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癌癥新思維
盡管中醫在抗癌方面,源遠流長,理論眾多,經驗豐富,且代有發展,于今尤快,但仍然存在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故每在回天乏術,扼腕長嘆、輾轉反側之際,窮思竭慮。偶得觸類旁通,靈感頓悟之機,證之臨床,則間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揀此數條,聚而成文,美其名曰:中醫抗癌新思維。
1.戰略的重要性--攻心與審勢
在當今臨床上,往往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失。僅盯著腫瘤的大小,缺乏整體的、宏觀的把握。古語云:“用藥如用兵”。模擬“不為良相,當為良醫”之意,也可得出“治病如治國”之論。我常以成都武侯祠大門長聯:“能攻心則反惻皆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類比抗癌之戰略,重視攻心與審勢。
兵法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之上也。《靈樞·通天篇》:“譚而不治,是為至治(張介賓注:譚而不治,無為而治也;無為而治,治之至也)”。[1]俗語有“話為開心的鑰匙”之說,對腫瘤患者采取“話療”,可謂談話攻心法。面對癌癥患者,攻心體現在三個方面。①信心:要通過目前號稱癌癥“三分之一能治愈,三分之一能預防,三分之一能減輕痛苦”的現狀,社會上尤其是癌癥俱樂部眾多治愈或長期存活的事例,結合患者的癌癥類型、身體狀況、精神狀態等情況的分析講述,讓患者樹立戰勝癌癥的信心--我的病能治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信心,就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抗病能力,是治療的基礎。反之,精神崩潰,恐懼萬分,自認不治,則病情急轉直下,愛莫能助。②誠心:通過醫患之間的接觸與了解,特別是用醫生親驗的病例,讓患者從內心體會到醫生的權威、認真、負責和同情,誠心誠意地把治療的權力乃至把求生的欲望全然托付,往往就能出奇制勝,正應了古語所謂“心誠則靈”。反之,則如《素問·五臟別論》所謂:“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也矣。”[2]③坦然之心:癌癥獲愈者,往往是坦然面對惡疾,解脫世俗煩擾,盡心盡力治療,橫豎都無所謂這種心態之人。正如蔣寶素治乳癌案所謂:“是證遍考前賢諸論,皆言不治。蓋由情志乖離,人心不能如寒灰槁木故也。若能心先身死,則人活病除。……此即昔人解結解莊以不解解之之意。”[3]也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非如此,則分崩離析,全盤皆輸,也即《靈樞·口問》:“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4]之意。
審勢,也就是著眼于大局之意。面對癌癥患者,審勢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病程與病種:依據腫瘤的臨床分期,決定治療原則。早期以手術為佳,晚期以保守為宜。對適用于化療的病種,如何杰金氏病、絨毛膜上皮癌等,要堅決地進行化療。②西醫與中醫:一般而言,腫瘤的治療要中西并用,全面治療,系統治療。在癌癥這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面前,各科醫生,尤其是中醫,千萬要防止或避免潛在已久的“主角情結”,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醫生的立場(而不是站在西醫或中醫各自的立場),客觀對待,綜合判斷,該手術就手術,該放療,就放療,該化療,就化療,該中藥,就用中藥,該中西醫結合就中西醫結合。關鍵是要胸有成竹,著眼大局,知已知彼。即使是配角,只要做得好,攻績未必小。當然,對于失去手術機會,化療效果不好,或化療難以進行者,要明確認識到,中醫治療,也是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不能因沒有應用化療(明知化療也是姑息治療)就底氣不足,自漸形穢而被動應付。③扶正與驅邪:在患者身體強壯之時,要抓緊機會以驅邪,驅邪所以安正。在大肉已脫,食納不進之時,健脾益胃乃為的對之法。當然,扶正與驅邪并用的機會更多。需要明確的是,能殺死癌細胞的藥物,不僅僅是毒藥,傳統的補養藥、延年益壽藥如人參[5]、靈芝、香菇等,本身就能殺傷癌細胞。中藥復方制劑如十全大補湯、六君子湯、人參養榮湯、小柴胡湯、當歸補血湯等均具有誘導不同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專家多年的研究表明,祖國傳統的中醫藥在治療腫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許多中藥復方和成分恰恰是通過克服腫瘤細胞的抗藥性而創造奇跡的。
一部分腫瘤的抗藥性是天然的,例如肝癌、胃癌、非小細胞肺癌的抗藥性往往是一開始就有的,所以這些腫瘤對化學治療從一開始療效就很差。而多數腫瘤細胞的抗藥性是在治療過程中逐漸產生的,例如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小細胞肺癌的抗藥性常常是由化學治療藥物誘導生產的,這些腫瘤患者接受化學治療,開始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后來療效越來越差,到最后無藥可用。
由于化學藥物的局限性,所以腫瘤專家們將目光轉向了祖國傳統的中醫藥。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一批名老專家就已經開始對中醫藥治療腫瘤的民間驗方、單方、古方就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并確定了數百種中草藥和復方為重點研究對象,進行實驗室研究和臨床研究,利用先進的藥物分析和提純技術,從微觀的分子水平對抗腫瘤藥物的藥理、藥效、毒副作用進行研究,使藥物配伍更加合理,大幅提高了療效。其中有的得到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的大力支持,有的藥物的研究被確定為國家科技部重點攻關課題,獲得了多項國家不同級別的科技進步大獎。
這些研究表明:一些復方中藥有比較廣的覆蓋面,一些單味中藥則定向作用于某些腫瘤。不同的腫瘤抗藥機理不盡相同,有些差別還很大,比如肺癌與淋巴瘤的抗藥機理就有很大不同。所以腫瘤治療應該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病情制定專門的診療方案。
根據中國中醫科學院幾代專家的研究成果,創造了將整體治療與局部治療相結合,將辨癥施治與個體治療相結合,在抑制腫瘤生長、復發和轉移的同時“扶助正氣”、提高腫瘤病人人體免疫力的“扶正祛邪療法”。專家組還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幾代專家數十年臨床用藥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高科技手段研制成功了“抑扶”系列國家級新藥中藥,其中包括曾榮獲衛生部科研成果獎的“扶正抑瘤驗方”“健脾益腎驗方”、被列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的“養陰生血驗方”等。這些科研成果配合“抑扶平衡療法”,將腫瘤治療過程劃分為不同階段,根據每個階段的主要癥狀對癥下藥,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扶正祛邪療法”及系列抗腫瘤中藥,在治療肺癌、肝癌、胃癌、直腸癌、惡性淋巴癌、食管癌、賁門癌、胰腺癌、乳腺癌、骨癌、腦瘤、白血病、婦科惡性腫瘤等各種腫瘤方面都有較顯著的療效,而且無論是在協同手術、放化療時減毒增效,還是直接應用提高免疫力、改善癥狀、緩解癌痛、升高白細胞、防止轉移和復發上,“抑扶”系列抗腫瘤藥物均有獨特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