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8日 09:10:16
來源:那一座城
昨天,春運開始。
你還記得小時候坐過的綠皮火車嗎?
前兩周,微博上有一個熱搜。
#成昆鐵路綠皮車最低票價僅2元#
喚起了很多人對于綠皮的古早回憶。
當然,這條鐵路的綠皮火車還有點不一樣。
從普雄到攀枝花的353公里,這輛綠皮車經歷9小時多,20多個站臺,行駛著高鐵一小時就到的路程。
為什么差這么遠,這綠皮火車還是存在?
這輛5633次綠皮火車,雖然慢,但相對于山里的居民們來說,就相當于他們的公交車。
車廂里有雞鴨,有羊,還有無數山民。
火車時速40公里,承載著無數山民穿越大川,把農產品送到城里,也把希望從城里帶回給山民。
最低票價,真的就是2元。
這個視頻的主題是:為什么不取消綠皮火車?
而今天我們想說的,是就在綠皮火車還沒消失之前,追火車的人。
你們快忘了的綠皮火車啊,有人一直記得。
之前很喜歡一本書,
叫做《火車上的中國人》。
王福春老師跟蹤記錄了從1978年到2000年20多年間,車廂里的人生百態。
從西藏到新疆,從廣州到四川,從北京到上海,王老師幾乎把能坐的火車都坐了個遍。
去年,王福春老師去世。
很多攝影愛好者和火車愛好者都很痛心。
其中,就有一個叫齊棟的80后。
和王老師一樣,
他也是火車的記錄者和跟蹤者。
一位追綠皮火車的人。
△ 酒神一路追著綠皮火車和車站,已經記錄了35個以上
在網絡上,他有個名字,叫做巴伐利亞酒神,是個旅行作家。
為了方便,我們下面都叫他,酒神。
△ 酒神在綠皮火車上
酒神追綠皮火車,已經二十多年了。
他記錄綠皮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
記錄火車;
記錄站臺;
記錄??康目h城。
△ 比起大城市,小縣城更有文藝氣息,也更有時代縱橫感,這里是鹽津
自從2007年全國火車大提速之后,
我們其實已經基本看不到傳統意義上的綠皮火車了。
全程無空調。
味道不大好。
聲音吵吵鬧鬧。
這些對于綠皮火車的刻板印象,讓大部分人覺得綠皮火車的更新迭代是大勢所趨。
但酒神不一樣。
在他的鏡頭和旅程里,他能看到每一個型號的綠皮火車,每一個綠皮車站,每一個??康目h城背后,
上百年的歲月時光故事,和列車上人們的夢想。
酒神的媽媽來自上海。
但酒神出生在山東。
比起別的孩子,他自小就多了很多很多和火車打交道的機會。
上海山東往返的綠皮火車是他對此最初的印象。
用他的話說,那是刻在DNA里的記憶和詩意,幾塊錢就能買到的詩意。
「走到遠方去看看」
他的童年,是綠皮火車構造了最初的地理觀和世界觀。
于是,到大學畢業之后。
綠皮火車逐漸開始走向消亡之時,他覺得應該做點什么。
△ 高速時代,總有在低速生活著的人,只是我們看不見
2007年,中國火車第一次大提速,預示著我們進入了高速時代。
慢速的綠皮火車減少的同時,也預示著廉價而方便的火車正在減少。
能夠幫助山村百姓和縣城人民走出來的綠皮車,正在減少。
酒神,于是開始正式有意識地去記錄綠皮車。
「我們沒有辦法逆時代的洪流而走,可是高速時代下,總有在低速生活的人們?!?/p>
酒神把自己追火車的行為,稱作——
搶救性拍攝地去記錄時光。
高鐵時代來了之后,每輛客車都一個樣。
鋼鐵森林多了之后,每個城市也一個樣。
酒神這種一塊錢的鐵道旅行,漸漸變得越來越少。
△ 綠皮火車的廉價,正是不少村民和縣城居民更方便出行謀生的工具
和王福春老師一樣。
二十年來,他也是一個人在路上。
三十多個綠皮火車線路,三十多個綠皮車站。
還有大幾十個所抵達所經過的縣城。
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這些小城走向衰敗,甚至成為廢墟。
△ 廢墟,曾經也有過縣城的煙火
同樣可惜的是,在大多數老鐵路諸如川黔鐵路,成昆鐵路上,固然也還有綠皮火車,但再也沒有一輛可以走完整條鐵路了。
△ 火車上的城市,火車里的生活
