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2762496年
九月
廿九日
季秋·霜降
伏羲64903年
玄黓月
廿五日
寅命互祿
女媧補伏羲曆
作噩月
十三日
土曜日(星期六)
柔兆涒灘之歲
厲玄月
甲申日
霜降第七日
黃帝紀元4713年
戊戌月
甲申日
歲次丙申年
戊戌月
甲申日
無誕辰
中華民國105年
十月
廿九日
共和國67年
月相:曉月
儒略2457690日
物候:草木黃落
昊國學宮第32期
夏天天熱,都企望不要出門待在家里,更愿意工作單位放假。
冬天天冷,依舊希望不出門待在家里,如果能在家里辦公,想想也好美妙。
雖然這種事也就想想而已,但我今天一本正經(jīng)的告訴大家,還是試圖實現(xiàn)吧!
以前談到中國歷法問題,有關夏歷月建,我在《
革命黨人采用的黃帝紀元更正》一文中有詳細提到過。(點擊藍色字鏈接可查看)
我們的夏歷自漢代以來使用的月建是建寅(以寅月為正月),但我還是傾向于建子(以子月為正月)。
有朋友私下討論說,建子和建寅二擇一皆可,還有朋友主張建寅,畢竟用了二千年了。今我談談我對此的看法和主張。
先說出觀點,我個人主張建子,原因如下。
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冬天,冬至前后是極寒時間,在過去農(nóng)業(yè)國時是最閑的時間,現(xiàn)在逐漸步入工業(yè)和第三產(chǎn)業(yè),雖然可以工作卻要忍受極寒,工作期間要有取暖輔助設備。如空調、烤爐等,無論是用電還是用炭,這段時間工作都會使用大批能源,而這批能源又集中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是極大的。
如果我們建子,把歲首和歲末休息時間調到這段時間,就會避免很多問題,利于生產(chǎn)。目前的建寅,春節(jié)期間休息,前前后后一月左右本是比較好的工作日,哪怕在農(nóng)業(yè)上,這段時間在立春前后,也是利于農(nóng)業(yè)作業(yè)的。
建子避免的是人在極寒時工作,同時減少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在我們來算一下建子休假時間怎么排。
亥月(目前的十月,若是建子則不能被稱之為十月,下同)十五是下元節(jié),水官解厄,子月一日被定為歲首,則必定在下元節(jié)開始進入休息期。我對休息期的主張是歲末歲首這段時間盡量長,亥月十五到丑月十五,兩個月定為法定休息日。其他時間采用旬休制度,廢除星期休息制度。所謂旬休,本身也是秦漢以來古代的休息制度,每個月分三旬,每一旬休息一天,但我主張的旬休不寄在夏歷上,而是寄在干支紀日上,因為夏歷月份有大小之分,每旬時間不平均,在以后用旬休算工資制度上會很麻煩。說點題外話,為什么我說旬休算工資呢,其實這是我們將來社會必然會出現(xiàn)的,也就是說不再是以月計算薪資,將來很多行業(yè)和很多人,幸福感提升,不會為了工作而工作,月計和其他更長時間計工作會成為詬病,不利于大家自由休息。比如你想工作時,工作九天拿十天工資,讓后請辭去玩或繼續(xù)工作,隨自己意愿,這樣不會被工作纏身而無暇修養(yǎng),工作一旬去玩或回家,錢不夠了再去工作一旬或幾旬。為了民眾提升幸福感,用十日工作制,在未來是必須的。此是后話。我們可以參考道教的「戊不朝真」,每個戊日休息,稱之為「戊日不班」,廢除寄在西歷上的節(jié)日小長假。現(xiàn)在我來算算工作和休息時間。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庚申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戌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因為歲末和歲首休息時間是固定的,平常每十日一休也是固定的所以不存在夏歷年天數(shù)與西歷年天數(shù)不等造成的差異工作和休息日子差異,故我這用一年穩(wěn)定天數(shù)的西歷計算。365日減去歲末歲首60日,剩下的每十日一休大概有30日,還剩余275日,再在夏天極炎夏至前后休息25日,剩下250日工作時間。再看看目前一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0天法定休假日=251日。時間上幾乎是差不多的。
當然有人會疑問,歲末歲首休息兩月那么久,會不會對一些行業(yè)造成損害,這里我說點題外話,為什么要這么定。
