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類型:各論 字數:3,476
上期分享了關于高尿酸血癥的機理、相關酶和基因的異常等基礎知識,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治療才更有針對性,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高尿酸血癥的功能醫學干預,干預原則:兩個核心問題、五個引起疾病的環境因素、七個生理失衡。
圖4:高尿酸血癥的功能醫學矩陣分析
功能醫學干預計劃
祛除病因
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把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
在醫生指導下,減少使用誘發高尿酸血癥的藥物,如利尿劑(尤其是噻嗪類)、小劑量阿司匹林、糖皮質激素、胰島素、環孢素;
停用誘發尿酸升高的營養補充劑,如甘氨酸、煙酸、谷氨酰胺;
修復腸道微環境,調整腸道菌群,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促進腸道內尿酸的分解代謝,減少尿酸的吸收;
減少體內重金屬的負荷,減少重金屬的暴露,加強肝臟排毒功能。
生活方式
多飲水,建議飲水量維持每日2000~3000ml,可飲用牛奶及乳制品,避免飲用可樂、橙汁、蘋果汁等含糖軟飲料,可以喝茶和咖啡;
堿化尿液;
規律作息,舒暢心情;
低嘌呤飲食;
適當運動,保持理想體重;
戒煙酒、保暖、避免感染。
飲食與運動療法
飲食療法: “三低”:低嘌呤、低脂肪、低鹽;“三忌”:忌飲酒、忌肥胖、忌服降低尿酸排泄藥物;“三多”:多喝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做有氧運動。
運動療法:不建議做過于激烈的運動及無氧運動,可以多做太極拳、八段錦、游泳等有氧運動。
飲食建議
鼓勵食用 | 新鮮蔬菜;低脂、脫脂奶及其制品;雞蛋 |
限制食用 | 牛肉、羊肉、豬肉、富含嘌呤的海鮮;調味糖、甜點、調味鹽(醬油和調味汁);紅酒、果酒 |
避免食用 | 含果糖飲料;動物內臟;黃灑、啤酒、白酒 |
能量及營養素推薦攝入量
我們通過食物來攝入能量,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通過新陳代謝制造細胞的能量,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維生素、礦物質、輔酶Q10等物質參與,如果這些營養物質缺乏,就會造成能量代謝障礙,同樣也會造成尿酸升高。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50%-60%,應限制添加糖攝入,建議選擇低GI食物;蛋白質的膳食攝入量為1g/kg/d,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10%~20%;脂肪提供的能量占全天總能量的20%~30%。
腸道菌群對尿酸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功能醫學干預中通過腸道5R療法進行腸道調理。對于不同的人群,并非所有“R”都要應用。有的人可能需要祛除某種誘因,有的人可能只是需要補充消化酶或調節腸道菌群,所以,治療要個性化。
針對高尿酸血癥的患者,首先要去除導致尿酸升高的病因,如:高嘌呤飲食、敏感的食物等。修復胃腸道粘膜,適當補充鹽酸、消化酶,再接種補充益生元、益生菌等,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習慣,調節心情,適度運動等,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干預效果。
功能性營養素對尿酸的水平也有非常好的調節作用,如:枸杞、百合、綠茶、槲皮素等營養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減少內源性尿酸的生成。另外,如維生素C、綠茶、鵝肌肽、姜黃等營養素,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
鵝肌肽 是從鰹魚、鮭魚中提取的物質,可使嘌呤在被分解成尿酸前,再次回到嘌呤核苷酸狀態,減少尿酸的產生。鵝肌肽可以促進體內乳酸代謝,減少腎臟排泄尿酸的競爭性,從而促進尿酸的排泄。并且增加該種嘌呤體代謝酵素—HGPRT(次黃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遺傳因子的數量,其中所含的次黃嘌呤和鳥嘌呤使得尿酸代謝作用下降,從而達到抑制尿酸產生,增加乳酸脫氫酶遺傳因子數量,降低血清中乳酸值的作用。鵝肌肽還有其他的作用,如抗氧化、抗疲勞、調節植物神經等。
槲皮素 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和黃嘌呤脫氫酶活性,從而減少尿酸形成和減輕痛風,并穩定和保護細胞膜。
魔鬼爪草 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去除尿酸,減少痛風的相關癥狀。
桑黃素 ??浦参铽@得的桑黃素通過抑制hURAT1(負責尿酸吸收的主要載體),對尿酸重吸收有抑制作用。
復合維生素B 維持身體各種酶系統,平衡腎上腺功能,減輕壓力。劑量:主要維生素B各100mg/天,注意減少維生素B3的攝入。
維生素B6 是核蛋白代謝的重要物質,劑量為200mg/天。
葉酸 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劑量為400ug/天。
維生素C 是一種強抗氧化劑,高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增加尿酸排泄。少數研究發現維生素C將組織中尿酸動員至血,增加血尿酸濃度,但與不同的遺傳人群有關,劑量為3000mg/天。
