比單純的表癥、或者里癥,單純的虛癥、或者實癥,單純的寒癥、或者熱癥更復雜一些,而這些病往往都是臨床上的常見病。
我們來講解一下經方體系的核心內容,也就是醫圣張仲景所論述的三陰三陽病。
要想治病,先要診病,要先把疾病進行分類,現在我們就看一下張仲景用他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如何給疾病分類的。
《傷寒論》把人體分為六類疾病,分別是三陽病:太陽、陽明、少陽;三陰病:少陰、太陰、厥陰。我們就以一個陽病一個陰病來對比講解。
一、太陽病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里脈浮指的是表病,因為脈是浮起來的,指的是在外在表,那么它為什么能到表呢,證明它里面正氣是充足的,所以是一個表病、實病。
后面說的頭項強痛而惡寒,首先我們看看惡寒,這個患者一定是一個寒證,連起來解答就是表病、實病、寒病。中間說的頭項強痛,我們再看看病位,它是在人體的頭部,位于人體的上部。同時它又有強痛,這里的強指的是僵硬的意思,這就是人體在受了風寒以后,人體的表表及肌肉組織有產生收縮,這樣就會引起在體表的津液僵硬在那里,所以就叫強痛。這個很類似于我們長期坐辦公室的白領,他們得的這個頸椎病都是長時間頸椎部位的肌肉非常僵硬,所以他們的津液在表,這個位置沒辦法流動很通暢,所以形成水病。我們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對吧,那么人體津液一旦不流通了,是不是形成了一灘死水,如果聚集在頸部的位置,就會形成頭項部的僵痛。那么我們再說一下治法,像頸椎病的治法,就應該遵循太陽病的原則,用解表發汗的方式去治療。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感冒、發熱、咳喘,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可以通過解表的方式治療的。因為發熱的患者先是有惡寒,然后才開始身體發熱,同時伴有咳和喘,這些都是人體上部,表位的一些癥狀,所以也是可以通過解表發汗的方法去解決。
這就是太陽病告訴我們的內容,主要是表病、實病、寒病、水病。
那么接下來看一下相對應的少陰病。
二、少陰病
《傷寒論》講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我們和之前的脈浮相對比,這里的脈已經不浮了,變成了微弱、弦細,就像摸頭發絲或者很細的繩或線一樣,說明這個人體內的血液、津液等正氣已經不足了,同時還伴有但欲寐,就是昏昏沉沉想睡覺。這個情況我們最直觀的是在臨床上看到一些休克的病人,一些患者在垂危的時候,意識已經不太清醒,甚至喪失意識,同時摸患者手腳是冰涼的,脈是細弱的。那么這些患者我們叫少陰病,所以少陰病是里病、虛病。而且虛到一定程度了,身體會發冷,所以它也是一個寒病。如果少陰病再繼續發展一下是會導致死亡的。所以少陰病的患者,治起來就要先治里病,這樣的患者就不能先解表了,爭取讓他里位津液正氣充足,盡量讓患 者把病病傳到表位。之前的太陽病是表實證,然后有寒病、水病。這里有里病、虛病、寒病沒有水病,因為這些人他本來就是津液的不足血液的不足,已經沒有形成水的成份了,所以這些患者就算有少量的水證,也不能解表也不能利小便。講完了太陽病和少陰病的對比,接下來我們講陽明病和太陰病的對比。
三、陽明病
張仲景說,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我們說胃在哪里,是在人膈肌以下,或者是在人體的中部下部,是指一個里位。里位的病就是里病,同時又是胃家實,也是一個實病,也就是說里位的邪氣有余。翻開陽明病篇,里邊講的大多數的病都是熱病和火病。比如說怕熱、煩噪、大汗、大便干燥啊,只怕熱不怕冷,這些都指向于熱性疾病。比如說臨床上看到的胃部灼熱痛,像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這些疾病,他們處于陽明時期,就叫里位的實病、熱病、火病,這些患者的治法,應該是用苦寒法瀉實證(實火、實熱)。
