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譯文】
入世做官的興味,近年來已淡薄如紗;誰叫我騎馬辭家,作客在紛擾的京華?清寒的小樓上,聽得下了一夜的春雨;深巷黎明,就有人在叫賣杏花。閑居無聊,在短紙上斜寫著草書;晴日窗前,又試著品味名茶。不要慨嘆了,潔白的衣服已被京師的塵土污染,但還來得及在清明節(jié)前,回到我清靜的家園。
【評論】
清·弘歷:“頷聯(lián)團(tuán)轉(zhuǎn),脫口而出,一涉湊泊,失此語妙。”(《唐宋詩醇》卷47)
今·吳熊和:“陸游除愛國詩歌外,還以善于細(xì)膩地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和情趣著稱。這首詩中的‘小樓’一聯(lián),向為名句,典型地表現(xiàn)了江南二月的都市之春。小樓聽雨,是一詩境;春雨如絲,杏花繁麗,是一詩境;深巷賣花,又是一詩境。從今夜的雨聲到明朝的賣花聲,正寫出杏花春雨之間的‘消息’,寫得形象生動,富于韻味。清舒位《書劍南詩集后》:‘小樓深巷賣花聲,七字春愁隔夜生’,指出詩的背后還暗寓對春事的關(guān)懷和惜花傷春之念。這一聯(lián)不著意于對偶,十四字一氣貫注,自然圓轉(zhuǎn),常受人稱道。……‘閑’字、‘戲’字,都言外寄慨。”(《唐宋詩詞探勝》第349頁)
今·王鎮(zhèn)遠(yuǎn):“小樓”一聯(lián)“語言清新雋永”,“寫得形象而有深致”,“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dá)自己的郁悶與惆悵”。(《宋詩鑒賞辭典》第978頁)
今·金性堯:“三四兩句為傳誦名句,五六嫌湊泊,七八亦覺生吞,且小樓、深巷明明是寫京華風(fēng)物之可愛,瞿佑《歸田詩話》卷中以‘小樓’一聯(lián)與陳與義《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的‘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并稱佳句,可惜和全篇不相稱,所以有人說陸游可能是先得好句,后足成之。這亦恐怕不止陸游一個人。紀(jì)昀在《瀛奎律髓》卷十七中則連這一聯(lián)都覺得‘格調(diào)殊卑,人以諧俗而誦之’,不為無見。對前人詩的鑒賞,只要有主見而又有道理,那亦不妨‘立異名高’。”(《宋詩三百首》第275頁)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見了陸游以來,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家居五年,更是遠(yuǎn)離政界,但對于政治舞臺上的傾軋變幻,對于世態(tài)炎涼,他是體會得更深了。所以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巧譬,感嘆世態(tài)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紗。世情既然如此澆薄,何必出來做官?所以下句說:為什么騎了馬到京城里來,過這客居寂寞與無聊的生活呢?
“小樓”一聯(lián)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說這兩句詩后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誦之廣。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xì)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于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后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晁君誠“小雨愔愔人不寐,臥聽贏馬乾殘芻”,是以臥聽馬吃草的聲音來刻劃作者徹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陸游這里寫得更為含蓄深蘊(yùn),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dá)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照。在這明艷的春光中,詩人在作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兩句。
“矮紙”就是短紙、小紙,“草”就是草書。陸游擅長行草,從現(xiàn)存的陸游手跡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風(fēng)韻瀟灑。這一句實是暗用了張芝的典故。據(jù)說張芝擅草書,但平時都寫楷字,人問其故,回答說,“匆匆不暇草書”,意即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沒功夫?qū)憽j懹慰途泳┤A,閑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說“睛窗”,“細(xì)乳”即是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鑒別茶的等級,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無事而作草書,睛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yè)的宏愿,而嚴(yán)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頭的怨憤,寫下了結(jié)尾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