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都挺好》的熱播,網絡上逐漸有了這樣一條段子:
對仇人最惡毒的詛咒是蘇大強當你爹,樊勝美的母親當你媽,白鳳當你婆婆,謝廣坤當你公公。
任誰都不會想要這樣的家庭。
說到原生家庭,必然繞不過樊勝美。
30歲的她,孤身在上海打拼,月薪過萬卻沒有一分錢存款,和剛畢業的學生一起合租,每月為了溫飽問題發愁,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于她的家庭——
父母重男輕女,哥哥不學無術,無休止的金錢付出,還有家人冷漠的態度和言語,像無底洞一樣吞噬著她。
“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樊勝美流著淚說出了這句話。
而這樣的宿命,也直接影響到了她的婚戀觀。
在她的觀念里,把經濟基礎看得比感情重要,在戀愛中用強勢的態度掩飾自己的自卑。
出入高檔場所想給自己尋找一個金錢上的依靠,因為家庭原因拒絕了異性的表白,在戀愛后不斷地催促對方存錢買房,為的是能夠在這座城市站穩腳跟,卻從來沒有關心過他。
這一切都是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多疑、不安全感導致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無法估量,但一個在不那么完美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真的就只能在陰影下過一生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當年唱著《隱形的翅膀》紅遍大江南北的張韶涵,誰也想不到她有著這樣一個破碎的家庭。
家境不好,15歲就開始負擔全家的開支,洗車、送外賣、當服務員,所有能掙錢的法子她都愿意去做。進入娛樂圈賺了一大筆錢,全部打給家里,自己只留生活開支。
而她的生母,在她需要做手術時,突然卷走她的錢消失了,等她東山再起,卻又出來向媒體哭訴女兒吸毒酗酒不養家,一時間她的工作與生活全部停擺。
但果斷決絕的她沒有再陷進這個泥潭。
發聲明斷絕母女關系,痛快的割斷與原生家庭的聯系,頂著壓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不放棄自己的音樂,十年后用一首《阿刁》征服了觀眾,在《歌手》高調復出,人們發現,她的歌聲里始終有一股堅定的力量。
當家庭不再成為她的枷鎖,這一次,她終于贏得了自己人生的選擇權。
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總是繞不開童年與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長大可能會變得暴躁易怒。
小時候父母經常爭吵,長大也許會變得沉默內向。
小時候被忽視的孩子,長大始終在親密關系中尋找安全感。
我們開始重視原生家庭的過程,并不是單純為了發泄或是抱怨,直面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
就像同在環境不好的家庭長大,樊勝美一直活在家人的陰影下,蘇明玉卻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張韶涵也可以勇敢的活出自己的人生。
批評很容易,但做出改變需要勇氣,既要明白過去給自己造成了怎樣的傷害,也要有能力去選擇未來的道路。
我想,這才是我們如此關注、重視原生家庭從而想要帶來的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