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被譽為“晚清第一園”。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任湖北漢黃道臺、江漢關監督、曾任清政府駐法國公使的何芷舸所造,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占地14000余平方米,園內有大槐樹兩株,傳為雙槐園故物,今仍有一株。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何宅的后花園,故而又稱“何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園主歸隱揚州后,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擴入園林。園主將西方建筑特色帶回了文明古國,并吸收中國皇家園林和江南諸家私宅庭園之長,又廣泛使用新材料,使該園吸取眾家園林之經驗而有所出新。何園雖是平地起筑,但卻獨具特色。
通過嶙峋的山石、磅礴連綿的貼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邊,并因地勢高低而點綴廳樓、山亭,錯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渾然一體,有城市山林之譽,是揚州住宅園林的典型。園中的植物配置也獨具匠心。半月臺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藥,南山的紅楓,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變化,極盡人工雕琢之美。何園是清代后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揚州的園林特色和風格的體現。漫步何園,回廊曲折,復道行空,假山貼墻,鳥棲庭樹,丘壑宛然,游魚驚水……宛若“鳥飛屏風里,身置仙境中。與何園緊相毗鄰的是“片石山房”。據史稱,“片石山房在花園巷,一名雙槐園,歙人吳家龍別業,今粵人吳輝謨修葺之。
園以湖石勝。”(清《江都縣續志》卷十二)又據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十載:片石山房內“二廳之間,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傳為石濤和尚手筆”。石濤是我國明末杰出的大畫家,曾旅居揚州,死后葬于揚州蜀岡。片石山房于1989年復修,門楣上的“片石山房”額系移用石濤墨跡。此園的設計,以石濤畫稿為藍本,順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現了石濤詩中“四邊水色茫無際,別有尋思不在魚;莫謂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廬”的意境。園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觀,盈盈池水,盎然成趣。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83801.html?wtp=tt1、水心亭
2、梅風亭
3、近月亭
4、玉繡樓
5、蝴蝶廳
6、蝴蝶廳
7、桂花飄香(康有為題)
8、小巷
9、玉繡樓
10、復道回廊
11、復道回廊
12、復道回廊
13、楠木廳
14、楠木廳
15、石濤疊石
16、小記者
(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