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藏醫說:脂肪瘤體內痰濕過多,重用白芥子就能治好,可惜這么好的方子,就要失傳了!開始我以為他吹牛,后來我用此方治好了數百位脂肪瘤患者。
我一閑下來時,經常會去各地走走看看,因為我覺得這世上還有很多貧困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不得已放棄了治療。而我出行的目的,就是想盡自己一份力,盡可能的幫助這些人。
有一次走到西藏,在那時,我結識了一位藏醫,他待人熱情好客。有一回我倆在一起吃飯,他說:朋友,我送你一張好方子,效果沒的說!
我問:啥方子?
見他從懷里掏出了一本書,里邊夾著一張紙,遞給了我。我看了一眼,雖然嘴上附和他,但我根本就沒當回事。我治好的脂肪瘤患者也不少,也才就6味藥,能有用嗎?
前段時間來的一位患者,他左側肩背部位有一個很明顯的疙瘩,不疼不癢、不紅不腫,有兩多年了。
但是最近一個多月以來,患者的這個疙瘩有所增大,并且周圍還長出了一些小的包塊。于是就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脂肪瘤。
當時,醫生建議手術,但患者膽小就沒有同意。回到家后,就和家人商量先試試中醫
刻診,患者左側肩胛下方有一個4.5cm×3.1cm的包塊,邊緣清楚,皮色不變,按下去軟軟的,沒有壓痛感。此外,還有十幾處小包塊。
接著我再一看患者的舌脈,發現舌苔白,脈象細。
看了患者情況后,我給他開了一張方子。可一個月后,效果并不明顯。這時,我想到了藏醫給的那張方子。
見方:當歸、防風、茵陳、澤瀉、白芥子、蒼術。
結果如何呢?
患者服用半個月,大疙瘩就減小了三分之一;原方稍作加減后,患者又服用2個月,腫塊完全消失;為鞏固療效,讓患者繼續服用一個月。隨訪,未見復發。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現代醫學的脂肪瘤,在中醫里被稱為“痰核”。
那什么是'痰核’呢?其實就是體內痰濕過多,凝聚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個包塊。多出現在頸部、四肢、背部等地方。通常是不疼不癢,不紅不腫,就是有些膈應人罷了。
而這個患者就是體內痰濕過多了。你看,他脈細,舌苔白,說明脾胃虛弱,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化解不了體內的津液,所以痰濕得以凝聚。
怎么辦呢?下面就來看看,方中的用藥思路:
蒼術用來健脾燥濕。脾虛,才生痰濕。健脾,脾功能正常運化水濕,痰濕就不容易聚集。
白芥子善于消痰,尤其是“皮里膜外之痰”,所以用于治療脂肪瘤非常合適。
澤瀉利水利尿,可以把體內的濕氣、多余的津液,通過小便排出體外。
濕邪郁久,就會化熱,所以在解決痰濕的時候,可以兼顧清熱,那用誰呢?方中用茵陳來清熱燥濕。
脂肪瘤在皮下,所以想要化解脂肪瘤,還需打開皮膚,用辛散之品,使痰濕從外分消。而防風就很適合,因為他可以解肌、解表、辛散氣血。
最后,用當歸活血。痰濕長期積攢體內會影響血液的運行,血液郁滯,又會給痰濕的形成帶來條件,所以要活血。如此一來,患者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多年來,我用藏醫的這張方子,治好了數百位脂肪瘤患者,我今天把這個脂肪瘤的方子寫下來,目的是為了不讓這么好的方子失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