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微生態系統,腸道菌群種類繁多,并且與人體健康建立了密切的聯系。那么,腸道菌群與身體各大系統疾病有什么關系呢?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從口腔延續到肛門,負責攝入食物、將食物粉碎成為營養素、吸收營養素進入血液,以及將食物的未消化部分排出體外。幾乎所有的消化道疾病均與腸道菌群有著相關的聯系。
1、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在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中可能發揮重要的作用;菌群的種類、數目及其代謝產物的改變與多種疾病包括炎性腸病和結直腸癌等有密切的聯系。
2、炎癥性腸病
炎癥性腸病為累及回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癥性疾病。許多研究表明,細菌是誘發炎癥性腸病的關鍵促發因素。如果腸道出現問題,腸道菌群紊亂,那么身體健康也會遇到威脅。因此,保護好腸道健康,建立腸道菌群生態系統平衡至關重要。
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主要由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組成。目前有文獻報道的與腸道菌群相關的神經疾病主要有:自閉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和帕金森等等。
1、抑郁癥
抑郁癥與腸道具體菌株或菌種之間具有如下的關系:根據一項實驗的研究結果,124名志愿者在口服乳桿菌和雙歧乳桿菌后,與對照組相比,焦慮情緒和行為明顯減少。從研究結果上來看,乳桿菌、雙歧桿菌能改善抑郁癥狀。
2、自閉癥
研究發現,與正常人相比,自閉癥患者糞便中的擬桿菌與厚壁菌增多,另外,雙歧桿菌、乳酸菌、薩特氏菌、普氏菌、瘤胃球菌及產堿桿菌等共生菌均有所增加。
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系統由內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內分泌細胞組成,調節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代謝,維持內環境的穩定,并影響行為和控制生殖等。與腸道菌群相關的內分泌系統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肥胖。
1、糖尿病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內乳桿菌含量隨血糖值升高而明顯降低。菌群刺激腸道所產生的細胞因子會影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謝效率。
糖尿病在病發之前,往往有長期飲食不均衡現象,即糖及脂肪攝入增多、膳食纖維攝入相對不足,長期的飲食結構改變,會導致腸道菌群的失調,腸道菌群失調則會導致腸黏膜通透性改變、誘導腸道免疫及糖脂代謝出現異常,進而造成糖尿病的癥狀。
2、肥胖
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首次發現了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可引起肥胖的細菌,它在肥胖癥患者腸道內數量明顯升高,甚至可達到1/3,通過特殊的營養配餐降低腸道內陰溝腸桿菌的數量后,肥胖患者體重也明顯下降。
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是生物體的細胞外液(包括血漿、淋巴和組織液)及其借以循環流動的管道組成的系統。與腸道菌群有關的心腦血管系統疾病主要有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中風)。
1、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是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病理機制,也是這些疾病的主要病因。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三甲胺(TMAO)可能與脂質代謝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而TMAO的生成與腸道菌群的代謝密切相關。
研究證實,腸道內的細菌在代謝膽堿和卵磷脂等物質時會生成一種物質——三甲胺,而三甲胺在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后,其在肝臟的代謝最終產物就是TMAO。血液中的TMAO能夠促進血管斑塊的形成,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2、腦卒中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
一項研究發現,腦卒中患者與非腦卒中的體檢者腸道菌群結構存在明顯的差異,腸道菌群結構已經表現出了傾向于類似腦卒中患者腸道菌群失衡改變的趨勢。
與腸道菌群息息相關的疾病還遠不止這些,通過腸道健康、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是健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