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國人的結直腸癌特點:①直腸癌比結腸癌發病率高,約1.5-2:1;②低位直腸癌在直腸癌中所占的比例高,約占70%,大多數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③青年人(30歲以下)比例高,約占15%.但近二十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結腸癌的比例逐漸上升。直腸癌的發病率較穩定,而結腸癌的發病率上升較快。
結直腸癌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
?、棚嬍撑c致癌物質 結直腸癌發病率高與動物蛋白和脂肪的消耗量呈正相關。食物纖維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有密切關系。
⑵結直腸的慢性炎癥 如潰瘍性結腸炎和血吸蟲病使腸粘膜反復破壞而癌變。
?、沁z傳因素 有資料顯示約有高達20%的大腸癌有家族史。
?、劝┣安∽? 目前認為大腸癌的發生是遵循"正常粘膜-腺瘤-癌變"變化發展規律。
?、善渌? 一些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值得注意。以往有大腸癌的病史者,婦女有乳腺癌、卵巢癌和宮頸癌病史者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婦科腫瘤病人接受放療的患者發生結直腸癌的機會較正常人高2~3倍,并且在40歲以后逐年上升。
大腸包括結腸、直腸和肛管。結腸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直腸位于盆腔的后部。直腸無明顯系膜,習慣上把直腸后的血管脂肪淋巴組織稱為直腸系膜(Mesorectum)。結腸的供應動脈以脾曲為界,腸系膜上動脈發出的回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中結腸動脈供應右半結腸;腸系膜下動脈發出的左結腸動脈與乙狀結腸動脈供應左半結腸。靜脈與動脈相似,分別經腸系膜上靜脈和腸系膜下靜脈匯入門靜脈。直腸、肛管的供應動脈以齒狀線為界,其上主要是腸系膜下動脈的終末支--直腸上動脈,其次為來自髂內動脈的直腸下動脈和骶中動脈。約22%人體存在直腸中動脈,起源于髂內動脈,經側韌帶供應直腸下部。齒狀線以下的血液來自兩側陰部內動脈的分支--肛管動脈。齒狀線上、下的動脈之間有豐富的吻合。直腸、肛管靜脈的分布與動脈相似,以齒狀線為界分為兩個靜脈叢:直腸上靜脈叢和直腸下靜脈叢。
結腸的淋巴結分為結腸上淋巴結、結腸旁淋巴結、中間淋巴結和中央淋巴結四組。逐級引流到達腹主動脈周圍的腹腔淋巴結。直腸肛管的淋巴引流以齒狀線為界,分為上、下兩組。上組在齒狀線以上,有三個引流方向,其中最主要的的淋巴引流途徑是沿直腸上血管到腸系膜下血管根部淋巴結。下組在齒狀線以下,有兩個引流方向。因此,直腸癌尤其是下段直腸癌及肛管癌有時可轉移到腹股溝淋巴結。
胃癌大體上分為:1.隆起型(盤狀型為其亞型);2.潰瘍型(可分為局限潰瘍型和浸潤潰瘍型兩個亞型);3.浸潤型(腫瘤累及腸管全周可引起腸管狹窄);4.膠樣型(多見于黏液腺癌)。組織學分為腺癌和腺鱗癌。按癌細胞分化程度分為四級。
結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根據其生長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1.右半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⑴腹痛 約有70%-80%病人出現腹痛,多為隱痛。
⑵貧血 因腫瘤壞死、脫落、慢性失血而引起,約有50%-60%的病人血紅蛋白低于100g/L.
?、歉共磕[塊 常見癥狀。
2.左半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疟阊?、黏液血便 70%以上可出現。
?、聘雇? 約60%出現腹痛,腹痛可為隱痛。當出現梗阻時,可表現為腹部絞痛。
?、歉共磕[塊 40%左右的病人可觸及左下腹腫塊。
3.直腸癌的臨床表現
⑴直腸刺激癥狀 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便前有肛門下墜感,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凈感,晚期有下腹痛。
?、颇c腔狹窄癥狀 大便變細、變形,嚴重時出現腸梗阻表現。
?、悄[瘤破潰感染癥狀 大便表面帶血和黏液,甚至膿血便。
⑷腫瘤侵犯前列腺、膀胱時,可出現尿頻、尿急、血尿等表現。侵犯骶前神經可出現骶尾部持續性劇烈疼痛。
胃癌常用輔助檢查包括:
1.直腸指檢與內窺檢查
?。?)直腸指檢 是診斷直腸癌的最重要的方法。凡遇患者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等癥狀均應行直腸指診。
?。?) 內鏡檢查 包括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和結腸鏡檢查。一般主張行纖維全結腸鏡檢查,可避免遺漏同時性多源發癌和其他腺瘤的存在。直腸指檢與纖維全結腸鏡是結直腸癌最基本的檢查手段。
2.實驗室檢查
(1)大便隱血檢查 大規模普查時或對高危人群作為結直腸癌的初篩手段,陽性者需作進一步檢查。
?。?)腫瘤標記物 對診斷和術后監測比較有意義的腫瘤標記物是癌胚抗原(CEA)。但CEA用于診斷早期結直腸癌的價值不大。血清CEA的水平與Dukes分期呈正相關。CEA主要用于術后監測復發,但對于術前不伴有CEA升高的患者,術后監測復發亦無重要意義。
3. 影像學檢查
⑴ 鋇劑灌腸 結腸癌的重要檢查手段,但對低位直腸癌的診斷意義不大。
⑵ 腔內超聲 可檢測腫瘤浸潤腸壁的深度以及有無鄰近臟器的侵犯。
?、?CT 可了解腸道和盆腔、腹腔內擴散的情況,有無周圍臟器的侵犯,有無肝、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是術前和術后的常用的檢查方法。
?、?MRI 對直腸癌術后盆腔、會陰部復發的診斷較CT優越。
大腸癌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結直腸癌的放療主要是針對直腸癌而言,化療在大腸癌綜合治療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于病人生活質量的提高。
結腸癌根治性切除術后5年的生存率在60%-80%之間,直腸癌根治性切除術后的5年生存率約為50%-70%.術后隨訪包括全面檢查、CEA監測、結腸鏡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