四、太陰病
和陽明病相對的就是太陰病,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這個講患者是哪里病呢,是時腹自痛,而且有腹滿的情況,都是指里位,它不像陽明里面有實火、實熱,他是食不下,吃不下東西,證明里面津液正氣不足,沒辦法消化食物。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自利益甚,里面寒氣非常重,同時有水,所以才有下利,拉出一些粘液和水樣便等等。里面有寒有水,所以這里一個里病、虛病、寒病和水病。后面跟了一句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這里的若下之,不光是說用大黃一類的攻下,還可能用一下苦寒藥,包括我們現在用的抗生素都是一些寒藥。這個患者本來就是一個里病、虛病、寒病、水病。再用一些寒涼藥治療,就可能出現胸下結硬情況,這個胸下結硬可能是一些結節也可能是腫瘤。
我們經常在臨床上看到,一些小孩或成人肚子痛腹瀉,醫生會開諾氟沙星,吃了后可能就停止腹瀉了。但用一個下法,治療一個虛病這就會造成一個疾病的病傳。因為太陰病在臨床當中很多見,比如說我們看到很多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可能在各種儀器上檢查也發現不了問題,都是正常的,但用經方體系的維度看,這個患者已經深入到三陰病的太陰位置了,已經不在陽證,入里了,病程比較重了。所以他從一個腹瀉用一些寒涼藥,導致孩子腎出現問題,因為里邊該出的水出不去,聚在體內出現水證,水腫。大家想一想,腎病綜合癥是不是水腫病,而且這些患者很多是從胃腸道疾病或者表證一步步發展而來的。
那么太陰病相對應的治方也就是溫補里位,如果患者同時伴有水證(水腫等),還需要用利水便的方式把水證給解除,同時用辛溫、甘溫的藥把里位補起來,爭取讓患者病傳入陽明或者少陽這種三陽病,再通過解表攻下徹底治愈。講完了陽明和太陰的提綱,以及兩者之間的對比,接下來再來講一下少陽和厥陰病。
五、少陽病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這里的口苦是一個火癥,上火了就會口苦,咽干也是火。這個人咽炎犯了就是咽干上火,這里的目眩很多是頭暈,高血壓的表現。一部分高血壓是火癥的上沖,那么它為什么不歸于陽明呢。因為口苦是膽汁的反流,除了有火,它還有什么,還有膽汁,就是有水。咽干為什么不光是火呢,因為很多咽干既有咽干又有咽喉的水腫,包括目眩,它也是高血壓一個水火夾雜上沖到頭上的情況,它是一個水火夾雜,寒熱錯雜包括虛實都是雜在一起的,但是它卻以偏于實證為主的這樣一個疾病。而且少陽的病位是在半表里,這就是之前有人問半表里的概念,我們說少陽病很多出現脅肋的脹痛。這個病邪有一部份是靠近人體的上部,有一部份是在人體的下部。從這個病位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半表里的結構。當然少陽病還有一個熱性叫往來寒熱,所以他既有一陣寒又有一陣熱,寒熱錯雜。但它還有一個陽病,因為是少陽嘛,所以還是熱起來的。
我們舉一些臨床的案例,少陽病常見于膽汁反流性食管炎,西醫拿這個病沒什么辦法,只是一些護胃對癥處理。但在經方體系維度,就很簡單了,它是一個水火寒熱虛實都雜在一起的,我們要水火同治,以解表、瀉火為主這樣的方式去治療。
同時臨床上也看到很多高血壓的患者,發病時頭暈、口苦、咽干這就是火證的沖逆。所以很多高血壓的患者我們要從表里寒熱水火虛實夾雜的層面去治療。還有一些咽炎的患者,按西醫治法就是用阿莫西林一類的抗生素治療。但是少陽病,它是有寒、水、虛的一面,光用抗生素,患者會越來越寒,以至于傳到后面的厥陰病。那么我們再接著看一下厥陰病。
