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特級教師
博雅小學堂五年級閱讀課導師
蔣軍晶老師
總結十年的一線教學經驗
撰寫《作文九問》
針對小學生常見的18種作文難題
給出了近100種簡單實用的寫作技法
每種技法短小精干
都是孩子一聽就能懂
就能跟著練的妙招
蔣老師說作文是可教可學的
技巧和文學并不違背
盡管狹仄的考試之門一直在那兒
但他不愿妥協
他要做的就是努力縮短
好作文和好的考試作文之間的距離
他說
這個世界都在你追我趕
而我最大的希望是
孩子在寫作中豐富自己的生命體驗
他說
寫作最終喚醒的是孩子對生活的敏感與熱情
未通過審核,視頻無法播放
蔣軍晶老師講寫作(上)
蔣軍晶老師講寫作(下)
《作文九問》就是教孩子
“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寫作技巧
為了讓3-6年級的孩子能夠自主閱讀,這套書的版式設計歷時一年之久。孩子們讀了之后,都很喜歡這套書,因為這套作文書:
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條理清晰的技巧展示;不是低劣粗糙的教輔圖書,而是精心設計的方法引導。
當然,作文的學習是極其復雜、漫長的“工程”,紙質書又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兩本《作文九問》只能給予寫作上遇到困難的孩子一點點幫助。
為了更充分、生動,給孩子以切實的幫助,蔣軍晶老師正在拍攝針對1-6年級的“作文微課”,未來這些微課將在博雅小學堂上線,敬請期待!
寫作一定是可教可學的
文|蔣軍晶
特級教師,博雅小學堂五年級閱讀課導師
一個人寫不好作文,原因太復雜了。
有的人寫不好作文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和天賦。真正的教育首先是承認差異。就像有的人生下來顏值就高,有的人生來協調力特別好,有的人生來節奏感特別強一樣,有的孩子語言組織能力就是高人一籌,反之,有的孩子在語言組織方面確實經常力不從心。
有的人寫不好作文是因為這個孩子書讀得少、不會讀。閱讀與寫作一定是高度相關的,表達能力強的孩子一定是愛讀書、讀書多的孩子(不過,反過來一個讀了很多書的孩子未必會寫作,這還涉及到讀書方法的問題,這在其它章節中有所論述)。
有的人寫不好作文是因為寫得太少。寫作一定是在“寫作”中學會的,要寫得好,還是要多寫。在學校的語文課程體系里,“寫作”教學時間偏少,兩周才要求孩子寫一篇文章,這樣的練習量不足以幫助孩子提升寫作水平的。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多寫一點,讓學生有章有法練,讓學生有序寫,模仿著寫;還要讓學生無拘無束寫,寫自己能寫的,寫自己想寫的。寫得多了,就能慢慢找到寫的感覺了。
有的人寫不好作文是因為缺乏一定的寫作技巧。跟很多藝術家崇尚“無法”一樣,很多作家總是反感寫作談技巧,其實他們自己卻經歷過嚴格的寫作訓練。寫文章某種程度上就是個技術活,在我看來,一個孩子能否寫好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是否了解、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不能永遠只講“感悟”
影響“能否寫好作文”的因素可能還有其它,但根據上面四個原因,我們就可以研究如何“對癥下藥”幫助孩子。
首先是天賦。“天賦”是什么意思?“天賦”就是天分,是生來就有的,說得學術一點就是“在某些領域具備擅長的能力或者天生執念,讓其在同樣經驗的情況下遠遠高于其他人的速度成長起來,而且有獨一性、特殊性”。
是的,寫作如果上升到“文學”的高度,當然與天賦關聯得更緊密。有些作家文字獨特、視角獨特、思想獨特,創造了某種風格,開創了某個文學流派,主要是天賦其才,不是哪個人用某種方法教出來的。
很顯然,“天賦“所對應的教學上可以有的作為就是發現、承認、鼓勵。對于天才,我們培養不了,但要努力做到“不扼殺”。
其次是閱讀與寫作。是的,多讀多寫,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就會提升。與此相對應的教學法就是“感悟教學”。
沈從文沒怎么正經上過學,莫言是小學生,他們的寫作能力是自己在大量讀寫感悟中出來的。其實,我也不反對感悟型的教學。但是“感悟教學”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需要大量時間,二是需要學習者悟性高。
就說“需要大量的時間”吧,古代一直主張、踐行感悟教學。那是因為古代的孩子,所謂學習,就是學語文。古代小學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習經史、學六藝,《急就章》、《千字文》都曾是小學的課本。從下面這些詩句中就可以看出一些古代的學習內容:“孝經論語教兒童”(《農事稍間有作》);“樸學教兒童”(《農家》);“年豐村舍好,稚子學詩書”(《出城》);“臥聽兒童讀漢書”(《書齋夜坐》)。
另外,古代的孩子讀書時間也不短。有的學校規定每天5-7點到校,17-19點回家。每年正月十五開學,一直上到臘月十日才結束。所有的休假時間只有每年年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有的學校則規定每天7-9點入學,15-17點回家,每個月放假3天,其他時間不得擅自離校。還有的學校則是每日日出上學,日落放學,9-11點吃午飯,每年端陽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平時概不放假。看到了吧,古代的孩子讀書并不輕松。
而現在的孩子身處知識爆炸的時代,從三年級開始就要學習語文、數學、科學、英語多門學科,他們花在語文學習上的時間遠遠少于古代的孩子。因此,在現代,單一的沉浸式的“感悟教學“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再說了,即使有那么多時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自讀自悟出寫作的奧秘的,或者說大部分人是悟不出來的,有的人讀得挺多寫得也不少,但自己拿起筆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筆尖上的成長極其緩慢。而現代教育的核心就是”縮短天生能力之間的差距”,有些孩子悟不出來,我們就說出來、講出來,讓他知道。
最后說“寫作技巧”。我始終覺得教“寫作技巧”是寫作教學上最能有所作為的地方。
“寫作幾乎是天賦技能”,說實話,當看到這種話時,我總是有點生氣。原因是,我所重視的事情——寫作教學,竟然受到了如此的輕視。在我的理解里,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寫作這種事情,根本不是老師教會的。”
但我堅信,寫作是可教可學的。我們不能只強調“感悟”。任何技能的形成,都有自然生長和刻意追求之分。教學,就是刻意。教學中過度追求自然,根本上說是缺乏教學本體論的哲學觀行為基礎。
點擊原文,立即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