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三陪男”
我早就發現網上對男人的叫法很滑稽,比如前幾天一個女明星約會一個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大胡子,因此娛記弄個標題就叫做女明星夜會“胡須男”;前些日子一個男人欲跳橋討債,卻被一個“腦細胞得了豬流感”的老伯推了下去,這個欲跳橋的男人就被叫做“跳橋男”;此外還有什么“抑郁男”、“光頭男”、“乞丐男”、“赤腳男”……五花八門,只要是不知其姓甚名誰又進入媒體視線且有新聞價值的男人,都可以被叫做“某某男”。
但是似乎還沒有“三陪男”的說法。當然嘹,我說的所謂三陪不是社會上那種專門為女人提供叉叉服務的三陪;這里的三陪是那種“下班就回家做飯陪老婆吃飯,輕易不出門出門必是陪老婆逛街,該忙的忙完沒事了陪老婆玩耍”的三陪。社會上的三陪風光,我說的這種三陪窩囊。
為什么說這樣的三陪窩囊呢?
對那些男人不著家的女人來說,一家人吃個團圓飯,在一塊玩一玩樂一樂,甚至親口嘗一嘗男人做的飯菜,簡直是莫大的欣慰。但是男人忙啊。除了極個別不顧家的衰貨,大部分男人之所以不著家地忙一定有他忙的原因,要么是忙生意,要么是忙事業,最不濟也是在酒桌上忙,而這酒桌實際上是公關的場所,要升官、要維持人脈離不開這東西。因此對不著家的男人,雖然很多女人心有怨言,但是并沒有什么辦法來糾正,為啥?你不能不讓男人忙生意忙事業吧!而且這個社會就是個快節奏的社會,似乎誰不忙誰就沒什么出息、沒什么本事一樣,因此你如果隨便問一個人“最近忙嗎”,對方一定會說“忙啊!忙的暈頭轉向!”,那些其實并不忙但是不說忙又不好意思的人會自嘲式的回答“嗨,瞎忙唄”。因此女人雖然對不著家的男人心有不悅,但是在外面談說起來,仿佛又是一種自豪:“我家老公忙的屁砸腳后跟”。而且,假如男人忙活完了之后真的把黃金白銀搬運了回來,或者忙里偷閑回來溫馨示好,女人就只有咪咪笑了(>^ω^<),這叫做苦吃多了只要有點甜會倍覺甜蜜。
但是“三陪男”就不行了。三陪男的可悲之處,是不知道再甜的東西吃多了會膩的!上班族不管你忙不忙,掙的錢有數,忙也不會多給你發工資獎金,不忙也不會少給你工資獎金,職位到了一定程度,也就基本封頂了。這個時候,你讓他忙他也忙不起來。因此三陪男多是那些在企業上班的工薪一族。也許有人說了,不忙還掙錢多好啊,O(∩_∩)O~,這是男人自己的看法,女人不這樣認為。男人大把的時間消費在女人身上,遠不如大把的人民幣消費在女人身上獲得的回報多,而且會有這樣的后果:做飯成了天經地義,一頓做不好說不定還有意見;陪老婆逛街也是必須的,不陪不行,陪了還是不行;玩耍也要講究花樣,蹲在屋里看電視嘮嗑總有沒感覺的時候。為什么?膩了!這些弄來弄去都不算什么了。可是不算什么了之后,三陪男還真的再沒有什么新花樣可以哄女人了,于是女人就煩了。這就是三陪男的可悲之處。
米國人有個馬斯洛。這廝搞了一個很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說的是人一旦滿足了一個相對低層次的需求,那必然向更高層次的需求去求索,一旦滿足不了,人就厭煩了懈怠了。沒有愛情渴望愛情,有了愛情渴望對方無可挑剔、無限溫情、慷慨給予;有了小房子渴望大房子;有了自行車渴望小轎車。人的需求層次確實是遞進的。這樣的遞進不是說有什么錯誤,人類社會總是被欲望推進的嘛!但是這是整體而言的,對一個人來說,如果這個欲望成了一個不高興的策源地,這樣的欲望還有什么用呢?
經濟學里面還有一個邊際遞效應減定律。形象的比喻、打個比方就是,一個從來沒吃過桃酥的人,第一次吃桃酥,“噢!世間還有這么香甜的東東?”第二次吃桃酥,“嗯,好吃。”第三次吃桃酥:“還行。”總有一天當他N次吃桃酥之后,會說:“丫一般般嘛!很膩嘛!吃多了會高血糖嘛!”這就是邊際效應遞減規律。三陪男的可悲之處就在這里。三陪男中了邊際效應遞減規律的“招兒”。當所有最初認為溫馨美好的優點的效應被銷蝕殆盡的時候,這些優點就成了糞土,一文不值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