我們是人口大國,我們也有春運,所以每到過年期間人口流動巨大,也給交通和民眾自己造成巨大困難,假如過年期間休息有兩個月之久,首先就緩解了人口流動壓力。其次,當今社會節(jié)奏之快,工作之緊張,相信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過年只有幾天時間,導致親朋好友之間根本難以見面,人際關系也出現(xiàn)被迫疏遠的尷尬,想那過年幾日時間根本不夠用,多年好友、老同學幾乎無法見面,自家和親朋家有老人也未曾承歡膝下盡孝,待老人去世而空留遺憾,這些都是被迫造成的,折扣了幸福感。倘若休息六十天呢,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了。
至于會給有些行業(yè)上帶來阻礙,本身也是不存在的,甚至要借這個機會治一下我們自己的「賤」。此話怎講呢,我們國人不知從何時起,養(yǎng)成了懶惰和依賴問責的惡習,工作上甲方之前一直拖,臨時非要讓乙方加班加點趕制,公司在面對客戶這種要求時,也只能委屈員工來加班,當乙方變成甲方時,也是如此,甲方的懶惰,臨時讓乙方買單,乙方只能容忍,甲方又一貫如此,所以乙方成為甲方的依賴,若是乙方?jīng)]做好,甲方的問責就來了。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難怪我們國民沒有時間概念,都會拖拉。而把過年時間法定成六十天,在此期間不得加班,若是加班工資一百倍,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重罰之下也必有守法人。甲方必須提前有規(guī)劃,必須提前或延后找乙方工作,當然除了特殊行業(yè)必須有值班人員在。諸如醫(yī)院、民政工作機構等,還有大型工廠農(nóng)場需要人為每天維持的,而留下值班的只能少于工作總人數(shù)的十分之一,這樣對每個工作人員來說,是盡管十分之九的人不在,也必須能維系持續(xù)消耗型行業(yè)的工作,換言之,全民的工作能力必須提高,有擔責的全部能力,推而廣之所有行業(yè),豈有不興旺的道理。
另外,國家型大活動也定在過年休假期間,這樣節(jié)約了時間,不必浪費其他非閑日時間,例如冬至國家祭天,冬季巡察民情等。大休息必定大輕松,雖然國家一刻不能放松,但這段時間民眾是放松的,歷來放松期間也最危險,若想在放松時間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也最容易,但我們把放松時間設定在極寒時間,本身也減少了危險系數(shù),因為極寒時間出兵不利。何況國家在這段時間舉行大活動,國家方面會更警惕,民眾則輕松自由。
北回歸線在23度26分,我們國土只有最南邊幾個省在此線上,北回歸線以北所有地方,理論上夏至那天最熱。但太陽直射與一丁點斜射有些么區(qū)別呢,我們國土大多數(shù)在溫帶上,所以會感覺夏天極長,古人甚至劃分出五個季節(jié)來,把夏后期與秋的前期定為長夏。這也是為什么冬天可以休息六十天而夏天不能休息六十天原因,因為夏天太長了不是六十天就能解決的,本身避免不了的問題就設法迎戰(zhàn)。另外,所謂的人類文明,或財富,無非是對太陽能的轉化,未來會逐漸貯藏太陽能,而夏天是最好時機,這段時間貯備都來不及,哪來時間休息。至于炎熱只能靠其他辦法進行降溫,何況夏至前后有休息25日,足也。
另外,以上說的這些休息都沒提到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休假,現(xiàn)在來說說。
把亥月十五下元到丑月十五定為過年期間休息,那么等于把下元、歲末、歲首合并在一起,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單獨休,不然休息時間就過長了,雖不單獨休,但采用「近戊休節(jié)」的原則休假,也就是前面講到戊日不班,戊日本應休息,但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最接近的戊日則進行調整到節(jié)日這天休息。這樣一來幾乎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可休,當然法定上還是要定出,我定出以下節(jié)日為法定。除歲末歲首長假以外,寅月(建子就不能稱正月了,下同)十五上元節(jié),卯月初二龍?zhí)ь^,卯月十二花朝節(jié),辰月初三上巳節(jié),節(jié)氣清明,午月初五端午,酉月十五中秋,至于申月初七七夕和戌月初九重陽則需要調整時間了,因為七夕本取七月初七雙七,九月初九雙九重陽,但建子后它們不再是七月和九月。
其他圣賢或神靈的誕辰、紀念日則可以自己請調休。
總結起來休息制度為「戊日不班」,「近戊休節(jié)」,「自請調休」「暑夏二五」「首末六十」。
這便是我的觀點和主張,歡迎留言與我探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