酒神自己的稱謂是——火車旅行的體驗者。
疫情這兩年,他也沒有停下來,而是走向了祖國的西南地區。
春運來臨之前,我們也和酒神好好聊了聊,他這兩年追過的綠皮火車/車站和縣城。
仿佛我們也一路沿著鐵軌而行。
「比起那些網紅景區,每個車站和途徑的縣城,有著更在地感的風景?!?/p>
這種土地與土地相連接的方式讓他著迷。
王福春老師曾說:
火車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濃縮了中國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最能反映中國近30年的變與不變。
我們也梳理了一下酒神的講述。
那些高鐵去不到的地方,是另一番真正的時代圖景。
其實,什么是傳統的綠皮火車
2014年,所有普速列車刷成綠色之前,真正的綠皮火車其實是五花八門的。
有白色/紅色/藍色,以及綠色,不同的車廂,不同的車次,顏色都不一樣。
比起我們以前做過的k字頭或者t字頭。
傳統的綠皮火車大都是數字的,諸如酒神最愛的5633 5420 5629等。
有沒有空調,是判斷這輛火車是不是真的傳統綠皮的最好標準。
綠皮車廂型號多為22型、22b型或25b型。
酒神說,坐在車窗旁,能感受到清風拂面。
和大自然直接接觸,就像上世紀的旅行,煙火浩瀚撲面而來。
片段01
南方車站的聚會
@5633 次列車 大涼山
5633次列車,就是開頭說的最低兩塊錢的綠皮。
行駛在成昆鐵路之上,它穿越大涼山,帶著塵世里的氣息通往一個未知的桃花源里。
酒神對這趟列車感情頗深。
列車上基本都是彝族同胞們,他們帶著農產品,帶著希望。
彝族們總是穿著傳統服飾,并不是逢年過節,而是日常。
在酒神的火車旅行之中,他癡迷于遇到各種各樣人的生活,這是他的收獲,也是他的出其不意。
他說曾在這里遇到一個從普雄嫁到西昌的新娘。
彝族新娘有特別的規矩。
新娘不是著紅色,還是黑色,一路的嫁娶之路,腳不能沾地。
腳不能沾地,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姑娘的整個路途連廁所都不能上。
但彝族姑娘不以為意。
我們眼里的束縛,是她們的幸福。
有規矩,自然也有神靈。
同樣是5633上,酒神還遇到一個彝族畢摩。
這是一個神職,就像我們理解中的薩滿巫師。
畢摩這次旅行是去喜德縣,給一個病人做法事去病痛。
△ 這是畢摩的神鼓
畢摩教打神鼓,看泛黃紙張上的彝族經文。
△ 畢摩的經文,誰都看不懂
我們這些從小被唯物論教育長大人,頓時也相信了萬物有靈……
火車穿過大涼山,在西南方山間繞行。
土地與土地之間的風鼓鼓地吹著,每個人都在趕赴一趟奇特的聚會。
片段02
外星人不準進入
@5620 金口河站
5620和5619都能到金口河。
四川省樂山市下面的一個縣城。
26公里長的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就在那里,滔天巨浪,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麗。
很多人知道金口大峽谷,也很多人知道大渡河上有中國最早的水電站——龔嘴水電站。
卻甚少人去深入了解這巨浪后面的小鎮生活。
酒神熱衷于記錄這些車站抵達的小鎮,沒有游客,沒有旅游痕跡,只有在地文化和本地風貌。
而就在這里,他差點被當成了,間諜。
金口河,是四川省唯一不對外開放的區縣。
穿過成昆鐵路,路過隧道,接駁814廠鐵路專線,就能到現在要說的地方。
814核武器秘密工廠,長滿雜草的廢棄工廠。
數十年前,為了國家的發展,全國各地的人背井離鄉來到這里。
住在國家統一安排的勃列日涅夫樓里,出入于集體食堂、工人俱樂部和燈光球場。
即便給最想念的父母寫信,也只會告訴他們自己在一個叫814廠的單位工作,對任何一件可能泄露工作內容的事情守口如瓶。
多年過去后,時光流轉。
現在只剩下來了一個孤單的廢棄之城。
