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里操盤2個公司的S總及N總指點:實踐,資源才是有利的,很多人成功其實德行不高,才華不高,要抓核心點;
收益、收入、成果=實踐*資源;
2、分工規律:
老板:做絕對稀缺性,壟斷性的事務;
團隊:做相對個性化的事務;
外包:做相對標準化、機械化的事務;
3、流水的策略,鐵打的實惠(性價比);
4、財發狠心人,創業,或是操盤大項目的時候,心不狠是成不了大事的;常人是不敢做大事的,不敢賺大錢的;干啥啥成的前提是
(1)洞察時空規律(大周期、整體性的格局)
(2)懟資源,懟決心,懟勇氣去干(干事情有時候是需要痞氣的);
(3)年輕人You have nothing to lose,本來就在底層,失敗了無非還在底層,為什么不搏一搏呢?
5、把每一次營銷/溝通/對接,當成正式匯報去做,提高成交率;
6、你的價值/收入=服務了多少人?每個人的多少需求;
7、做中國產業發展軌跡的深度研究啟發:格局要放大,要志存高遠,不可受制于一隅,人要往遠看,眼界要開闊。
8、粟裕為什么比劉伯承厲害?
作戰路徑更為細化,路徑細化具體,才能更好的實現戰略目標,(這就是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戰略力”章法、節奏、出牌順序)
風華中堅,公眾號:風華中堅看好文,想起你——家族持續發展的神秘公式(Secret)
劉伯承在下達的第二野戰軍渡江戰役命令,全文總計583個字,命令中盡管要求殲滅當面96軍,實戰中完全落空了(96軍完整撤退到了福建);
粟裕下達的渡江(京滬杭)戰役正式命令,全文總計2231個字(不含情況介紹),命令中“以1個軍圍殲20軍”,在實戰中正是第9兵團25軍圍殲國軍楊干才20軍的“灣沚圍殲戰”,而命令中另一部分也預言了著名的圍殲5個軍10萬之敵的“郎廣大圍殲”,和一個月之后的實戰完全契合,連兵力使用都高度一致!在渡江戰役開始前兩個月的2月19日的戰役預備命令中,三野就提前設計好了兩大圍殲戰,充分體現了粟裕強大的戰略預判和戰役指揮實施能力。
實戰結果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9、研究完中國大豆產業發展軌跡,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