鋅 過氧化物歧化酶的組成部分,抑制自由基形成,促進蛋白質和組織修復,劑量為50-80mg/天。
鈣/鎂 減輕疼痛,緩解壓力,輔助睡眠,1500mg/750mg/天。
維生素E 抗氧化劑,防止細胞被自由基損傷,催進血液循環,劑量為400mg/天。
臨床藥物治療
圖5:高尿酸血癥的臨床藥物干預
功能醫學從整體來考慮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也是臨床醫學的輔助辦法,能減少臨床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圖5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高尿酸血癥的藥物,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非布司他;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苯磺唑酸;尿酸酶以及堿化尿液如碳酸氫鈣、枸櫞酸鹽制劑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副作用。
苯溴馬隆 主要是促進尿酸的排泄,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促進排泄,別嘌呤醇主要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從而抑制尿酸的生成。但別嘌呤醇會存在副作用,比如輕度的皮疹(固定性紅斑型、麻疹樣紅斑型、蕁麻疹型、玫瑰糠疹型)。重度可引起多形紅斑型以及剝脫性皮炎等,這也是別嘌呤醇最大的副作用。研究證明,別嘌呤醇相關的嚴重超敏反應與白細胞抗原 HLA- B*5801密切相關。在服藥前進行基因檢測,對于結果陽性的患者禁止使用。
非布司他 是一種新型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推薦初始劑量為20-40mg/天,2-5周后,血尿酸水平如果不達標,可逐漸加量,最大劑量不超過80mg/天。它主要通過肝臟、腎臟雙通道代謝,所以對于如腎功能不全、腎移植的患者使用安全性相對較高。
兼具促尿酸排泄作用的藥物,比如:氯沙坦在降壓的同時,可使血尿酸進一步下降7-15%;非諾貝特在降甘油三酯的同時,可促進尿酸排泄,使血尿酸下降15~30%;阿托伐他汀在降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時,可使血尿酸下降 6~10%。
圖6:高尿酸血癥治療流程
如圖6所示的高尿酸血癥的治療流程,如伴有痛風發作或痛風結節,須按照痛風治療路徑;無痛風發作但有合并癥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血清尿酸值在7-8mg/dl,可先進行生活方式指導或功能醫學方式干預;血清尿酸值8mg/dl以上,可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并用藥物治療,如促進尿酸排泄等;如無痛風發作無合并癥者,血清尿酸值7-9mg/dl,可先進行生活指導,去除誘因,補充缺乏物質,加強抗氧化作用;如果血清尿酸值在9mg/dl以上,可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及藥物治療,通過功能醫學方式進行調理,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單一藥物治療高尿酸血癥,90%都是排泄出現問題,可用苯溴馬隆治療,初始劑量為25-50mg/天,2-5周后根據尿酸水平調整應用劑量至75-100mg/天,早餐后服用。嚴重的高尿酸血癥在單一用藥效果不理想的狀態下,可聯合用藥非布司他和苯溴馬隆,但不建議非布司他和別嘌呤醇聯合應用。
尿酸應降到什么水平?有一個口訣:5、6、7、8、9mg/dl(1mg/dl=60μmol/L),如果有痛風史的患者,“5”是建議把尿酸降低至300μmol/L以下;沒有痛風史的患者,“6”是建議降低至360μmol/L以下;“7”有兩個標準,男性閾值為420μmol/L ,女性為360μmol/L,如果按健康標準,則需繼續降低尿酸程度;“8”是指若超過480μmol/L,除了飲食干預之外,還需加入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9”是指超過540μmol/L,同時又是沒有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如果尿酸患者數值超過540μmol/L,建議開始進行藥物治療。很多患者認為痛風是因飲食而起,降尿酸只要管住嘴就可以,并不需要吃藥,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科學研究表明,忌口并不是痛風治療的全部,即便嚴格的管住嘴也只能降低尿酸的20%左右,不能把尿酸降到目標值。 另外還有一個“3”,是指180μmol/L,上述也提到尿酸的生理功能,并非全部是壞的,在重視尿酸危害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尿酸的益處,適者有利,過者有弊,血尿酸水平的治療不要低于180μmol/L。
中醫治療
在中醫治療中,高尿酸血癥常用治法:利水滲濕、清熱燥濕、溫腎健脾、活血化瘀、祛風除濕。常用方劑:二妙丸、三妙丸、四妙散、茵陳五苓散、當歸拈痛丸。大家可以自行了解,在這里不做過多贅述。
以上就是高尿酸血癥的功能醫學干預、臨床治療和中醫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在治療血尿酸的過程中提供思路,而并非只是單純的增加尿酸的排泄或抑制尿酸的合成,希望能夠給大家更多的思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