六、厥陰病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首先們看一下消渴,這是典型的正氣不足。這個患 者不是剛才所說的陽明出現的實熱出現口渴,而是因為正氣不足,也就是人體津液不足沒法滋潤臟腑皮毛而產生的消渴。同時他還有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這個熱也不是陽明講的實熱,它是津液不足引起的虛熱。同時厥陰病還有饑而不欲食,也就是說這個人會比較餓,但又吃不下東西。饑是因為他有熱,不欲食是因為他的正氣不足消化不了食物了。后邊說的食則吐蛔,一般解釋蛔就是蛔蟲。但是我理解蛔字有蟲字旁,還有一些字,古代的繁體字,比如說風,風的里面也是有蟲。我在臨床上觀察到一些患者不喜歡吃東西,就算吃進東西,不會吐蛔,但會噯氣,那股氣像不像一股風,患者還會說噯氣后心里舒服。氣上撞心的感覺減輕,而且風字里為什么會有蟲,就是因為我們古人很多時候已經能理解,在風或者是空氣當中不是真空的環境當中里面一定有細菌,當然古人不把這個叫細菌,而是把所有的微生物都叫蟲。所以風字里有蟲,蛔字里也有蟲。再結合臨床上看到的,我理解蛔和風是相通的,他不一定把蛔蟲吐出來,但他一定會噯氣。而且噯氣中應該會帶有一些細菌或者一些細菌的產物,叫吐蛔或者吐風。這些患者是不能攻下的,古代醫生遇到氣上沖的情況就希望用藥攻下,這些患者是不能攻下的。
厥陰病是陰病,雖然它有熱證,但是它是寒熱錯雜以虛證為主,半表里以里病為主,同時患者也有可能出現腹瀉等情況,這些都是偏于虛證的一面。
看完厥陰病的題綱癥狀,再結合臨床 ,我們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是不是會出現口渴也就是消渴,而這些患者應該怎么治療呢,當然是要補正氣為主同時治虛火,治虛證為主引起的虛熱。
還有一些冠心病的患者,會有氣上撞心的表現,這些患者長期如果服用阿斯匹林等藥,第一出汗會很多,患者本來就是消渴、正氣、津液不足的情況,再發散是不是會加重病情。當加重到一定程度,很多用阿斯匹林的患者會出現毛發脫落,因為他沒有津液去滋潤毛發了。冠心病正確的治法同樣應該寒熱表里水火同治,以治虛證為主兼有表證。
另外我們還可以想一下,什么樣的病是最典型的虛實夾雜,以虛證為主?就是腫瘤或者癌癥患者。癌癥患者西醫是怎么治療的呢?西醫只看到了實證的一面也就是邪氣有余的一面,長了不該長的腫瘤,而厥陰病是虛實夾雜以虛為主,那么長期用化療藥只治實證,他是不是會繼續病傳到少陰病。所以很多癌癥晚期患者腫瘤一點都沒有了但還是死了,因為他從厥陰病傳到了更深一層的少陰病,傳成了一個死證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三陽和三陰體系,是不是以一個經絡為主線,來論述疾病的體系呢?顯然不是的,張仲景從頭到尾很少提到經絡也很少提到五行,大家看是不是這樣?那么三陰三陽體系應該怎么樣定義呢。我認為三陰三陽體系應該是以正氣的盛衰為主線,先把疾病分為陰病和陽病,再以邪氣的性質以及邪氣和正氣之間的關系,繼續分為三陽病和三陰病,并且三陽病和三陰病之間有內在的連系,可以互相傳變,也就是病傳。而并不是教科書上所說的太陽病跟太陽經上有多少關系,陽明病跟足陽明胃經有多少關系。所以說三陽病和三陰病是六大類疾病的結構模型,我們可以回過頭再看看,從太陽到厥陰是不是基本包括了人體大多數的疾病?有呼吸道,消化道,內分泌,婦科包括急診ICU,血管內科及腫瘤科等等疾病。所以說一個經方的高手是可以做到單挑一座醫院的。其實有的時候回過頭來想一想,三陰三陽疾病談的并不是人體的地形圖,而是人體的氣象圖,因為它的主線并不是人體結構,或者說按經絡主線劃分的。而是以正氣邪氣以及正邪之間的關系劃分的。定位是排在相對靠后的因素,而且并沒有分的很細致,在肺在腸,在膽在心包等,定位相對靈活,主要分成是表是里還是表里兼有還是半表半里。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研究經方會進入一個誤區,就是都按照臟腑和經絡去研究,這個方向去理解三陽三陰體系一定不會有什么出路的。并且我在臨床按照三陽三陰體系作為病理結構模型去治病,確實療效真實可靠。
至于針對這三陽三陰病的治法和方藥,今后會一一給大家講述。希望想繼續學習的人自行閱讀《神農本草經》,經方的大數用藥都在這本書有提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