「太不可思議了」,酒神回憶到,依然有人居住,但時光就像停在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古老的理發店。
綠白色的墻裙。
旋轉的理發椅。
一條筆直的鐵路,穿過814廠的家屬區。
因為酒神的裝扮與當地人太不相同,大胡子棒球帽,旅行背包。
導致警察追上來召喚他,命他停下來。
直到聽到他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才大為吃驚。
「你是中國人啊?」警察撓撓頭,說接到居民報警說有外國人進入。
這的確是個烏龍。
但這個片區不讓外國人進入卻是真的,而且相當嚴格。
酒神曾經寫下:
歷史的車輪早已駛入21世紀,昨天那個生產核設施的814廠,搖身一變為今天的四川紅華實業有限公司。然而,金口河地區仍然不允許任何一個外國人進入。
那里有塊牌子。
寫著「不讓外國人進入?!?/p>
△ 哭笑不得的指示牌,這也是時代
卻把外國人翻譯成了「Alien」
嗯,外星人也不行。
片段03
最窄縣城的灑水車
@ 5636次 鹽津站
酒神在籌備一本新書,喚做《沿鐵路而行》。
在前兩本《老火車的時光漫游》和《綠皮車站》之后,他準備把視角延伸進那些鐵路車站停靠的城市。
「我們總是在可以在小縣城里看到童年記憶。」
酒神說,我們的記憶消失的太快了。
而進入一個縣城,用外地人的視角,則可以有更多觸覺。
譬如在鹽津。
△ 江邊和巖壁間的小縣城
內昆鐵路,5636次,云南東北部,昭通下面。
一個被叫做中國最窄縣城的地方。
在很多人眼中這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只有在宮崎駿動畫片里才能感受到如此奇幻的空間。
江邊高層吊腳樓林立,房子背后是陡峭的巖壁。
城市街道極窄,建筑像積木層層疊疊。
△ 像不像積木?
酒神記得有一輛灑水車,在這個最窄的縣城行駛。
行駛到街道盡頭,卻并沒有像我們概念中那樣調頭回來,而是繼續倒退著開回來。
一個字——街道太窄。
這里啊,是名副其實最窄的縣城。
看,被當地人司空見慣的瞬間, 在外地進入者眼里,頓時難能可貴了起來。
這也是另一種賦予小縣城的力量。
采訪中,我們讓酒神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他對于綠皮火車的情感。
他說的第一個是穿越時空
在斑駁的車廂里,頭頂的電風扇呼呼一轉,時光就跟著倒流了。沿途經過的小站也好,小縣城也罷,車上邂逅的父老鄉親,都讓你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
第二個,是翻山越嶺
現在的隧道越挖越多,高鐵漸漸變成了“地鐵”。只有那些翻山越嶺的老鐵路,才是綠皮火車腳下的路。
第三個,是自由如風
如今的綠皮火車,早已不再是80年代人潮洶涌的旅客列車。大多數時候冷冷清清,你甚至可以在車廂里唱歌。記得一定要把窗戶打開,只有當風呼嘯著吹打在臉上時,綠皮火車的旅行才更有意義。
酒神在尋找綠皮火車的每一段路,都是在追溯和重塑時光。
即便是相同的線路。
每一次乘坐,都可以有不一樣的風景和感受。
在他前兩年出版的《綠皮車站》那本書里。
他走過八達嶺下的青龍橋站、嘉峪關旁邊的鏡鐵山站、森林深處的興隆鎮站……
不可能有攻略的,連LP也是廢紙。
但這就是酒神希望去遇見和記錄的車站,縣城。
「其實,記錄火車站,無形中也記錄了今天?!?/strong>
怎么說呢,他頓了一下。
就像那個比喻——
一張過去的CD。
讓我們回到5633次列車上。
山里的學生們也定期乘坐這趟綠皮去上學。
這些慢速但低價的綠皮火車啊,還連接著家與學校。
報日人民在「成昆鐵路」那條熱搜下說,
綠皮車,也給予了偏遠地區人民「流動致富」的美好夢想。
是的,為什么不取消綠皮車。
為什么酒神他們那么熱愛綠皮車。
絕不僅僅是情懷而已。
[責任編輯:熊瑋 PSY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