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鶴沖天》賞析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注釋】 ① 黃金榜:即黃榜,皇帝的文告用黃紙書寫,故稱。這里指會試后發放的進士題名榜。
② 龍頭:狀元的別稱。與“鰲頭”同義。
③ 明代:政治清明的時代。這是古人對自己所處時代的
諛詞。
④ 風云便:《易·乾·文言》:“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比喻人生際遇,事業得意。這里指中進士。
⑤ 爭:怎么。恣:放縱。
⑥ 白衣:古代平民穿白衣,因用以稱無功名的人。
⑦ 煙花:
妓女的代稱。
⑧ 依約:隱約。丹青屏障:繪有
彩畫的屏風。
⑨ 恁:這樣。偎(、晌威):緊貼,挨著。紅翠:指穿紅著綠的年青女子,即歌女。
⑩ 一餉:片刻,短暫的時間。
【譯文】
黃金榜上沒有我的大名,偶然喪失了當狀元的希望。清明朝代暫時遺落賢才,我怎么療治心靈的創傷?既不能大顯才華實現風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縱情放蕩。更何況管它得與喪!我本才子詞人,自應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煙花巷陌中,隱現艷麗
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尋訪。姑且這樣偎紅依翠,此種風流韻事,足令我平生舒暢。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過一瞬時光。還是忍著辛酸,把金榜虛名換成及時行樂的小飲清唱!
【賞析】
這首詞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帶來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據傳說,柳永善作俗詞,而
宋仁宗頗好雅詞。有一次,宋仁宗臨軒放榜時想起柳永這首詞中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就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就這樣黜落了他。從此,柳永便自稱“奉旨填詞
柳三變”而長期地流連于坊曲之間,花柳叢中尋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考科舉求功名,他并不滿足于登進士第,而是把奪取
殿試頭名狀元作為目標。落榜只認為“偶然”,“風遺”只說是“暫”,由此可見柳永狂傲自負的性格。他自稱“明代遺賢”是諷刺仁宗朝號稱清明盛世,卻不能做到“野無遺賢”。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該怎么辦呢?“風云際會”,施展抱負是封建時代士子的奮斗目標,既然“未遂風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轉向了另一個極端,“爭不恣狂蕩”,表示要無拘無束地過那種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齒的流連坊曲的狂蕩生活。“偎紅倚翠”、“淺斟低唱”,是對“狂蕩”的具體說明。柳永這樣寫,是恃才負氣的表現,也是表示抗爭的一種方式。科舉落第,使他產生了一種
逆反心理,只有以極端對極端才能求得平衡。所以,他故意要造成驚世駭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優勢。柳永的“狂蕩”之中仍然有著嚴肅的一面,狂蕩以傲世,嚴肅以自律,這才是“才子詞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柳永把他內心深處的矛盾想法抒寫出來,說明落第這件事情給他帶來了多么深重的苦惱和多么煩雜的困擾,也說明他為了擺脫這種苦惱和困擾曾經進行了多么痛苦的掙扎。寫到最后,柳永得出結論:“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謂青春短暫,怎忍虛擲,為“浮名”而犧牲賞心樂事。所以,只要快樂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
這首詞是柳永進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紙“牢騷言”,宋元時代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反響。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與統治者分離,而與歌妓等下層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進步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